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偉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254-01
為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了解學生體能狀況,做好學校衛生監測及管理,根據國家發布的"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要求,2017年8-9月份,我們聯合相關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長沙市岳麓區某初中的新生進行了一次入學健康體檢。結果報道如下。
入學健康體檢總人數為1315人,其中男生759人,女生556人。檢查項目包括體重、身高、視力、內科檢查、血細胞分析、乙肝兩對半(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體、乙肝e抗原、乙肝e抗體、乙肝c抗體)、甲肝抗體、肝功能、腎功能等。其中,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換算成身體質量指數(BMI指數),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BMI<18.5為體重過低,18.5~23.9為正常范圍,23.9~27.9為超重,27.9~29.9為肥胖。體檢結果及原因分析如下。
1.屈光不正(近視):裸眼視力低于5.0的男生共有267人,視力不良率35.2%。裸眼視力低于5.0的女生共有233人,視力不良率41.9%。從上述數據看,中學生近視率狀況嚴峻。近視發病率居高不下可能的原因有:(1)不良的學習環境,如照明不亮或照明太眩目、握筆姿勢不正確、鉛筆頭太細、太淡,桌椅距離,尤其是過長時間使用一些電子產品;(2)不合適的配鏡,如配鏡過矯或配鏡不足;(3)課業負擔重,學生的用眼時間增長;(4)學校對學生用眼衛生問題重視不夠,學生做眼保健操手法及姿勢都不到位;(5)有一部分近視也有家族遺傳因素在內。
2.胖瘦程度(BMI指數):男生,體重過低的有57人,占7.5%;超重的有86人,占11.3%;肥胖為15人,占1.9%。女生,體重過低的有45人,占8.2%;超重為24人,占4.3%;肥胖為3人,占0.5%。超重及肥胖的原因分析:(1)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而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相對有較少;(2) 不部分同學喜好高熱量的甜食,經常吃零食、西式快餐以及含糖飲料等;(3)一部分學生為解除學業的煩惱,把吃當做一種發泄方式,導致飲食過量。
3.乙肝兩對半:乙肝表面抗原陽性1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攜帶率為0.07%,;乙肝表面抗體陽性673人,陽性率為51.2%;乙肝e抗原陽性0人,乙肝e抗體陽性1人,乙肝c抗體1人。原因分析: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攜帶率明顯低于普通人群,以及乙肝表面抗體陽性率高,明顯的與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強制推行乙肝疫苗接種密不可分。
4.肝功能異常(主要為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偏高):共16人。主要原因為學生進食較多的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蝦皮等,另外可能與急性黃疸型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以及膽囊炎、膽石癥有一定關系。
5.尿酸增高:共50人。原因分析:(1)學生進食過多的高熱量、高蛋白、高嘌呤飲食(動物內臟、骨髓、海產品、魚蝦肉),另外過多攝入甜食以及大量的碳酸飲料的現象在中學生中也較為突出;(2)有一部分肥胖學生,喝水少,導致尿酸排除減少;(3)也有可能服用了造成尿酸增高的藥物。
6.其他項目包括內科檢查、血細胞分析、甲肝抗體均正常。
的數字也是對我們有著巨大的幫助的。只有讓學生明白了學習的目的,他們才會更有動力,而往往明白了自己學習動力的學生,不管他們處于一個什么起跑線,最終面臨的都是他們滿意的高度。
3.由難到易的課程環節
我們的思維的訓練需要步步遞進,這個方面上文已經簡單地提及了,這里就來詳細地闡述從哪些方面對于我們學生思維的快速培養。首先,在課堂上,我們的講課方式要有所變化,擺脫原來那種教師純講的方式不妨是一個好辦法。我們在課堂氛圍已經比較好的情況下,給以學生更多的主動性,讓學生去完成學習,而不是我們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我們在講課的時候,一定要有著一種提示性的講解方式,答題的時候也要多多用"第一步是?"、"第二步是?"這樣的話去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多多用這樣的語句,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種分步思考的模式,他們的答題習慣也就漸漸規范起來了。這樣的句子很大程度上籠絡了學生的注意力,比起那種一氣呵成地講完,這樣的方法讓學生的接受程度也更高了。
在課下,我們當然要日常給以學生布置一些作業,上文提到了一些與作業具體內容相關的內容,這里就來講一些與作業版塊的設置相關的操作。我們布置給學生的作業,首先要有針對性,我們上課講了什么東西,課堂下一定要在作業上進行強化鞏固,題要由易到難,這樣學生才能充分地掌握。還有,在作業的完成上我們也要給學生一些適當的規范,比如說我們要求學生要寫哪些步驟,或者哪些步驟可以展現在我們的答案中,有時候,規范了學習的習慣,學生也就形成了連貫的思維。
中職的學生很大的一部分存在對數學的排斥情緒,絕大多數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并沒有打開,并且對于數學的基本研究只是浮在表面。我們作為教師,對于這些學生的要求首先是讓他們聽懂,其次就是對于他們程度的提高,讓他們有著一些靈活的思維去適應這個社會。
參考文獻:
[1] 徐長俊.關于中職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反思[J].教育研究,2002,20(5):5-9.
[2] 李清.中職數學實驗與運用[J].領域課程研究,2009,30(5):8-17.
[3] 教育文章.《以數學教學促進職高學生和諧發展的嘗試研究》[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