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美國總統特朗普11月8日下午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特朗普今年初就任美國總統以來首次訪華,也是中共十九大勝利閉幕后中方接待的第一起國事訪問。除了全套國事活動,中方還安排兩國元首進行小范圍、非正式互動。
特朗普訪華期間,中美兩國領導人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再次進行戰略性溝通,在海湖莊園會晤、漢堡會晤基礎上達成新的重要共識,加深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兩國各領域交流與合作,為新時代中美關系發展描繪藍圖。
經貿是重中之重
9日,中國商務部發布消息,特朗普訪華期間,兩國企業共簽署合作項目34個,金額達2535億美元,商業合作成果豐碩。據了解,雙方合作成果中,既有貿易項目,也有雙向投資項目;既有貨物貿易,也有服務貿易,涉及“一帶一路”建設、能源、化工、環保、文化、醫藥、基礎設施、智慧城市等廣泛領域。
商務部方面表示,雙方達成的經貿成果體現了雙向互利、大體平衡的原則。對美方來說,將有利于美方擴大對華出口,帶動國內產業發展和增加就業等;對中方來說,通過進口技術、設備和產品,將促進中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商務部指出,從合作成果看,中美經貿合作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中方愿同美方一道,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不斷拓寬合作領域,更好造福兩國人民,共同推進世界經濟增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經貿問題是特朗普此次訪華重中之重的議題。美國當前對華貿易逆差接近3500億美元,這被特朗普政府內部一些官員渲染為是導致美國國內民眾失業率居高不下和美國經濟不景氣的關鍵誘因。特朗普政府抱怨中國對美國傾銷商品而且不滿于中國對美國企業在華經營的各種限制,美方將尋求以勸說中國購買更多美國產品和制定有利于美國企業在華營利政策方式緩解美國對華貿易失衡現象。此外,特朗普政府也試圖以鼓勵公眾購買美國貨和嘗試以提高關稅等方式阻止國外產品在美國市場銷售。實際上,特朗普政府改變中美貿易失衡的政策處方本末顛倒,以政府施壓和高樹貿易壁壘方式處理對外貿易最終很可能會導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更大和國際貿易秩序的失序。美國應當以提高自身產品質量和放開對高科技產品的種種限制,才能夠拓寬更多中國市場進而逐漸改變中美貿易失衡現象,這才是良方。
雙方都有建立中美未
來關系框架的訴求
此次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重點議題包涵哪些內容?在特朗普當選總統一年之際來華展開國事訪問,兩國領導人的會談將對兩國未來發展定下什么基調?就此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談到,從美方的各種報道來看,特朗普總統此次訪華的最重要議題有兩個:一是貿易問題,二是朝核問題。美國一直認為中美貿易,中國巨大的貿易逆差是美國很頭疼的問題,這種不平衡的貿易格局希望被打破。3月份美國國務卿訪華期間,曾經說過特朗普總統希望對未來50年中美關系發展定下基調。中美兩國都有這樣的愿望,就是確定中美兩國關系的框架。中國接待特朗普一行的透露出的信息顯示中國對美國總統特朗普來訪的重視。同時,中國也會要求美國在兩個問題上不要給中國制造麻煩,一個是臺灣問題,一個是南海問題。基于雙方的所求,此次中美兩國元首會晤都會有所收獲,對兩國關系發揮積極作用。
不確定性依舊,但有利因素增多
金燦榮認為,首先,目前美國國內經濟發展與國際影響力的關系還未理順。特朗普希望盡量減少外部成本、避免外部干擾,集中精力重振和發展國內經濟。“經濟發展是硬道理”,是其上臺以來一以貫之的邏輯。但問題是,要想維持以經濟發展為重心,需要滿足一個前提,就是在對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視與保持美國國際領導力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迄今為止,特朗普還沒能夠實現這種平衡。
其次,對全球化的態度還沒最終確定。雖然一些學者或媒體早就給特朗普貼上了貿易保護主義或“反全球化”的標簽,但這樣的結論過于簡單了。嚴格意義上講,特朗普并非反全球化,而是希望出現一個對美國更有利的全球化。這個愿望并不容易實現。
第三,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問題還沒解決。傳統上講,美國全球戰略重心包括三個:歐洲、中東和亞太。奧巴馬政府到2010年之后的全球戰略重心基本已經清楚,就是亞太。但特朗普上臺至今,這個問題一直還沒解決,美國三大戰略重心的排序問題還未確定。
未來一段時間美國外交戰略的整體思路可能會偏于傳統,而美國的傳統對于以上三個未決問題其實都有答案,即重振美國經濟離不開美國的國際領導地位;對全球化,美國還是必須發揮主導作用,為了主導有時需要適當讓利;全球三大戰略重心的排序中,中國所在的亞太還是會排在第一位。
當然,即便美國新政府外交班子到位后職業外交官的傳統思維會占上風,但畢竟特朗普已經帶來新意,比如總統制下的白宮所用官員就與傳統技術官僚大為不同,至少在對華關系上,最初組建的班農、納瓦羅和“女婿”庫什納的對華“三巨頭”就起到了不小作用。基于此,美國外交戰略雖然會向傳統回歸,但不會百分之百徹底回歸。至少在我們比較關心的東亞或亞太方向上,特朗普政府較之奧巴馬時期會有新的特點。
但在另一些方面,特朗普已經改弦更張:安全上,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朝核問題在特朗普政府的亞太戰略中大為突出,有點喧賓奪主的意思;經濟上,TPP失靈了,美國還要跟韓國重談自貿協定,相對而言對中國的排斥性會小一點;另外,特朗普政府通過互聯網對華搞價值觀外交的勁頭較前任也小很多,比如他上臺后已經停止給美國“全國民主基金會”的資金支持。
還有一點,即在總體戰略考量上,特朗普有一個大思路,就是想搞大國共治想跟中俄等大國搞好關系。只是在美俄關系上,特朗普現在還沒理順到底如何去搞,一直陷在“通俄門”的泥沼里出不來。
雖然中美關系發展好于預期,但雙方基本矛盾和分歧還在比如價值觀差異、戰略利益不同,在“一帶一路”、南海問題以及臺灣問題上矛盾都在,還有日本、印度等第三方從中使壞。再者,特朗普現在內部地位并不非常穩固,日子比較難受,不排除他在國內壓力過大時,通過對中國發狠轉移焦點。
基于以上分析,金燦榮教授的判斷是,隨著美國政府外交專業班子到位,美國外交戰略總體上將向傳統回歸,因此未來中美關系肯定要比現在麻煩一些。不過中國更應保持淡定。要知道,過去中美之間比現在麻煩可多多了,更何況現在中國所處的地位比過去有利多了。
而且中美駕馭紛爭性議題能力也是始終在不斷增強的。中美有充分理由相信,特朗普訪華將會推動中美關系升到一個新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