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發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159-01
心理學認為,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和規律性的一種概括性的、間接的反應過程。《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是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重要基礎。數學課程有助于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助于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展。而今天的小學數學教育,應該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主,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是基于認數、計算、測量、統計等具體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而形成的數學的思想與方法。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須特別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筆者以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為例,對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1.引導學生觀察,激發思維的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每個教師都明白的道理。對于啟蒙時期的小學生,怎樣才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我認為可以從觀察入手。觀察是思維的基礎,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驅動學生內在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教學認識自然數"1、2、3"的過程中,仿照課本上的插圖,在教室的前方布置一個真實的環境,讓一個孩子坐在講臺前,手拿一支鉛筆在本子上寫字,前面放一個文具盒,然后引導同學們觀察思考:講臺前有幾個小朋友?有幾支鉛筆?幾本練習本?這些東西可以用一個什么數字表示?它怎么寫?通過觀察,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特定環境,抽象出自然數"1"的概念,從而獲得新的知識。有實際的觀察對象,比單純講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
2.讓學生動手操作,調動思維的積極性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知識本身就是活力,動作和思維密不可分。"才進入小學的兒童對學習充滿了好奇,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擺一擺",讓他們的眼、手、腦、耳、口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使知識建立在直觀領悟的基礎上,這樣就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具體化,學生就會積極地思考。
比如教學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內容時,我先出示經常玩的玩具,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然后自己用小棍擺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讓他們從自己擺的過程中發現圖形的特征。同時向學生提問:"孩子們,你們的家里和我們的教室里哪些物品是這些圖形?"學生就會將自己見到的長方形、正方形甚至近似圖形都說出來,老師肯定正確的之后,再讓他們說出長方形、正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以及邊的長短。明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為它們取出名字。
又比如,教學"6"的組成時,讓學生擺小棍,再問:"5可以分成幾和幾?有多少種擺法?"學生可能各自擺法不一樣,抽學生說出自己是怎樣擺的以后,歸納總結出:6可以分成5和1,3和,3,4和2,2和4,1和5。
學生運用小棍的操作,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這就能自然地由形象思維過渡到創新思維。
3.運用語言,促進思維那點靈活性
語言是思維的表現形式,思維需要依靠語言,語言發過來也能促進思維。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地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訓練,以促進思維的靈活性。
例如教學"3+5",運用ppt讓學生看圖說三句話,如草地左邊有( )只小山羊,草地右邊有( )只小山羊,一共有( )只。
算一算:( )( )( )=( )
看圖說話其中第三句要用提問題(一共有多少只?)的方式來說。還可以說三句話寫一個加法算式嗎?學生根據老師的提問有將產生:草地右邊有( )只小山羊,草地左邊有( )只小山羊,一共有( )只。
算一算:( )( )( )=( )
可不可以說三句話寫一道減法算式或兩道減法算式?根據老師的提問學生又可能思考出:
草地上一共有8只小山羊,草地左邊有5只小山羊,右邊有幾只?或者:一共有8只小山羊,草地右邊有3只,草地左邊有幾只?
算式是:8-3=5 8-5=3
教師在列出算式時要問:你為什么要這樣列?你是怎樣想的?了解學生思維過程,將應用題教學與加減法的關系聯系起來,這樣就可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4.探索規律,誘發思維的創造性
規律是指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系,它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并產生出來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探索規律,從而誘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地得到升華。
例如教學10以內的加法表時,讓學生豎著看各列是怎樣排列的,然后又橫著看各行是樣排列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么有規律的排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這樣的結論,即10以內的加法表是這樣排列的:豎著看,是按數的組成方式排列的,一共有九列,第一個加數,第一列是1、2、3……9,第二列是1、2、3……8,第三列是1、2、3……7,……第九列是1;第二個加數第一列是1,第二列是2,第三列是3……第九列是9,這一列算式,到和是10為止。橫著看,是按得數的順序排列的,一共是九行。從第一列起,得數依次是2、3、4……10。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學科"核心素養"的核心,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要讓學生克服思維定勢,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題,我們常見的一題多解就是訓練創造性思維的最好方式,此不贅述。
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但是,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又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需要精心培養。通過長期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智力發展就會達到新課標的要求,真正培養起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