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桂蓮
摘要:作為語文教師,理所當然應結合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能力。教師應該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來引導學生適應如今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社會。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083-01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應該培養語文能力,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還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那么,我們該如何著手全面提高學生素養,讓語文真正起到交際工具的作用呢?我認為我們可以從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入手。
1.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培養創新思維就是要使思維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積極的求異性等特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可以說是構建創新活動的關鍵,而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
1.1 我們要用先進的理念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新課標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讓學生主動參與,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實踐來理解課文中的精髓,體驗求知的樂趣,發展實踐能力,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基本的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先轉變觀念,以先進的教學思想來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形成自己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技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創新意識。
1.2 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實用性很強的課程,我們可以用開放性較強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例如,高中課本中詩歌所占比例不小,而詩歌由于它特有的凝練性、含蓄性不易被學生理解。在教學詩歌單元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通過視覺、聽覺感受來加深學生印象。在測試詩歌背誦情況時可采用《幸用五十二》節目中猜詞一關,將同學們分組,利用大屏幕打出測試詩句,讓每組同學提示、回答,活躍課堂氣氛,這樣,學生就不會感覺詩歌有太大的難度了。
1.3 在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新課程理念非常重視創造能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如我們在學習戲劇單元時可以設置表演、對白等教學環節,讓學生自己演"周樸園""王利發""李三"等角色,揣摩劇中人物性格,把握劇情。進而理解作品的主題,同時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
2.通過名篇和美文欣賞培養直覺思維
2.1 高中語文課本中選了許多大家名篇。在教學這些名篇時,教師可摒棄"填鴨式"教學,而采用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等來引導學生共同欣賞這些名作。如在教學郁達夫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一文時,可鼓勵學生從自己對秋的感悟入手,同時用多媒體展示大量的關于秋的圖片,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引導學生把握北國之秋與其他地方之秋的不同之處。進而使學生領略作者所寫的"這北國的秋啊,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如此設計教學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跳躍式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直接性。
2.2 在鑒賞名作時可設置一些模糊性問題,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質疑,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學習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時,可引導學生討論結局:"也許明天回來,也許不再回來"。讓學生自己經歷探索過程,還可以鼓勵學生續寫,在自己的創作過程中體會和把握作品主題。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勇敢地去發現、去探索、去再現其思維過程,對事物的觀察會日漸敏銳,直覺思維能力會隨之提高。
3.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想象、聯想思維
3.1 創設活躍的課堂氣氛非常重要。傳統的語文教學給人的印象往往是"之乎者也""昏昏欲睡"。所以教師可以大膽地進行改革,把"玩"帶進課堂,在"玩"中引起興趣,這是直接培養想象、聯想思維的好方法。比如在教學《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時,教師可先播放流行歌曲《杜十娘》,讓學生也跟著唱,在唱的過程中寫下篇名,然后就杜十娘其人其事進行提問,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被激發起來,他們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個故事,那么學這篇小說就容易多了。而學生在主動想象、聯想的過程中開拓了思維,學會了學習方法。
3.2 針對不同的篇目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將學生思維從模式化中解放出來。如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模仿課本中的詩歌、小說、散文進行創作,在模仿過程中,學生自然會將所學到的知識、經驗運用到寫作中去,這樣的模仿會不斷刺激學生的創作欲,使學生把想象、聯想思維帶到寫作中。以此為基礎,讓學生練習觀察、描寫、敘述、議論,以期在輕松的氛圍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4.在共同探究中培養發散思維
4.1 擴大學生的思維量。思維的流暢性是指單位時間內思維發散的數量的多少。雜教學中設置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的環節,可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得到發展。
4.2 培養思維的變通性即思維的靈活性。新課程的設計體現了這一點。在教學小說、詩歌時尤其要注意主題的多樣性。如莫泊桑的《項鏈》,主題并不是單一的諷刺資產階級虛榮心,所以要引導學生作多方面的思考。
4.3 培養思維的求異性和獨創性。教師和學生一起創設問題情境,結合不同單元的教學要求來實施開放型教學,如在詩歌單元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繪畫、音樂來體現詩歌意境,保護學生思維求異的活力,嘗試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
綜上所述,作為語文教師,理所當然應結合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能力。教師應該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來引導學生適應如今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社會。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從培養直覺思維、想象和聯想思維、發散思維入手,循序漸進,讓學生在社會生活的廣闊天地中,自覺運用語文這個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為建設我們的偉大祖國盡到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