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討厭做的家務是什么?洗衣,拖地,還是洗碗?在這一眾答案里,湖南省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雷昊的答案顯得格外清奇。他最討厭的家務居然是倒垃圾。
說起倒垃圾,雷昊叫苦不迭。這項工作雖然看上去輕松,可由于媽媽喜歡將垃圾袋堆得滿滿的,每次雷昊扔完垃圾,手上就沾滿了油,那種黏黏糊糊的感覺,簡直讓他抓狂。
雷昊也曾向媽媽發出過抗議,可媽媽不以為然。“不過是垃圾滿了點,有什么關系,更何況誰會在意這種小事!”辯駁無用,還被認為是矯情,雷昊對倒垃圾莫名地反感起來。
一次去醫院,他偶然發現醫用廢物垃圾桶和利器盒(醫用垃圾桶的一種,一次性使用)還沒滿就扔掉了。雷昊好奇地詢問護士阿姨才知道,原來在醫院,倒垃圾可不是一件小事,如果垃圾不及時處理,就會留下感染的隱患。《醫院感染管理文件匯編》中規定醫用垃圾桶里的垃圾達到四分之三時,應當有效的封口后移送。可如何判定垃圾已經堆到四分之三了呢?
回到家里,雷昊開始琢磨起來。現在人工智能發展迅速,何不發明一種垃圾自動控制裝置,解決家里或醫院垃圾桶堆積過滿而不及時處理的問題?說干就干,雷昊從超市購買了一個垃圾桶,并從學校機器人隊借了一堆器材。
判定垃圾的高度是整個裝置的關鍵,雷昊想到了紅外線感應器。
他首先制作了一個框架,在框架的一邊組裝了兩條機械臂,另一邊則拼裝了一根長長的“L”型柱子。這根柱子延伸到垃圾桶的正中心點,末端連著紅外傳感器來檢測垃圾堆積高度。然后,他將電機和紅外傳感器的數據線連接到控制器上,設定好程序,一個簡易的垃圾控制器就初步制作完成了。當垃圾桶的垃圾到達設定高度時,機械手臂上安裝的細鐵絲便會將垃圾袋口封住,人們可將垃圾袋直接提出扔掉,避免細菌的二次傳播與感染。
接下來的日子里,雷昊整天都捌飭著垃圾袋智能封口裝置。看著以前對垃圾桶敬而遠之的兒子,如今成天抱著垃圾桶左看右看,媽媽不禁擔憂起來,可每每詢問,雷昊總神秘一笑,“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兩個月后,雷昊制作的“垃圾袋智能封口系列機器人”正式完成。它們分別為家用垃圾袋智能封口機器人、醫用廢物垃圾袋智能封口機器人和利器盒智能封口機器人。這個方便衛生的裝置不僅讓媽媽大呼神奇,還讓雷昊捧回了第35屆長沙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一等獎。
雖然現在雷昊的“垃圾袋智能封口系列機器人”還只是模型,但他相信,如果制作出產品,一定會更加精致、簡潔、美觀。接下來,雷昊還考慮給機器人加上指示燈和語音提示,給有視聽障礙的人提供更多便利。
生活中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小事,只要善于發現、認真思考,到處都是創新靈感的來源,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