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吉玉
摘 要: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評價就是針對課堂上的教學成果給予評估,對提升課堂的效果和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作用。數學老師需要在講解的過程中逐漸引導學生對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評價進行判斷,進而讓學生認識到新的教學評價觀念,改變過去以老師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負責引導學生學習的模式,充分發揮課堂中有效評價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評價
眾所周知,數學是學生展現邏輯思維、空間想象力等方面的一門重要學科,課堂中的有效評價對學生提高自身的素質、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針對課堂中教學評價有效性進行探討。
一、改善教學評價的內容,使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中規定了初中數學課堂中的評價方向,老師需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發展,更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方法、態度等方面的發展。不管學生是學習知識還是提高自身能力,老師都需要以鼓勵學生為準則對學生進行評價,著重注意學生每次取得的發展和獲得的提升,從而讓學生得到全方位的發展,提升整個數學課堂的效率。
如在數學中的“整式的加減”,老師在評價學生學習的成果時,不但要看學生對同類項、合并同類項等內容是否能正確地理解和運算,而且要看學生是否從中總結出規律,從分析總結方面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關于這些知識的評價可以由下面的幾道題進行研究。
先化簡,后求值:
1.x2+(-x2+3xy+2y2)-(x2-xy+2y2),其中,x=1,y=3。
2.已知(2b-1)2+3a+2=0,求2(a2b+ab2)-(2ab2-1+ab2)-2的值。
通過上述兩道題,不僅可以考查學生對同類項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更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培養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提高學生嚴謹縝密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從各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創新評價方式,充分以學生為主體
過去的數學課堂評價,通常都是通過學生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進行評判,主要靠作業、考試等方式進行體現,但這樣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只憑老師一人的意見去評判分數,會阻礙學生的創新思維,影響數學課堂中應有的樂趣。隨著國家不斷推行新課改,老師對課堂評價也不斷進行研究,認識到課堂評價方式需要進行創新,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體現課堂評價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如學生自評、師生互評、小組評價等。
(一)學生自評
在數學課堂中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學生自評的時候,可以設置一些有關學習內容、態度等方面的問題,能讓學生認知到自己的問題,例如以下的幾個問題:
1.你是否主動進行思考?( )
A.是 B.否
2.當老師讓再說出幾個實際的例子時,你能說出幾個?( )
A.1個 B.2個 C.3個
3.課堂上解決疑難問題時是否愿意小組共同探討?( )
A.愿意 B.不愿意
4.教材中例題解答思路是否理解?( )
A.理解 B.不理解
5.自己認為課堂表現得怎么樣?( )
A.非常好 B.一般 C.不好
(二)小組評價
數學課堂中老師會組織多個小組,小組作為課堂上的基本單元,讓組內評價某個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有利于學生更客觀、更全面地認識自己。通過長期的小組評價,能夠使學生之間的了解更深刻,提高團隊合作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學習能力。同樣以合并同類項為例,通過小組評價,做了如下的表格:
三、提升評價語言,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評價的語言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有效的課堂評價語言能促進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而且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數學這門課程中的優缺點,進而逐漸攻破數學中的重點、難點,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實行新課改的形勢下,大多數老師都認識到了鼓勵性的評價言語對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進而老師會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熱烈的掌聲等,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識,更應該讓學生在不斷研究新知識的前提下進行判斷、推理、分析,提高學生自身的數學計算、邏輯思維、空間想象等方面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數學素養及學習方法。因此,對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評價,我們還需要更深遠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錢青松.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5):123.
[2]胡興蓮.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初探[J].科學導報,2014(10):33.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論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評價。課題立項號:GS[2016]GHB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