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起關鍵作用、主要作用并具有現實意義的知識內容,或者說某知識點在某課、節、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原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在整個教學內容中,具有決定作用的基本理論觀點和德育課題。從教材體系看,它占有重要地位;從當前形勢和學生的思想實際看,它是不容忽視的。由于它對整個章、課、節有影響性、總結性和概括性,因而它的解決可能帶來連鎖效應——帶動與它相聯系的問題的解決。教學重點可以是指一堂課的重點,也可以指一個教學單元、一課甚至全書的教學重點。
教師備課時要抓住重點,圍繞它來組織教材,編寫教學提綱。備重點最重要的是備方法,如采用疑問式、反詰式、辯論式,或運用串講法、討論法、圖示法、閱讀法、以舊啟新法,等等,以加深學生對重點問題的印象和理解。此外,在備課的小結部分應重復加以強調。在預習時要引導學生初步認識重點,這種淺層次的了解,對課堂教學突出重點提供了一個基本條件。 在授課時要突出重點。所謂突出重點,就是采取切實措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教學內容,并運用它去分析和認識實際問題。
能否做到這一點,是衡量教學成敗的重要標志。授課時突出重點是主要環節,為了做好這一環節,一是在教學時間分配上要適當多一點,但這不應當簡單地認為花費的時間越多,教師講的越多,教學重點就越突出。二是板書時重點內容要放在顯眼的地方。還要用具體、生動、貼切的事例來說明重點內容,對非重點內容可以少舉例。三是要用富有啟發性的提問,促使學生對重點內容開動腦筋,進行思考。四是教學語言藝術要特別講究,促使學生對重點內容集中注意、認真聽講和做好課堂筆記。教師在課尾小結時要以突出重點為立足點;編制練習題、測驗題、考試卷以及題型設計上也要突出重點內容,做到題要小,面要寬,量要大;總復習時,除了抓好基礎知識和知識結構、能力培養、答題技巧以及反映國內外形勢發展的熱點問題同教材相關內容的聯系外,也要抓重點的突出。這里尤其要把握好一般與重點的關系,突出重點編擬復習提綱,或以重點內容為中心歸納整理知識體系。
要達到突出重點的目的,只有做到“五性”才能實現:
一是注意充分性。充分性就是對重點內容作必要的適度的展開,而不是對教材作簡單的同義反復,或者讓學生死記硬背某些教材。
二是注意深刻性。對重點問題的理解的一定深度,有利于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教給學生,以增強教學內容的理論魅力和說服教育力。
三是注意整體性。即不能局限于某個教學環節,應是從備課、指導學生預習、授課、練習、復習與考試整個過程突出重點。同時,突出重點應注意教材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教材內容既是一個整體,又是一個系統。重點問題是這一系統的主體部分。要突出重點,就要處理好教材的整體性、系統性與突出重點的關系。三者是相互聯系的,而不是對立的,重點問題總括在整體中,是構成系統的主體。教材的整體性是重點的基礎,是重點問題存在的條件;而重點問題又是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全局與局部的關系。 教學中既要把握教材的全面系統,又要突出重、難點。這就要系統理清教材中的每個問題,搞清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保持教材知識的系統性,又把重點問題突出出來。
四是注意“雙邊性”。就是教師教學時要注意突出重點,學生學習時也要注意突出重點,師生密切配合,這事關教學效果。
五是注意辯證性。做到既突出重點,又兼顧一般,切忌“一點論”、“均衡論”。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應注意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求異上,把閱讀的重點放在質疑上,把記憶的重點放在方法上,把練習的重點放在應用上,把復習的重點放在聯系上,這是我們的教學行為“重點論”,但不是教材重點論。
教學難點,一般說來是因為某個知識點或環節比較抽象,不易理解,且知識面廣而深的問題;有的是知識內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混淆的問題;或者是由于中學生年令、閱歷、思維、認識水平等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觀事物的發展尚不充分而致使難以理解的問題。這樣的基礎理論或現實生活中學生最難以理解,或者學生在道理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上難以接受的問題,就是教學難點。重點和難點有時是重合的。(單位:貴州省長順縣廣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