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可以創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易于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這節課到多媒體教室上嗎?“是的”“耶!”如果是以前學生一說到數學課就是:“幾何難,代數煩!”討厭數學課。自從我活用了多媒體教學,很快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正如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求知探索的內驅力。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新課標》指出:我們的數學要盡可能“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經驗是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活動的基礎憑借,是學生進行意義建構的前提。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象、動畫等內容通過綜合處理及其再交互,編制出學科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在學生面前展示出生動逼真、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世界,創設出良好的教學環境,為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同時還減少教師的時間,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如在教《圓》第一課時,教學一開始,就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設計一組馬拉車的畫面,車輪分別采用正方形、正多邊形、圓形……,畫面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為什么車輪必須是圓形的?“日食現象”,“自行車的兩個車輪”等等讓學生迅速地進入本堂課的教學情境中。在“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為幫助學生理解軸對稱圖形,用多媒體顯示出多種生活實物,如蝴蝶、樹葉、汽車、飛機、北京故宮等讓學生感知,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體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會用數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
二、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數學是理智、冰冷的美,數學科學的特點是邏輯性強,抽象思維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維空間問題,動態過程問題等。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幫助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如教《截一個幾何體》時,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正方體,我們可以用蘋果、蘿卜、橡皮泥進行切割,讓學生觀察切面的形狀。但是,蘋果、蘿卜只能切割一次,而橡皮泥軟,容易變形,且截完后難以再還原使用,許多同學只能截出三角形和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卻很少有學生截出來,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雖然我也考慮用較大的模型給學生展示五邊形、六邊形的截法,但仍然克服不了上述缺陷,而且學生也很難看清截正方體“平面”的運行過程,達不到突破難點的目的。為此,我利用Flash的動畫功能將本節課的內容制作成課件演示給學生看。通過這種形象直觀的反復演示,學生不僅看出怎樣才能截出五邊形和六邊形,還能很快感悟到為什么截不出七邊形?這不僅使教學過程省時省力,還恰當地化解了本節課的疑點和難點,使教學目的的實施與理解知識的過程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又啟迪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了學生的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設練習、鞏固新知。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的學風的養成,必須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實現。所以,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發揮計算機容量大,信息的檢索、提供、顯示及信息類型的轉換方便迅速,信息傳播速度快的功能優勢,巧妙設計練習,激發學生“樂學樂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應廣泛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素材,更多的練習和表現自己能力與成就的機會。同時,也為教師提供及時獲得學生準確、真實的學習成效和學習態度及反饋信息的方法和途徑。
事實上,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我相信,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日趨成熟和完善,隨著我們教師在多媒體教學技術方面的不斷實踐與探索,必將使相對枯燥的數學課堂教學成為趣味無窮的學習樂園。(單位: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第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