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學習的最根本動力,是學習活動中最關鍵的因素,是發明創造的源泉。因此,研究在美術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個值得探討的課題。鑒于此,本人根據幾年來積累的教學經驗,就怎樣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談幾點體會,以和同仁們探討商榷。
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情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作用于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的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無論情境的外在形式,還是情境的內容都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以激發興趣,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因此,教師應該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上《蛋殼人》這節課時,我在課前精心制作了一些外形獨特的、造型生動的蛋殼人:有古裝的格格,有好萊塢的女明星,有吹胡子瞪眼的不倒翁,有京劇臉譜人物…在課堂教學中,我挑了幾款具有代表性的蛋殼人,一邊展示,一邊介紹制作方法,每演示一款,就聽到教室里一片贊嘆聲、噓聲。學生已經躍躍欲試了,這時我“趁熱打鐵”把“自主權”交給了學生,由他們自主創作。在課結束時,學生紛紛上講臺展示自己的作品。他們的作品不拘一格,體現出了豐富的想象,張揚的個性。這一良好的教學效果,得益于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學生通過這一教學情境,受到感染,爆發出強烈的學習情趣,也釋放出他們的創作激情,這種既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又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課,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開發校本課程,走進學生生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美術課程教學在教材的編排上,有許多空間教師可以自主挖掘。美術教師是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要發揮主導作用,要用活教材,尋找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尋找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點,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促進知識與能力的有效遷移。如開設《變廢為寶》一課。課前我要求學生關注生活中被丟棄的物品,如易拉罐、塑料瓶等,并收集它們。在課堂教學中,以易拉罐、塑料瓶為主要的設計元素,在創作中融入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的知識,讓廢物再利用,來裝點、美化生活。這一課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廢棄物品隨手可得,而且把無用的東西經過巧手一番新,搖身變成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這節課在興趣投入的基礎上,學生比以往變的更主動、積極、遇到一些困難也能想辦法去解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僅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激發了創作熱情,發展了
美術實踐能力,而且增強了環保意識。
再如每個學期臨近期末,美術課的教學任務已完成,那么剩下的時間我們就可以用以開發校本課程,自己編排一些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興趣的課上。我曾編排了《民間剪紙》、《團花》等課型,教學效果很好。這些手工課,所用工具材料易準備,學生很喜歡動手剪、刻,樂于參與,學習的興趣很濃,很值得去嘗試。
創設一些符合學生審美需要的欣賞課,以培養興趣。讓課程適應、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育的本質。美術本身具有符合學生審美需要的欣賞內容,可以愉悅學生性情,使他們的性情和心靈得到陶冶與塑造,成為心里結構完善發展的人。因此,我們創設一些符合學生審美需要的欣賞課,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使學生的審美得到發展,使學生這一個體達到與社會及自然的和諧統一,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當今人類社會已經進入“讀圖時代”,動漫卡通形象早已深入到學生的心目之中。動漫卡通是學生最喜歡的美術形式之一,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讓動漫卡通進入課堂也是當代中學生審美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設計動漫方面的欣賞內容,和學生一起了解引領動漫卡通潮流的著名畫家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品。讓學生學會以美為真,學會批判的接收吸取。同時引導學生通過美的動漫卡通形象的感染,體會真、善、美,使學生在美的欣賞過程中主動的接受“真”、“美”,自覺的把握真理和道德標準,使其審美水平得到提升。總之動漫課的開設很受學生的歡迎,學習美術的興趣再度高漲。
再有,我還開設一些美術作品的鑒賞課,引導學生將美術作品與美術家,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聯系起來進行分析,使學生對其間的關系有全面的認識,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提高審美水平。總之,審美情趣的培養,是美術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目的之一,欣賞教學,只要抓住學生的關注點,引領得法,不僅可以實現教學目標,也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古人說:“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因此,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否,只有當學生對其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才會樂意去學,才會去積極思維,才會受教育于輕松愉快之中,這對提高教學質量是行之有效的。(單位: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普安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