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及多元文化交錯的背景下,引導和加強少數民族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有著重要的意義,影響著地區和國家的穩定。本文通過對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對傳統文化認同的基本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在掌握高校少數民族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途徑及態度的基礎上,提出提升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傳統文化認同的三種途徑。
關鍵詞:文化認同;少數民族;認知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005-01
在全球化及多元文化交錯的背景下,引導和加強少數民族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有著重要的意義,影響著地區和國家的穩定。文化認同對各民族發展、文化的存在及文化之間相互理解十分重要,文化的認同包括對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認同與對異文化的認同兩個方面。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和其他各民族高校學生一樣,有著強烈的愛國熱情,積極向上,要求進步,學習刻苦,同時,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也表現出一些自身的特點。
為掌握少數民族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認識態度及少數民族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途徑等信息,筆者開展了相關調查,選取中南民族大學在校本科生為整體抽樣框,共有341名少數民族學生參加了大學生普通話水平對中國傳統文化認同感的問卷調查。他們分別來自中南民族大學本(預)科各個年級,覆蓋了除漢族以外的31個少數民族學生。
1.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對傳統文化認同的基本情況
中華傳統文化認同是指由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所蘊含的人文精神為介質的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民族國家命運的自我責任感。 對于中華傳統文化少數民族學生的態度是:90%的少數民族學生表示,內心是非常自豪的,僅2.6%的少數民族學生表示,相比于中華傳統文化,更傾向于西方文化,而7%的少數民族學生則對中華傳統文化表現出事不關己,無所謂的態度。
2.高校少數民族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途徑及態度
來自不同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認知本民族文化的同時,是如何接觸并了解中華傳統文化?調查結果表明,通過學校學習占46.8%,電視、網絡等媒體學習占40.5%,閱讀書籍學習占10.1%,可見學校教育和新聞媒體宣傳等兩方面影響著少數民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了解。66.9%的少數民族學生表示,當代大學生有必要誦讀古代經典,但僅19.6%的學生表示自己閱讀過四書五經等經典書籍,全部閱讀過四大名著的占14.4%。可見,在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書籍的閱讀方面,少數民族學生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了解過少,且不夠深入,很多少數民族學生表示,有些經典書籍從未接觸過或沒有聽過。
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3.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傳統文化認同提升途徑
如何更好地提升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傳統文化認同感,高??梢詮囊韵聨讉€方面采取措施:
(1)學校開設中華傳統文化相關課程。高校要重視傳統文化課程的學習,有條件的高??梢詫鹘y文化類課程的學習納入到專業培養方案中,從教學管理層面加強引導,提高師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高校應多開設相關課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關于傳統文化方面的公選課,并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借助互聯網資源,引入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網絡資源課程等,豐富學校課程庫,增強少數民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理解。
(2)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普通話的培訓。語言文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達形式,許多少數民族學生的母語是本民族的語言,由于所接受的雙語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少數民族學生在運用普通話的能力方面差異較大,由于語言的限制導致其閱讀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的經典書籍較少,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也存在很大的困難。
(3)組織開展傳統文化相關的各類活動。為做好傳統文化的宣傳,加強大學生包括少數民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不僅要靠高校內各社團開展的活動,也需要高校相關部門,如學生工作部、團委等大力支持,一方面加強宣傳,形成學習傳統文化的良好校園氛圍,另一方面多開展活動,利用傳統節日組織主題活動,形成學校的品牌或是特色的校園活動等。同時,加強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書籍的推廣,讓傳統文化經典書籍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寢室。
參考文獻:
[1] 張廣才:試論高校少數民族預科生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認同的提高[J].漢字文化,2017(6)
作者簡介:
楊兵(1984.11-)女,中南民族大學教務處助理研究員,碩士,從事高校教育管理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