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的情感,養成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發現和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習慣。在實踐中,也嘗到了甘甜與艱辛,艱辛的是我們對新課程改革曾經有那么多的茫然和困惑;甘甜的是我們看到了課程改革實驗給我們的數學教學注入了勃勃生機與活力。
數學與生活是緊密相聯的,在設置問題的情景時,教師把生活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數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學習熟悉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可以說,不僅僅體現在數學新授知識的導入中,設置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聯的教學情景,實際上,在知識的理解過程中的訓練,同樣可以選擇與實際生活相關聯的教學素材,讓這些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的素材,充實并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有趣的、生動的,而不是乏味的、枯燥的,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加深他們對新知的理解。在數學新知的鞏固訓練中,并不需要教師脫離教材刻意去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內容,實際上,數學教科書的編者設計的練習,就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要看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引導、點撥。
數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這是不爭的事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數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中,還應體現在實踐活動中。從數學教材的編排體系上看,也體現了這一點,無論是例題還是練習題,都來源于現實生活,除讓學生清楚數學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外,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對數學有一個新的認識。。學生學習、運用是關鍵,在每冊教材中,都根據數學內容適當的安排了一些實踐活動,并且有一些簡單明了的提示,便于教師依據教學進度,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教學需要,開展實踐活動,有計劃的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生活,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中,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思考、整合、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達到對數學知識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目的。這樣通過活動開展,讓學生體驗到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樂趣,深層次的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
數學教學是一種有意義的活動,只有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訓練,日常生活中蘊含了大量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情境,從孩子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入新課,可以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鮮感,從而使他們感到數學不再枯燥、抽象,進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和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特點,采用直觀語言、實物演示、游戲、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設課堂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蹲下來看兒童,關注學生的生活與愛好,將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打開一扇成功之門。
當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因此教師要做個有心人,不斷為學生數學應用提供生活素材,并適時引導學生主動用獲得的數學觀念,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分析其間的數學現象。看到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據資料,學生們一個個都顯得很興奮,學得主動積極。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系生活實際,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吸收并引進與現實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信息資料來重組教材內容。
數學課練習也應將觸角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練習設計可以與兒童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學生可以選擇適合于自己的作業,以便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完成,更能體驗成功的樂趣。學生可自主選擇內容,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展示自己、發展個性。
在實際教學中,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成功欲望,使其獲得滿意的評價和成功的喜悅,從而努力從成功走向新的成功,使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中繼續大踏步地去探索和不斷創新。
總而言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尤其是特殊學生群體,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契入點,把數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巧妙的聯系在一起,并且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讓學生把獲取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及數學價值,不僅能夠達到學習數學生活化的目的,還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性。讓學生更加喜歡數學,熱愛數學。(單位:黔西南州盲聾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