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宇航
摘要: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打開了封閉的國門,引入了先進的技術,創新了市場機制,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對以經濟工業化和政治民主化為主要標志的中國近代化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
關鍵詞:洋務運動 近代 影響
在中國近代史上,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太平天國的打擊,清朝的一部分官僚開始意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因此,為了解除內憂外患的現實問題,實現富國強兵的愿望,一部分人開始主動學習西方文化及先進的技術,這就是洋務派的先驅。洋務運動內容廣泛,涵蓋政治、經濟、教育、軍隊等方面,并在這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曾一度引起了廣泛的國際關注。即使它并沒有達到拯救中國的目的,卻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為中國近代化發展奠定了基礎。這場前后共經歷了30多年的運動,創辦了一大批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與此同時派遣幼童到歐美留學,開近代教育之先河。盡管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果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但隨著洋務運動引進的先進西方知識為中國的近代化發展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從某種角度上說,洋務運動就是中國近代化運動的前身。
一、洋務運動促進中國政治近代化
洋務運動是促進中國從農耕社會轉向工業社會的催化劑,與此同時,社會政治制度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出現相適應的轉變。在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指導思想下,洋務運動在引入了先進科技的同時帶來了嶄新的政治制度,開闊了國民的眼界,尤其是有關“民權”的思想,為后來的社會改革提供了政變的思想基礎。值得注意的是,洋務運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族的侵略,但其內在的腐朽制度并沒有革新,其運動的主要目的依然是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所以洋務運動只是極大地推進了中國政治的近代化發展,而不是獨立完成政治革新的進程。洋務運動后期,早期的維新思想家提出了在中國實行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主張,這為中國近代社會政治由專制走向民主在思想上起到了促進作用。這些政治思想主張為中國后來的資產階級維新變法和民主革命運動的實踐和發展提供了精神來源,對中國社會由專制制度轉向民主政治起到了積極作用。即使洋務運動失敗了,但卻給中國政治現代化帶來了復雜而深刻的影響,通過這場運動,徹底擴寬了國民的視野,埋下了中國政治近代化的種子。
二、洋務運動促進中國經濟近代化
隨著洋務運動的發展,西方國家雄厚的經濟實力與發達的科學技術深深的吸引了洋務派的中國官員,極大的刺激了中國經濟的變革與發展。主張洋務派的官員們意識到,只有“興利”“求利”,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才能“富國”“自強”。自此以后,中國經濟市場開始掀起了一股“求富”的熱力狂潮,具體如:紡織、采礦、冶煉等輕工業以及航運、鐵路、郵政等交通運輸行業。此時,資本主義開始萌芽,中國社會產生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力量。洋務運動為中國經濟近代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條件及管理經驗,為近代工業帶來了生產力和生產方式。洋務運動的求強求富活動,打破了重農抑商的傳統觀念,給我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開辟了道路,起到了摧生扶幼的作用,為中國經濟近代化奠定了基礎,促進了中國經濟近代化的進程。
三、洋務運動促進中國教育近代化
經濟與科技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技術力量的支撐,在洋務運動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洋務派們發現由于專業人才的匱乏,極大的限制了“強國”“富國”的發展。基于此,洋務運動開辦新式學堂、專業技術學校,以培養各類專門技術人才。比如說:上海的江南制造局(1865)及其附設的機械學校、福州馬尾船政局、湖北鐵路局附設的化學堂、武備學堂(1895年)、南京陸軍學堂(1895年)等。這些新式學堂的出現,是當前文化教育領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開辟出了中國傳統教學的新道路,為中國近代教育的出現提供了人力資源的儲備基礎,也可以說中國教育的近代化主要是從軍事教育的近代化開始的。洋務派的“求才”運動,打破了舊式教育和科舉制度的一統天下的格局,為中國近代化的發展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客觀上開啟了中國教育近代化的大門。例如著名鐵道工程專家詹天佑就是洋務派赴美留學的學生之一。總而言之,洋務運動瓦解了封建教育制度,為后來的新型學者不僅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還為新型人才的謀生立足創造了歷史舞臺。從而使中國的教育制度出現了新舊交替的過渡形態,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進程。
四、洋務運動促進中國軍隊近代化
洋務運動時期,中國正處在內憂不絕、外患不斷的國情之中,因此,洋務派們試圖通過向西方學習練兵制器的先進技術,興辦軍事工業以求“自強”,這種活動促進了近代化軍隊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洋務派創建的新式海軍隊伍,極大地增強了中國軍事海防的力量,是中國近代國防建設中的一項重大的成就。特別是在中法戰爭之后,清政府大量購買并進而制造新式槍炮以及大量購置鐵甲艦,海防的軍事實力大幅度上升,陸軍的新發展和海軍的創建促進了我國軍隊建設的近代化進程。通過以上海陸軍的改革運動,清軍的國防力量有了質的提升,對抵抗外國侵略、延緩我國半殖民地化的歷史歷程起到了積極作用。總而言之,從某種意義上說,洋務運動的“自強”運動促進了中國軍隊近代化的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思想啟蒙的發源地,刺激了民族主義的誕生與發展,縮短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與此同時,為近代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不同以往的生產方式,為民族資本主義的出現創造了物質條件和經濟基礎,極大地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的繁榮。洋務運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與影響,在歷史舞臺上扮演了濃墨重彩的角色,并作為中國近代化的起點,對中國近代化社會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國防軍隊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正旭.從洋務運動審視中國近代化特點[J].凱里學院學報,2016,(04).
[2]白子龍.淺議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J].山西青年,2017,(01).
[3]白澍鈺,牟珊.淺析洋務運動的歷史影響研究[J].科技展望,2014,(23).
(作者單位:鄭州外國語新楓楊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