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同時,計算教學又是困難的,教師要時刻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計算教學,以學生的眼光看待計算,努力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速度、積極性、主動性及思維能力,真正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本人對新課標下的計算教學,談談我的一些認識和做法。
聯系生活情境,注重算理。計算是解決問題的工具,以往的計算過多的注重形式化,“式題”太多,學生很少了解為什么要計算,不知道在具體情境下選擇什么樣的計算方法,常常是為了計算而計算。如果把計算放到現實情境中,學生才會把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當然,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往往是生搬硬套計算方法,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算。然而算理解決的就是為什么這樣算的問題,算理是四則運算的理論根據,由數的運算意義,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構成。讓每一位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算理,懂得計算過程每步的道理,也是學生計算迅速、正確的硬功夫。例如:老師家附近有一個水果攤,西瓜每千克3.8元,買3千克這樣的西瓜,需要多少元?方法一:3.8+3.8+3.8=11.4(元);方法二:3.8元=38角 38×3=114(角)=11.4(元)。方法一是學生在加法的基礎上,理解具體的情境,利用加法解決買西瓜的具體問題。方法二通過單位轉化的方法,把小數乘以整數轉化成整數乘以整數,讓學生了解每步計算的道理,讓新知識的學習建立在舊的學習經驗,在教學中滲透了轉化的思想,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
重視筆算,注重糾錯。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常常會出錯,主要原因有:審題馬虎,粗枝大葉;思維定勢,加減乘除混亂;點錯小數點......針對這類情況,需要加強學生對筆算的重視,重視筆算就需要學生加強對算法的重視。通過大量式題的練習,熟練掌握各類計算的運算法則。例如:3.6×5=18;有很多學生計算的結果都是1.8,很明顯這是運算法則掌握的不夠牢固,這就需要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因數中小數位有幾位,積就有幾位小數,但要注意小數末尾的0要去掉;位數不夠時要補0。
算法多樣,注重簡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探索計算方法。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不一樣,探索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所以鼓勵算法多樣化。當然在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又要引導學生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縮短計算時間。例如:103×0.25=25.75 方法1:103×0.25=25.75 方法2:103×0.25=(100+3)×0.25=100×0.25+3×0.25 =25+0.75=25.75 同一道題目,兩種算法,法一是學生直接運用小數的計算法則得到的答案,而法二學生利用了乘法分配律,直接降低了計算的難度,使三位數乘以兩位小數轉變為整百數與小數相乘和兩位乘以一位數。簡便計算中我們經常運用的方法有加法運算律、乘法運算律、構造法、湊十法、借去還來法、裂頂法等等。
加強估算,注重口算。小學教學中采用的計算方式有口算、筆算、和估算。口算不僅是筆算與估算的基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口算是發展學生數感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應注重口算教學。估算經常在大數目的情境中出現。事實上,學生在一個現實的情境中解決問題時,首先要確定是否需要計算,至于計算方法,口算、筆算、估算或運用計算機(器)都可以。例如:估算58+34,方法1:58 看作60,34看作40,和小于100;方法2:58看作50,34看作30,和大于80;方法3:58看作60,34看作30,和大約是90;方法4:58看作60,34不變,和小于94;方法5:58不變,34看作40,和大于88;方法6:58看作60,34看作35,和大約是95。教學時,要培養學生在計算前先估計結果的大致范圍,一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養成估計的習慣。估算是需要口算的支持,在實際生活中,適時培養學生的口算估算能力,對于學生數的運算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總之,教師在學生計算教學過程中,運用正確的方法,注意輕重,讓學生的計算快、準、穩,讓每個孩子都愛上計算,愛上數學。(單位:貴州省盤州市盤關鎮斷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