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數學成績和素養主要取決于兩方面:教師的指導和學生本身的天賦以及努力。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至少要把前者,即屬于自己的任務做到最好。對此,我就自己這一年積累的經驗和總結出的方法作以下三方面總結,包括課前準備,課堂安排以及課后輔導,其中以課堂安排為主即努力上一節好課,課前準備和課后輔導為輔。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主要是備課,而備課時主要注意兩點——備教材。要成功地實現知識從老師到學生的轉移,上課的質量和效率很重要。要做到這一點,課前必須先備一節好課,這就要求教師首先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后,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因此,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學水平的前提。備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本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本班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甚至細化到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不足。
課堂安排:
教學語言藝術——其實,要使學生在一節數學課上最大程度地獲得提高,僅僅靠課前的備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數學教師講課時必須要有簡潔,精確的語言。我認為語言表達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語言要簡潔、明了化。教師在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不管是在思考、觀察、猜想、操作、實驗、討論、驗證、總結等一系列的活動過程中,始終起著一個指路人的作用。如果數學教師的教學語言含糊不清,就會引起失誤,導致學生思維障礙,甚至是誤解。如一位教師在上“直線和線段”一課時,想通過提問讓學生總結出直線的特點,師問:直線從頭到尾有沒有端點?生答:有。本意是想通過設問強化直線沒有端點,但“從頭到尾”一詞,產生了誤導,使答案意思相反,更模糊了學生對“直線”一詞的理解。因此,數學教師一定要語言精練,少說廢話,才能提高效率。
其次,語言要準確、科學化,因為數學具有高度的科學性,每個概念都有確定的含義,每個定理都有確定的條件。因此,數學教師的語言務必清楚、準確、符合科學性。教師要引導好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幾何語言的相互轉換,讓學生用這三種數學語言來表達數學、表現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正確地掌握概念,運用定理,并逐步養成嚴謹、縝密的思維習慣。在解題時才會思路清晰,書寫過程時才能準確、規范、簡潔,不容易丟分,又節約時間。特別是幾何方面,學生的情況對教師的教學語言的科學性要求尤其嚴格,在幾何證明方面,我一般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套用相關定理和幾何語言來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自己完整地寫出或說出證明過程,然后再總結一遍以加深學生對相關題目的印象和感覺。如此,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有一定的突破。
合理的課堂安排——在這種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下,學生只能被動:課堂上教師單獨表演,讓學生成為看客,擔負主要學習責任的主體卻沒有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這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另外,教師大量的知識板書,讓學生成為抄寫工。學生疲于記筆記,而忘記了對知識的思考。而上課更重要的不是記下了多少個知識點,而是要開動腦筋,去思考、去理解,把老師傳授的知識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最重要的是,老師講解的大量知識,為了考察學生是否掌握,單純檢查知識點的考試,讓學生成為考試專業戶。其實純粹知識點的灌輸和考察,而學生沒有在自己心里明白知識的真正內涵和價值,這些知識也就很難融入到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之中,這樣學生就變成為了考試而學習知識。總之,課堂教學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參與交流活動。
課后輔導:
我針對學生的數學知識方面的輔導包括兩方面:對優等生進行一定的提優,既要讓他訓練一定有分量的題目,對他的獨特的解題方法予以肯定或加以指點,也要強調基礎;對成績偏差的學生進行補差訓練,至少應該有耐心地使他掌握最基本的公式定理和基礎題型。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是一項基礎工程,系統工程,是容多方面能力為一體的綜合性訓練,有其特殊性。因此教師要真正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實質,不隨意抬高數學的門檻,不人為設置障礙,相信初中學生在教師的正確,精心引領下,數學知識和素養是可以得到提高的。(單位: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第二民族寄宿制藏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