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立茹
摘要:當代的"觀念攝影"目前正處在一個新生的時期,我們完全有必要來了解一下什么是觀念攝影?觀念攝影的意義是什么?多媒體時代的大環境下,攝影的數碼技術處理越來越先進。現在,好多抽象攝影被稱之為"觀念攝影",隨便拍幾個色塊,加上技術處理,就稱之為觀念攝影,事實證明,任何前衛的藝術,如果得不到理論的支撐,都將行之不遠。那么真正的"觀念攝影"應該是怎樣的呢?它的存在具有什么樣的意義呢?
關鍵詞:觀念;意義;生活領悟;生命體驗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003-01
觀念攝影的主旨在于通過攝影來傳遞某種觀念,通過攝影這個媒介,展現對人類生存狀態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的話題,引發更多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因此,觀念攝影往往不是給出一個答案,而是有多種可能性的指向,讓觀眾自己去領悟,去體會。
西方的觀念攝影藝術家,他們自始至終都在親身體驗,而不是在利用概念去添加表現形式,或者簡單的去復制,去翻拍。西方的觀念攝影藝術家追求的是自身的感受,他們的創作是通過自身的意念和內心狀態來表現的,把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生命的體驗表現在攝影中。攝影在加入了人的主觀意識后變的更有說服力,把感覺變作對象來分析,從而達到一定的視覺效果,并且注入更多的理念,讓作品能夠有理論有實踐來支撐,內容更加豐富,西方的觀念藝術家關注更多的也是對現實生活的諷刺,把生活融到藝術中。
德國攝影家奧特·斯坦內特,他認為"攝影是本來具有發揮自己能力的寬闊領域,也具有高度的主觀能動作用。但目前卻成了一種機械的寫實主義"。于是提出了"攝影藝術主觀化"的藝術主張。極力主張攝影藝術的終極應該是提示攝影家自身的某些朦朧意念和表現不可言傳的內心狀態和下意識活動。主觀攝影就是人格化、個性化的攝影。這便是該流派的藝術綱領。主觀攝影與觀念攝影不同之處在于,主觀攝影強調的是一種主觀意識,這種主觀意識有時候并不是客觀存在的,而觀念攝影強調的便是一種生活和生命的體驗,主觀與客觀相結合。我認為當代的觀念攝影之所以引起眾多的關注,很多原因在于它結合了藝術家自身的對生活的領悟和生命的體驗,主觀攝影作為觀念攝影的一部分,更加深刻的詮釋了藝術家的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以及作品客觀存在的重要性,一個作品,沒有藝術理論,沒有觀念的支撐,就像是一副沒有靈魂的軀殼,有型但是空洞,并沒有什么能夠深刻研究的意義。
目前,中國的觀念攝影作品還是紀實攝影為主,藝術家用自身的生活感悟來進行創造的不多,真正用觀念來支撐作品的,富有創造力的很少。以前的觀念油畫、觀念水彩畫說法就已經很荒謬了。現象永遠在前,理論總是滯后的。人們對觀念攝影的理解比較薄弱。觀念攝影應該是超越攝影之上的,不僅僅是描述客觀存在,通過對作品加入觀念,用意義來支撐作品,那么觀念如何而來,意義如何而來?通過藝術家對生活或者現象的反思,切實的去體驗。藝術雖然沒有界限,但是褻瀆藝術的行為我是不贊賞的。
在我看來觀念攝影的形式不是外在的,不是通過技術或者電腦的處理,把看似美的照片稱之為觀念攝影,在創作觀念攝影時我們應當把自身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作品強調的是藝術家(即攝影師)與被拍攝者或者被拍攝物之間的關系,創作者與物之間的對話。觀念攝影與傳統攝影不同的是,觀念攝影在創作時需要體現藝術家自身對生活的思考,對生命的領悟,就像欣賞梵高的《鞋》這幅作品一樣,它給我們一個不確定的空間,從它的畫中每個人讀到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是不一樣的。
我認為觀念攝影的真正意義,是指通過攝影來表達藝術家對生活的體驗和生命的領悟。觀念攝影的主旨就在于藝術家通過攝影這個藝術形式來傳遞他所體驗到的某種對于生活的意義或者對于生命的一種體驗,是一種擺脫了單純使用簡單的攝影技術,試圖通過攝影這個媒介,展現對人們現實生活和生存狀態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話題,引發更多的、更深層次的思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