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小波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160-01
創造能力是一種在人的心理活動的最高水平上實現的綜合能力,是知識、經驗、心理和能力的有機融合,在其內化過程中多種因素碰撞后產生的靈感。雖然有時候看起來那么隨意自然,可是并不是一種空想。它是在豐富的經驗知識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地"想象"而產生的。數學作為人類思維的表達方式,反映了人們積極進取的意志、縝密周詳的推理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是培養創造能力的主要陣地。高中數學作為基礎知識與高數之間的過渡段,正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最佳時期。因此,本文初步論述了如何在高中數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學好數學。
1.教師的創造意識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師作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其行為、舉止和思想等都將對學生產生必要重要的影響。想要使學生養成創造性思維,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刻向學生滲透著創造意識。當然,這不就口頭說說而已,需要用實際行動來生動地表明。教師應當改變傳統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教學目標,使學生自主探索與研究知識,逐漸培養自身的創造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思想、教學手段和教學技巧等方面進行大膽地突破,使自己具備創造意識。很多時候,人們一提到創造能力就會想到小發明或小制作等,可并不是只有創造出新的東西才可以說有創造能力。只要能夠突破傳統固有思維,一個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或是一個新發現等都是創造能力的體現。舉一反三,就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創造能力的方式。所以,教師在教授數學課程時,要積極鼓勵學生換另一種角度去考慮問題,掌握舉一反三的基本思維方式。既有利于提高數學成績,也起到了培養創造能力的效果。
2.學生的興趣是培養創造能力的關鍵
從心理學上將,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常言道,興趣是做好的老師。假如學生沒有對數學產生較為濃厚的興趣,沒有理解數學的真諦,體會不到成功解題之后滿足感,又怎么能夠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培養出創造能力呢?只會在一次次打擊下,思想變得越加消極,固步自封。教師要學會利用學生渴望未知、新奇的心理,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在強烈自主意識的驅使下勇于創造,敢于提出新想法與質疑。
3.實踐操作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基礎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學生的創造能力需要通過動手動腦、親力親為、親身體驗以及親自感悟才能獲得。教師可以創建問題探究課堂,讓學生勇于提出問題,敢于大膽猜想與假設,并在親身實踐中證實猜想與假設,進而等到結論。這個實踐過程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促使創造意識的產生,充分調動與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4.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保障
4.1 營造良好的創造環境。只有學生真正有一個被鼓勵展現并發表想法的環境,他們的創造能力才有可能被充分地激發出來。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發現、創造、表達、溝通的意識和能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創造環境。教師要恰如其分地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能夠在自由的思考國度中開啟創造的"大門",迸發出創造的火花。除此之外,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即使學生提出的解題思路與正確的解題方式大相徑庭,教師也不能表現出不屑的態度。更應該鼓勵學生多多進行這樣的猜想與假設,把學生真正放到學習的主體地位,才能有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4.2 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任何創造性思維和想法的產生,都是在大量的科學與合理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產生的。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使他們將已學的數學知識轉化為一條系統的知識鏈,是進行創造的基礎。教師應當鼓勵他們了解與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知識掌握的越多,產生想象的機會就會越多,想象也會越加具備科學性與合理性。然后,教師幫助學生在知識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系,建立一個由一個知識點而展開的知識體系。例如,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之間,就可以形成一個知識體系。更重要的是,教師不但要教授學生掌握這些,還要使學生養成能夠自主豐富知識量、建立知識體系的習慣,便于創造能力的養成。
4.3 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數學中創造能力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間能夠做到的事情,需要經過不斷的練習與訓練才能到達到。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靜心選擇能夠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題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在高中數學中經常出現的開放性試題。這類試題的主要特點就是多向思維、思路廣闊,且答案開放,沒有具體的解題數值。學生要想能夠正確的解答出此類題,就必須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維方式,全方位地思考問題,才能依據不同思路的題解總結出最終答案。可見,開放性試題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有效題型。
5.總結
培養創造能力是學生學好數學課程的要求,數學課程也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主要陣地。無論從任何方面考慮,在高中數學教學與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有利于幫助學生成為創造性人才,有利于將來的發展,實現他們的人生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麗娟.注重數學思維訓練,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方式[J].中學數學研究. 2008. (12).
[2] 李華萍.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考試(教研). 201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