幼兒園繪本教學雖已逐漸成為普遍的教學方式,但是一部分教師還沒有從根本上理解繪本教學,沿襲了以前故事教學、看圖講述等傳統教學方式,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繪本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當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繪本閱讀要重視對畫面的理解:優秀繪本的畫面和文字的吻合度非常高,有的繪本我們可以直接從畫面上看出情節內容和角色的情緒狀態,文字只起到解釋或補充畫面內容的作用;有的繪本我們必須將圖畫和文字結合起來閱讀,才能更好地解釋它的內容。這類繪本需要成人和幼兒一起閱讀,成人要重在借助畫面狀態,幫助幼兒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意思,學齡前孩子處于“讀圖”的年齡階段,讀圖對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靈敏度以及審美的啟迪,正是他們日后快樂與成功生活的源泉。
為了引導幼兒在笑聲中理解故事內容,重點講述出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針對每一個故事場景,如:幼兒閱讀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按照:“觀察畫面----猜測狐貍的企圖----猜測狐貍能否成功----最后會發生什么事”的步驟,幫助幼兒理解、創編畫面內容。幼兒完全被繪本所吸引,興致勃勃觀察著每個畫面,就這樣我和孩子們一同享受了閱讀的樂趣。我也深切體會到繪本教學不同于故事教學,教師應重點引導幼兒關注畫面,教師與兒童一起閱讀繪本故事,自己也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回到了童年,眼中的世界也因此而變得更美好。
繪本閱讀要轉向“開放交流”的形式:在繪本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通過講述和提問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進而幫助幼兒理解繪本內容。這種方式更多地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繪本閱讀強調的是幼兒自主閱讀為主,教師引領為輔。開放交流式’則是這樣一個情景,在安靜的氛圍中,教師帶領孩子們通過欣賞封面猜測圖書的內容或人物角色之類,等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被調動起來后,再給予充分的時間引導他們完整閱讀,讓它們選擇想看的畫面,討論感興趣的細節。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也可以從同伴那兒學習看書的方法,并與同伴分享對內容的理解。教師則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相關頁面,討論其中的細節,以其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分析能力,豐富他們的情緒情感體驗。教師的教育意圖蘊含在良好閱讀環境的創設中,給幼兒充分的表達自己閱讀感受和聆聽別人閱讀感受的機會。這種方式可以讓幼兒成為閱讀的主人。繪本閱讀要由“順序遞進式”轉向“開放交流式”,這樣既可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也可以促進幼兒相互學習。
利用閱讀差異,讓幼兒在取長補短中享受樂趣:十個手指都有長短,每個幼兒閱讀的水平、速度和習慣是不同的。因此,要讓幼兒整齊劃一的閱讀是不合理的。教師要承認并利用幼兒的閱讀差異,讓幼兒在取長補短重中受閱讀的樂趣。
做好家長工作,優化繪本教學的效果:在繪本教學活動的實踐過程中,由于很多家長理解片面,觀念落后,他們關心的是孩子對繪本中的一些字的識寫,忽略了繪本本身的意義,常常對教師開展繪本閱讀活動產生觀望、拒絕情緒,有些家長雖然給孩子買了很多書,但從不抽時間陪孩子一起看書,經常跟老師抱怨孩子不喜歡看書。針對以上情況,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充分認識家長工作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經常與家長聯系和相互溝通。教師應從教育孩子這一共同目的出發,宣傳繪本教學,爭取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讓他們知道不光要給孩子買書,重要的是陪孩子一起看書。我們還可以通過繪本閱讀、繪本制作、繪本交流等活動,讓他們主動關心幼兒園工作,為繪本教學的有效實施,奉獻出其獨特的力量和資源。在這一過程中,要通過家長開放日、家長會、家長園地、經驗交流會等多種形式,多方位促進繪本教學的開展。
孩子們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于一個充滿疑問的情境,沒有問題的教學,在孩子腦海里不會留下多少痕跡,也不會激起孩子思維的漣漪。為幼兒創設問題情境,給孩子提供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的機會,讓他們“帶著問題走進故事”,讓每個孩子在參與中得到發展。課堂因有效而精彩、因高效而生動,只要持之以恒地倡導系統、循序漸進的教學,努力提高繪本教學的有效性,就一定能讓孩子在有限的時空中,愉快地閱讀繪本,輕松地學習繪本,高效地領悟繪本。(單位:內蒙古扎賚特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