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相海
摘要:科學問題意識的培養是科學學習的基本素養。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質疑問題并解決問題是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教師可創設問題意識的新途徑,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去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的探究活動主動積極。
關鍵詞:科學課堂;問題意識;再認識;關注;科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249-01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才能常有問題,有思考、有創新。"反觀我們的課堂,教師更多的是讓學生理解、認識和接受現有的科學結論,而對于引導學生對現有知識的再認識,更新與創造往往忽略或者根本不談。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在十幾年的教學中不斷摸索和實踐,特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關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科學基本素養。
1.培養問題意識的再認識
心理學研究指出:問題就是疑點。它是一個人針對某種不熟悉的事物而又不能應用已有知識和技能弄懂它時產生的。而今的教育注重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但是從學生的發展看,如果不提出問題來根本無須去分析、解決問題。事實上,只有學生自己意識到了存在的問題,才能促進他主動積極的思考。心理學研究指出,"問題"能促使思維從"前反省狀態"進入"后反省狀態";也有助于擺脫思維的滯澀和定勢; 更有利于帶來"頂峰"的體驗,從而激勵再發現和再創新;由此,"問題意識"對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說,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科學創新精神的基本點,也是學科科學的基本素養。
2.創設問題意識的新途徑
新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能從具體現象與事物的觀察、比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當前農村小學科學教育中,學生的問題意識比較淡薄,如何引導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由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教師相機加以引導,點撥,讓學生真正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
2.1 激發興趣生問。在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里,教師通過談話、講故事、實踐操作等活動創設情境,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要探究的問題上來,對于他們主動去發現和提出問題起到積極的作用。
2.2 實驗創設引問。學生通過觀察演示、動手操作等方式,通過實驗發現新的事物和有些無法解釋的現象,來引發他們的思考,從中會產生許多的疑問,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筆者執教《碘酒與淀粉》一課時,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課一開始,出示一瓶液體(碘酒),引導學生用提問來了解新事物。當學生了解瓶中是碘酒之后,教師讓學生用碘酒給十只手指消毒,然后用消毒過的手指去數米飯。當學生數到八粒米飯之后,驚奇的發現米飯變成了藍紫色,都非常興奮的舉起了手:"老師,為什么米飯會變色?""米飯變藍紫色這是為什么呢?"
2.3 多媒體創設導問。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圖、文、聲、動畫等鮮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對學生展示科學的奧秘,使學生的多個感官受到刺激,思維活躍,問題火花由此迸發。教學《環境的污染和保護》時,教師先播放預先拍攝的周圍某地受污染的錄像,介紹當地受污染的情況,學生觸景生情,亟不可待地提出許多的問題:"為什么這里會有那么多的垃圾?""這里的污染這么嚴重為什么呀?"教師緊接著引導啟發,學生又陸續提出了"如何來整治和保護這里的環境?"等問題。課也在學生的自覺探究狀態下向前推進。
2.4 巧設疑難探問。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育有疑,有疑者須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思維總是從疑問開始,教學亦是如此。學生對事物產生疑問,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3.質疑問題意識的新思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猶如交給學生尋找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居于學習的主體位置。
3.1 教給質疑方法。在日常教學中發現有的學生認為提的問題越多越好,有的問題漫無邊際,簡單重復,問題充斥了課堂,不僅浪費了時間,而且使質疑流于形式。因此,筆者在引導學生提問時,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強調在提問時要注意以下兩方面。
第一方面:怎么問。
教師要給學生置疑的方向,明白不同類型問題問法不同:
(1)分析型問題 "與什么因素有關" "為什么"。如,"電磁鐵的磁力與什么因素有關?"
(2)描述型問題"怎樣""怎么樣"。如,"溶解的速度怎么加快?"
(3)整理型問題"哪些"。如 "哪些材料導電、哪些材料不導電?"
(4)比較型問題"有什么異同"。如,"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有什么異同?"
第二方面:向誰問。
為了提高學生提問的質量,首先,讓學生先問自己,"這個問題我知道嗎?"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就不問。
其次向同學提問,在小組內提問,小組討論后能解決的問題不問。最后剩下的問題就相對集中而且有價值了。
3.2 關注學生批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科學課堂中要培養學生大膽探索、勇于批判的創新精神。對學生的質疑問難,教師應鼓勵并引導學生自己去解釋,使學生的參與向深層推進。問題的設計與提出,要切中新知的要害,抓住問題的本質,使課堂教學的重點轉向解決學生所發現、所質疑的問題上,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這樣,學生才可能成為真正具有問題意識的人,一個積極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人。
總之,為了提高小學科學的基本素養--問題意識的培養,我們就應培育學生敢于對一切未知的或已知的事物、現象、變化及相互關系等角度多問幾個為什么,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