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海曙區(qū)月湖區(qū)域,文化遺存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該區(qū)域在歷史長河中經過千百年的繁衍、積淀,生活在該地區(qū)的諸多家族世代延續(xù)著家風家訓文化的精髓。深入挖掘梳理該區(qū)域的家風家訓文化,鏡鑒和資用其中優(yōu)秀的“歷史智慧”,既可以為月湖區(qū)域打造AAAAA級景區(qū)提供文化建設的豐富內涵,也將以點帶面推動寧波“名城名都”建設。
月湖區(qū)域名門望族的家風家訓文化梳理
(一)“清白傳家”“向智向善”的文化望族:樓氏
被稱作“百世之師”“慶歷五先生”之一的樓郁,是北宋時期著名教育家,從事教育工作長達三十多年,“蓋鄞之士人知學之所以為學者,先生實有力焉”。他是“慶歷五先生”中,任教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據(jù)民國《鄞縣通志》記載,《甬上族望表》中,樓氏是宋朝明州樓、豐、史、鄭“四大家族”之首,以“詩書傳家”“清白傳家”的文化望族流傳于世。樓郁開設了“樓正議講堂”,在月湖播下了讀書的種子,植下了文化的根。該講堂,無論從地方意義還是從家族意義上來說,都是一個里程碑:它促成了甬上四明人家愛讀書藏書的風尚,也促使樓氏晉升為名門望族。正如南宋文學家樓鑰所說:“吾家簪紱百余年,書種子今幸有傳”。
(二)“八行垂訓”“忠孝世傳”的名門仕族:史氏
“城中月湖多歸史。”作為甬上月湖最大望族——史氏家族,有“滿朝文武,半出史門”之稱。越國公史詔以“孝、友、睦、姻、任、恤、中、和”八種優(yōu)良的道德品行建立家訓家范,史稱“八行垂訓”。史詔身體力行,自覺踐履“八行”的儒家士禮風范,形成了清正廉潔的家風,受世人稱道,宋徽宗賜號“八行高士”予以表彰。“八行”家訓簡明解釋就是:“善待父母則為孝,善待兄弟則為友,善待內親為睦,善待外親為姻,信于朋友為任,仁以州里為恤,知君臣之義為忠,達義利之分為和。”
八行家訓的核心和精神支柱是忠孝,并貫穿家訓的始終。史詔之孫忠定王史浩以孝聞名,身為宰相,時常記掛居住在寧波月湖的母親和妻兒。寧波人八月十六過中秋的習俗,表達了對史浩的尊敬與愛戴,旨在鼓勵官員以宰相為榜樣,既盡孝道,又不疏公務,其“忠孝世傳”的優(yōu)良家風深深影響著寧波人。
(三)“名德為最”“持正持清”的書香門第:豐氏
月湖豐氏的代表人物豐稷,是樓郁的得意門生,博學多才,操行高尚,風骨高格,以廉潔開明著稱,謚號“清敏”。豐氏以豐稷而躋身于甬上望族之列。豐稷任知縣時即以善政、廉明、公平著稱,“以名德清節(jié)享譽朝野”,奠定了“持正持清”的豐氏家風。百姓稱其“清如水,直如衡”。對于豐氏家族,全祖望《天一閣藏書記》記載:“豐氏為清敏公之裔,吾鄉(xiāng)南宋四姓之一,而名德以豐為最。”著名畫家、散文集豐子愷即為豐稷的29世孫。
豐氏是一個典型的仕宦之家、書香門第,以藏書著稱。豐稷開創(chuàng)了豐氏家族治學、游藝、藏書之先河,也是豐氏萬卷樓之首創(chuàng)者。萬卷樓收藏之富,甲于江浙。此舉亦開江浙私人藏書之先聲,達官賢哲群起郊尤,至明清彌盛,涌現(xiàn)出一大批藏書家,于文化傳播功莫大焉。后來豐氏將萬卷樓所剩藏書轉讓給范欽,成為如今天一閣藏書的一部分,為甬上文化的積累作出過很大貢獻。
(四)“各安其業(yè)”“立德樹人”的甬上望族:屠氏
寧波天一閣珍藏的《甬上屠氏家譜·續(xù)定宗約》記載:“凡人性情剛愎,禮貌粗疏,皆因不讀書之故。吾族城郊各有校學,為父兄者當令其子弟及時入學,上之足以講求禮義,次之亦得稍通文墨。如有聰穎子弟,渴望造就。而貧不能讀書者,首得向公眾設法助以修脯,使得學成用世”“男子賢愚不齊,士農工商各安其業(yè),要之無忝于祖先已矣”。類似這樣尚學重教、修身齊家、立身處世的教誨,屠氏家訓中比比皆是。崇文尚學的家訓家規(guī),對屠家子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為甬上名門望族,屠氏家族名臣、碩儒、忠烈、文學等人才輩出,如明代成化年間進士、吏部尚書、太子太傅贈太保屠滽,萬歷年間進士、文學家和戲曲家屠隆等,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屠呦呦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月湖區(qū)域家風家訓文化的當代價值
(一)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一個家庭的家風不僅直接影響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而且直接影響著社會風氣。“家風”不僅是一種規(guī)范、一種風氣、一種文化,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普及化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家風、家訓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微觀載體,以一種無言的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著人們的心靈。
月湖區(qū)域家訓文化的核心內容可歸納為“忠、慈、教、廉、孝、友、和、勤”等,提倡修身律己、崇德向善、崇文尚學、禮讓寬容的道德風尚。這些傳統(tǒng)美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民個人層面“文明、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內涵一脈相承。如史氏作為寧波的名門望族,奉行“八行”家訓,教導家人“孝為百行之原”“善兄弟為友”“患難相恤,困乏相助,豐儉多寡,惟力是視,是為睦”等。許多家訓中,類似“大家族之道,在親愛和善,在助教正德,在齊心同力”“成大人之道,在齊家盡孝,在誠忠義勇,在施才報國”“成大愛之道,在忘己無私,在彰德好施,在力行善教”,這樣的勸誡比比皆是。
(二)有助于社會規(guī)矩意識的強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guī)矩、講規(guī)矩、守規(guī)矩。”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家風家訓就是家的規(guī)矩。當下社會,違反社會公德良序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社會規(guī)矩意識淡薄現(xiàn)象時有曝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家庭道德教育缺失,家庭教育缺乏社會規(guī)矩意識。“治家嚴、家乃和”,在中國傳統(tǒng)家庭文化里,家規(guī)家訓對人的制約作用有時候甚至超過了法律法規(guī),教導子孫以此為綱,以此立身處世,這無疑有助于當下社會規(guī)矩意識的進一步確立和強化。
月湖區(qū)域眾多家訓中有大量規(guī)矩方面的家規(guī)家訓,如《屠氏宗譜》記載:“若習惡,為匪,賭博者,竊盜者,酗酒爭鬬者,內亂鳥獸行者,暴橫鄉(xiāng)里者,誆騙財物者,不孝不弟、不慈不睦者,官吏而貪黷以罹刑憲者,合族擯之,終身不齒。”家譜中也有大量清廉方面的家規(guī)家訓,告誡家族后人要清廉為官,勤勉干事,若違反該家規(guī)家訓,懲罰極嚴。比如《史氏家訓十六則》中最后一則為“官箴”。它首先強調為官不易,“夫官豈易為哉!位高者任重,位卑者事繁”,要求族人清廉為官,勤勉干事,否則即為不孝,為家族所棄,“居官不敬非孝也,國爾忘家,君爾忘身,公爾忘私,是之謂敬官。否則計溫飽,好貨財,以官為市,染指嘗鼎,剖腹藏珠,招物議而速官謗,辱父母而玷聲名,親戚羞之,鄉(xiāng)黨惡之,甚者為人所弗齒”。這些家訓,撲面而來的是凜然正氣、清廉之風,這對當下促進廉政建設,增強黨員干部的規(guī)矩意識,具有重要的啟示。
(三)有利于當前月湖區(qū)域的歷史街區(qū)文化建設
由天一閣博物館與月湖兩大核心景區(qū)組成的月湖區(qū)域,是寧波的八大歷史街區(qū)之一。通過對該地區(qū)優(yōu)秀傳統(tǒng)家風家訓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挖掘和利用其中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轉化成當代社會家風家教建設資源、文化產業(yè)資源,對促進歷史資源開發(fā)與當代家訓家風文化研究、區(qū)域文化產業(yè)開發(fā)與區(qū)域經濟轉型升級融合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價值。
月湖景區(qū)作為第五批浙江省歷史文化街區(qū),正在全面推進“文商旅”互動型文化街區(qū)建設。可結合該地區(qū)的家風家訓文化,在文化產業(yè)項目改造提升有序推進中,展示古人的家訓文化遺產,弘揚傳承家文化,展示傳統(tǒng)文化的正能量,不僅可讓后人瞻仰古代家訓文化中蘊含的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可為當代家庭教誨子孫立身處世提供教育讀本,并結合時代需要,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在汲取精華的基礎上,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以培育新時代的家風。
(作者單位:寧波市委黨校、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
責任編輯:毛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