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鑫
[摘要]旅游扶貧是扶助貧困地區脫貧的重要手段。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肅省的主要貧困地區之一,是中央扶貧會議工作確定的國家新一輪扶貧重點開發片區。由于甘南州旅游扶貧交織著少數民族宗教、文化等因素,呈現出反貧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本文在分析甘南州旅游扶貧現狀基礎上,探討了甘南民族地區旅游扶貧的實踐困境,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路徑。
[關鍵詞]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扶貧;旅游開發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7)24-0039-03
一、旅游扶貧相關概念
旅游扶貧指利用貧困地區充足的旅游資源,建設旅游經濟實體,使旅游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從而實現地方財政以及農民雙脫貧,其核心是以旅游資源為基礎,以扶貧開發為目標,以貧困農民的參與為手段,促進全區的全面發展。其中,旅游業是促進當地旅游扶貧發展的基礎,手段是“扶”,對象是“貧”困人口。
旅游扶貧主要針對經濟落后、比較貧困的地區,包括絕對貧困地區,即國家規定的貧困區域;也包括相對貧困地區,即已實現脫貧但經濟依舊落后的地區。旅游扶貧不僅是物質扶貧,更重要的是理念扶貧。扶“貧”與扶“人”、扶“業”、扶“環境”共同進行,全面落實旅游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整合發展,實現以旅游業為增長極帶動整體經濟發展的目標。
二、甘南州旅游扶貧成效及存在問題
(一)甘南州旅游扶貧的成效
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甘南州旅游全面進入開放發展階段,政府近幾年發布了一系列促進旅游扶貧的發展政策。甘南通過落實“旅游興州”政策,堅持以“旅游甘南”為戰略目標,以資源為發展基礎、市場為導向的原則,大力促使旅游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旅游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綜合效益,但也對生活、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甘南州旅游收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牧民人均收入、每年脫貧人數五年來逐年遞增。甘南全州生產總值2015年底達到125億元,五年內增長57.7%,年均增長9.5%;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增加8844元,達到19620元;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增加2894元,達到5870元。截止2016年12月,甘南州農家樂總數超過970家,其中星級農家樂85戶,可容納團體住宿農家樂493戶;餐飲、民俗活動等文化體育產業初具規模;旅游基礎設施逐年改善,旅游業發展迅速。游客人數和綜合收入連續六年兩位數增長。盡管居民的收入來自于農業、畜牧業、旅游業,但居民直接或間接的參與旅游,已成為甘南州群眾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旅游扶貧政策的落實,旅游業的發展增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擴寬了居民的就業渠道,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收入。
(二)甘南州旅游扶貧存在的問題
盡管旅游扶貧使甘南州群眾經濟收益增加,但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隨著旅游的發展,甘南貧困地區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第一,貧富差距拉大。旅游業的發展促使部分人口先富起來,但貧困的人口因經濟基礎薄弱、自我發展能力差等原因依然貧困,導致貧富差距拉大,出現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馬太效應”。第二,物價瘋狂上漲。旅游業使當地的GDP收益增加,但居民的生活狀況并沒有實質性改變。第三,據調查,居民的幸福感丟失,甚至有很多居民出現了排他效應,不希望過多的游客來打擾原有的生活。
對于這幾種現象的產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政府對旅游扶貧認識的偏差,錯把旅游扶貧當成旅游開發。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沒有引導貧困人口的參與,主要重視經濟收益的增長,旅游扶貧精準度不高是其根源所在。第二,居民內部貧富差距大。甘南地區貧困人口由于其自身素質,能力以及信息資源等的不足,導致了參與旅游業的機會的不均等,從而導致旅游收益不平衡。第三,旅游發展增加了當地居民之間的矛盾。據當地居民反應,由于旅游收益差距的拉大,居民之間的矛盾也在逐日增加,原本淳樸和諧的鄰里關系出現了危機,甚至演化成惡性競爭。有些旅游經營戶為了使更多的游客入住自家旅館,惡意降低價格,與當地飛速增長的物價極不匹配等情況出現。
三、甘南地區旅游扶貧的實踐困境
(一)貧困人口基數大
國家新的扶貧以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作為標準,甘南州在此標準下對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共統計到2016年底共有貧困人口5.55萬人口。甘南州的貧困特征:一是貧困面大。甘南州是甘肅省主要的少數民族聚居區,貧困人口占甘肅省貧困人口基數較大,是主要的貧困區之一。二是返貧率高。當地大多數貧困人口生活在較偏遠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生產條件落后,交通不便利,生產生活成本相對較高,由此導致貧困農牧民難以獲得有效收入,整體收入水平低。同時,加上自然災害,返貧率居高不下。三是產業基礎薄弱。甘南州農林牧產業開發水平低,農業生產粗放,缺乏深加工龍頭企業,產業規模小,未形成產業鏈,競爭力弱。四是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低。絕大多數貧困群眾受教育程度低,農牧科技、旅游服務意識淡薄,自我發展意識不強。
(二) “旅游飛地”現象嚴重
“旅游飛地”現象是國內旅游扶貧過程中面臨的嚴重問題和挑戰,嚴重影響了鄉村旅游對地方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以及旅游收入占地方經濟總量的比重,從而制約了旅游扶貧的績效。所謂“飛地化”,Ceballos Lascurain(1996)從生態旅游的視角可以看作是生態旅游的相對面,旅游的飛地性(enclavity)會使本地居民在經濟等各方面的利益邊際化, 在失去對自然資源開發使用權的同時,也喪失了對其管理和保護的權力,而生態旅游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的開發方式,能夠使本地居民參與到旅游中來,滿足了當地居民的需求和愿望。由于甘南州處于偏遠貧困地區,旅游資源脆弱,旅游開發較晚,當地的生產水平跟不上需求現狀。鄉村旅游與當地農業之間缺乏有效的聯系和融合,造成了餐飲、住宿、旅游、購買、娛樂的非本地化供應,“旅農”無法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鄉村旅游開發偏離旅游扶貧軌道,社區參與度不高,景區與社區關系失調,“旅游飛地”問題十分突出,旅游乘數效應和旅游扶貧綜合效益差。endprint
(三)信息化建設落后
信息貧困的本質是與現代化社會分離,由于對外開放以及經濟全球化程度低,當地居民沒有機會和能力獲取最新知識和信息,與以知識為主的社會文明成果隔離,基本失去參與創造分享社會文明成果的機會,由此成為信息時代的邊緣化人群或地區。主要原因之一是落后的信息化建設無法滿足旅游發展的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方面,受地理區位、資金的限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另一方面,受宗教信仰、教育觀念、歷史文化影響,大多數居民文化素質低,對信息技術產品的接受程度和消費能力低下,導致信息貧困。信息化建設需要全方面的平衡,例如資金、專業人才、技術等。甘南州這樣的貧困地區難以跟上信息技術的發展步伐,對信息獲取能力較弱,導致對旅游市場的供求關系變化反應遲鈍,造成了市場競爭中的劣勢地位,致使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四)空間、資源、環境約束較多
甘南州的旅游扶貧正面臨著空間、資源、環境約束的困境。由于甘南州90%以上的區域屬于國家主體功能區的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各類保護區數量多、劃定范圍大,功能區調整任務重、難度大,已嚴重影響到全州重大項目建設進程。如何在全國旅游全域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以旅游為甘南州發展的新引擎,全面優化經濟社會結構和生態資源分配,實現甘南州轉型發展與當地居民脫貧,是現在建設的重點和難點。甘南州的旅游扶貧,無論是政府主導還是市場推動,最終的受益者都要歸于當地居民個體層面的經濟利益上。甘南區生態脆弱,是中西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優先,在發展旅游業的基礎上,嚴禁破壞自然資源以及民俗傳統文化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如何守住生態底線,又盤活本地的旅游資源;如何在維持原真性的同時又確保經濟效益和扶貧價值,是當前需要突破的瓶頸,是實現旅游扶貧的戰略思考所在。
四、甘南地區旅游扶貧解決路徑選擇
(一)運用全域旅游理念,構建全州旅游扶貧體系
全域視角下進行旅游扶貧有助于減少貧困人口數量,加快整體脫貧的步伐,實現旅游扶貧效率的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扶貧指的是用全域旅游的理念加上旅游扶貧的方式在整體區域內進行的全方位旅游扶貧。在甘南州全域范圍進行旅游扶貧意味著把全州看作一個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實施全面脫貧。可將甘南州旅游產業作為主打產業,通過對公共服務、農牧業、生態環境、素質文明、教育體制、政策機制等進行系統的升級,構建政府、社會、群眾、市場共同發展的旅游扶貧大環境,形成跨區縣、跨單位全州共同參與的旅游扶貧體系,實現全州共同發展一體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處處是旅游環境,完成全面脫貧致富的總目標。對于甘南州全域旅游扶貧的發展,首先,主打旅游文化產業帶以及民族旅游文化示范區。其次,對少數民族居民進行旅游知識培訓,掌握基本旅游服務禮儀和旅游知識,全范圍落實教育培訓工作,除了基本知識,指導居民對使用手機移動設備掌握信息的能力等。最后,打造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全面落實扶貧項目、資金,早日實現甘南州脫貧致富。
(二)促使旅游產業鏈本地化,提高全州旅游扶貧成效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在旅游扶貧開發中要充分挖掘貧困地區旅游資源以及獨特的民俗文化優勢,著重發展鄉村旅游。合理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利用鄉村旅游的輻射力廣、連帶性強的優勢,將民宿、養殖業、農產品深加工、物流業,甚至文化產業、建材建筑等相關聯產業有步驟的融入到鄉村旅游扶貧中,使鄉村旅游經營者與當地的農產品、家養牲畜、工藝品、傳統民俗歌舞等融合發展,最大限度地利用當地資源和勞動力,使“旅游+農業”雙贏,實現旅游扶貧的最大績效,充分發揮旅游新引擎的作用,促進旅游產業集群發展,打破納克斯的“貧困的惡性循環”,消除“旅游飛地”現象,提高旅游扶貧的綜合效益。在甘南州貧困地區形成以資源、游客、經濟收入為主的良性循環,增加脫貧致富的動力提高旅游扶貧的能力。積極組建由政府管控的外地投資者和本地居民之間的利益共生機制,處理好兩者的旅游扶貧利益分配關系,依照共生理論以及市場定位,建立合作共贏的關系。外地投資者和當地居民按照自身優勢提供不同層次的旅游服務和旅游產品,兩者互補,各取所需,達成和諧相處模式。
(三)利用“互聯網+”智慧體系,打破信息閉塞屏障
“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又一個新的創新形式,利用“互聯網+”輻射廣、連接性強的優勢打開甘南地區與外界的信息溝通,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互聯網、電子商務、移動設備等與甘南州旅游扶貧的結合,將甘南州原生態的資源推向全國,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來旅游。借助互聯網,經營者和消費者可以面對面的溝通,減少中間交易環節,提高效率減少成本,實現旅游信息扶貧。例如發展“互聯網+農業”,就是在農業中滲透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新型信息技術,打破農業傳統的銷售經營模式,為農業的推廣和發展提供新平臺,全面推進地方生態農業和精細農業的發展,提高甘南貧困地區的生產力和創造力。“互聯網+農業”精準扶貧的關鍵問題是要解決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因此,建議甘南州先從農村信息化建設抓起,實現信息技術、“三農”信息網絡、信息產業等之間的良性互動,打造速度快、內存大、全智能的信息傳輸網絡,全面提升甘南地區的信息化水平。此外,還有“互聯網+鄉村旅游”模式,利用“互聯網+”,在甘南地區建立智慧化鄉村旅游信息系統,實現游客網上預訂、在線支付、電子認證等統一管理。利用物聯網等技術,實現鄉村旅游與交通、安保、醫療等機構的互聯互動;利用互聯網在網上建立甘南鄉村旅游主頁,將甘南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景區、旅游產品進行展示;推出甘南鄉村旅游一體化服務體系,融入集鄉村觀光、餐飲、住宿等于一體的優惠折扣等服務。通過虛擬與現實的結合,實現傳統鄉村旅游向鄉村旅游智慧化的轉變。
(四)注重保護民族遺產,提升全州旅游扶貧持續性
甘南州的旅游開發和扶貧,要避免其他地方“先反貧窮,再保遺產”的旅游開發模式。在策略制定上,要有反貧窮和保遺產的戰略雙重性,要將反貧困和保遺產置于相同的重要地位。在甘南州建立現代化旅游產業體系,依靠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巨大的產業發展潛力,體現出旅游業在實現當地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的主導效應和關聯效應。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群建設模式。如甘南州合作市屬于旅游產業盈利性比較強、居民生活環境比較好的區域,可以建設具有當地風情的現代城市建筑群,吸引游客,輻射周邊。此外,建設公益旅游與扶貧搬遷相結合的模式。這種模式比較適合旅游資源豐富,但是限制性開發的地方。對于甘南州限制開發的地區,可以實行此種模式。對于缺乏直接的產業化收益問題,可以從公益性建設、中央轉移支付、生態補償中得到相應資金,并為當地居民提供相應的就業機會、經濟收入或者補償資金等。同時,政府主導與自發的勞動力轉移相結合,解決居民異地安置與扶貧搬遷的問題。endprint
(五)扶貧政策融入性別視角,提高全州旅游扶貧效率
甘南州未來的旅游扶貧政策的制定建議考慮到性別因素,深刻的分析女性和男性在旅游工作中的不同作用,更多的關注女性和男性的性別差異,使政策的實施能夠保證男女獲得平等的收益,為女性地位的提高提供一定的保障。關于婦女參與到旅游扶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政策引導。一方面,政府在制定旅游扶貧政策時,考慮到女性視角,對其進行旅游技能的培訓;另一方面,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加強對旅游地居民的規范化管理,使女性參與旅游活動的方式規范化,最重要的是,政府將成為女性參與旅游活動的保障,為弱勢群體提供了一定的機會。二是社區參與。社區參與是指婦女幾家幾戶聯合一起,親手制造民族服飾、工藝品之類,進行交易,集體參與也保障了少數民族地區女性的權益,集體脫貧。三是個體參與。把婦女看成獨立的經營個體,其根據自身素質、技能掌握情況以及家庭經濟實力等,開展屬于自己的旅游參與活動,可以開農家樂、家庭旅館、旅游紀念品店等,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提高自身地位,享受到旅游帶來的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丁煥峰.國內旅游扶貧研究述評[J].旅游學刊,2004,(3).
[2]張鵬順.區域理論視野下的旅游扶貧[J].理論探討,2011,(2).
[3]鄧小海,曾亮,羅明義.精準扶貧背景下旅游扶貧精準識別研究[J].生態經濟,2015,(4).
[4]楊建春,肖小虹. 貴州旅游扶貧效應動態分析[J].商業研究,2011,(7).
[5]Ceballos-Lascurain,H. Tourism,ecotourism and protected areas[M].Gland: IUCN Publication,1996.
[6]余吉玲,甘肅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反貧困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6,(3).
[7]高飛.少數民族地區連片開發扶貧模式的實踐與反思——以帕森斯AJIL功能分析模型為工具[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3,(2).
[8]楊德進,白長虹.我國旅游扶貧生態效率的提升路徑[J].旅游學刊,2016,(9).
[9]王雪. 內蒙古旅游業發展戰略措施思考[J].生產力研究,20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