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油菜花、桃花、格桑花……近幾年,奉化溪口鎮的新建村因為花成了“網紅村”。每逢周末,這里就會涌來浩浩蕩蕩的自駕車隊伍,動不動一天上萬的游客進入花海。不僅是新建村,在奉化區的各個地方,都有花有景有人氣,做大做美“花”文章。
近年來,奉化區深入踐行“兩山”理念,以桃文化節、大堰生態文化節等賞花活動為載體,持續放大“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城市品牌,以花為媒推動“全景奉化”打造,進一步發揮生態環境在美麗文化建設中的優勢。
品牌引路 擴大美麗文化影響
順勢唱響城市品牌。“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故鄉……”一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膾炙人口,唱的就是奉化。在成功推出“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城市品牌基礎上,奉化一鼓作氣、順勢而為,將該歌曲確定為奉化區區歌,并聘請詞作者鄔大為和演唱者蔣大為為城市形象大使。去年3月,《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歌曲展覽館暨奉化桃花展覽館開館,全球海選“最浪漫的館長”活動結果也同步揭曉,鄔大為任館長。該展覽館總陳列面積380平方米,分“經典之作·成名歷程”和“桃歌交融·緣結奉化”兩大部分,共有展板98塊,圖片560多張,展出手稿、獎杯、獎狀、史料及以桃為主題的工藝美術品等340余件。媒體聚焦,群眾歡迎,進一步塑造了“桃花之城”形象。
借勢優化基礎設施。以軟件升級帶動硬件提升,整合涉農資金1億多元,集中力量打造“桃花盛開”和“四季花香”兩條美麗鄉村風景線,以及江口麥浪農場創意農業、新建花海、西畈油菜花梯田等一批美麗農業示范基地,注重挖掘和展示當地的文化內涵,努力為游客提供“處處有景、一路有美”的體驗。同時,投入5000余萬元完成溪口、大堰等重點旅游目的地的基礎設施建設,讓游客時時處處感受到便捷和舒心。
造勢加強旅游宣傳。主動對接國內外旅游推介平臺,不斷開拓旅游市場,舉辦“海峽兩岸山地桃花馬拉松”“寧波灣·桃花源”原創音樂匯等20余項系列活動,持續宣傳擴大影響。去年,關于奉化桃花品牌和賞花經濟的報道,共計140多篇。央視體育頻道還對“海峽兩岸山地桃花馬拉松”進行了全程錄播。
節慶助力 豐富美麗文化形式
借助村落文化,讓游客步伐“緩慢下來”。蕭王廟街道林家村有著“左手算盤右手筆,出門勞動進門書”的美稱,村里半數農民練書法,在該村舉辦桃花筆會,展示該村獨具特色的“耕人書法”,吸引游客駐足品鑒、揮毫潑墨。同時,奉化還制作《手繪奉化老底子美食地圖》,免費向游客發放,同時在桃林、花海等賞花地現場制作、展示38種當地農村傳統美食小吃,讓游客獲得“看風景、品美食”雙重感官享受。在清明小長假期間舉行的“桃花源最佳人氣美食”評選中,數萬名游客借助微信進行了互動。
借助桃花文化,讓各地游客“參與進來”。“每年桃花盛開季節,這里是花的海洋,遠看緋紅一片,近看殷紅萬點。如遇陽光明媚,那一簇簇粉紅色的鮮嫩花球,令人心生歡喜;若逢煙雨朦朧,那被雨絲染成暗紅色的桃花散發著濃濃春意,亦別有風情。”這是一位游客在觀賞王家山桃園后的由衷贊美。王家山桃園被稱為“天下第一桃園”,這里擁有數千畝連片集中的桃園,更有周邊村落綿綿不絕的桃樹,如此大面積的桃林,為全省之最,全國罕見,每年來觀賞的人絡繹不絕。借助熱播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推出“十里桃花”景點,開設“劇中人物模仿秀”主題攝影服務,吸引省內外大批游客慕名前來。
借助大眾文化,讓現場氛圍“熱鬧起來”。為使游客賞花期間獲得更多的樂趣,組織開展花海悅跑、桃林瑜伽、旗袍走秀等各類互動活動,開辟專門場地推出舞龍、茶道、繪畫、文藝表演、外國友人朗誦桃花詩歌等節目,以及越劇角、口琴角等互動場地,均零門檻、零收費對游客開放,使游客獲得全方位的旅游體驗。
紅色宣教 延伸美麗文化內涵
打造“紅色文化之旅”。依托奉化獨有的紅色文化和地域文化資源,以紅色文化園、卓蘭芳紀念館、卓愷澤故居、卓愷澤烈士墓地為主的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性錘煉+互動實踐+個性體驗”為一體的活動,打造“紅色文化之旅”。
深化“綠色生態體驗”。按照“紅色文化帶動綠色經濟、推動藍色發展”的思路,通過“拼客”營銷,共享泊寧心宿、柏坑拓展基地等社會資源,帶動民居民宿、民俗體驗、康體養生等鄉村旅游業態發展。如松岙鎮以王家山古村、古道為主的綠色生態基地,開展重走革命道路、民俗體驗、志愿服務等活動。
組織“穿越桃花源騎行”。去年,成功舉辦了“縱覽雪竇山,穿越桃花源”暨通向羅馬——YUP家年華騎行活動。來自全國和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10個國家的580余名自行車愛好者,在青山、綠水、桃花間完成浪漫騎行,充分領略了奉化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同時,在奉化全域精心布局“桃花元素”宣傳牌匾、景觀小品、旗桿廣告,讓騎行愛好者和游人處處感受到濃郁的桃花文化。
經濟唱戲 做強美麗文化產業
打造特色旅游業態。在著力做大賞花經濟的同時,堅持多業態并進,推出溪口民國文化游、滕頭生態文明游、雪竇寺祈福游、黃賢海鮮美食游、大堰情醉鄉愁游、翡翠灣濱海休閑游、王家嶺壁畫踏青游等一系列休閑旅游新業態,受到游客熱捧。如莼湖翡翠灣海洋公園的56艘休閑體驗船,在去年清明小長假3日內每天滿載出海,共接待游客3050人次。漁民直接創收6萬余元。
推動農民增收致富。美景吸引游客的同時,也帶動景區附近村莊農產品的銷售。如溪口、蕭王廟等產桃區推出“桃樹認養、蜜桃包銷”新型農旅產品,吸引外來游客提前預定水蜜桃,延長水蜜桃銷售鏈條。“十里桃花”核心景區所在的部分村,在去年水蜜桃文化節期間,實現農產品和農家樂營業收入達970余萬元,戶均1.5萬余元。清明小長假期間,吸引30余萬人賞花踏青,帶動門票收入同比增長22.04%。而今年的“桃源趕集”在3月24日至4月1日舉行,101家商戶積極報名,最終47家入圍。多家網店“小二”將現場設攤,在預售水蜜桃的同時,推廣油燜筍、桃膠、水蜜桃酒、桃花糕等奉化特色農產品。
帶動旅游綜合消費。進一步完善提升飲食、住宿、購物等旅游產業要素,吸引游客游在奉化、吃在奉化、住在奉化、購在奉化,增加旅游綜合消費。去年桃花節期間,共接待國內外游客526.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5.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和14.9%;農家樂接待游客185萬余人次,同比增長20%以上。奉化將寫好更多后續文章,提升游客滿意度,力爭把季節局限性較強的賞花游拓展為“全域深度游”。
(作者單位:奉化區委宣傳部、奉化區府辦)
責任編輯:毛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