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洛
摘 要: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核心素養”體系建設問題,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對“核心素養”的關注更加濃厚,在提高認識的過程中存在不少困惑,提出“四個困惑”,旨在拋磚引玉、交流思想,為下一步全面落實提供認識保證。
關鍵詞:核心素養;新課程;素質教育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此“核心素養”成為廣大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核心素養”也成為今后一個時期教育踐行的重點任務。作為一名來自一線的教師,學習、研究和把握“核心素養”的精神實質,是“立德樹人”根本要求落到實處的前提保證,在學習和感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本人遇到了很多的困惑。
一、核心素養內涵之惑
“核心素養”一詞生發地是國外,剛開始接觸到這個詞,誤以為是中國人的創造,這里面可沒有一絲的洋味,只要是中國人都知道“核心”的意思,我們經常說“核心人物”,意指眾多人當中的關鍵少數,很顯然,多了就不是核心,又如“核心價值觀”,是指眾多價值觀當中的主要的、重要的精華部分,同樣有少的含義。根據這個理解,“核心素養”中的核心不應該太多。其次,“素養”一詞應該是“素質和修養”的簡稱,也就是說,本次課改在繼續強調“素質”的同時,將“修養”納入教育的視野,對“核心素養”有一個中國式的定義就是“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其中包含“核心”不能多,應該具備“少而精”的特征。縱觀現在網上能查到的相關文章,我的感覺是在提“綜合素養”,而不是“核心素養”,某文章中提出:“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諸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核心素養”一詞需要深學深究,就算不能清楚定義,也要講清基本特征,我們不能在連“是什么”都弄不清楚的條件下,討論其體系問題。
二、核心素養外延之惑
根據以上望文生義式的理解,“核心素養”中的“核心”二字恐無異議,而問題在“素養”二字,“素養”對中國人來講又是一個涵蓋一切、包羅萬象的詞匯,一方面內涵豐富,另一方面又具有明顯的指向。一個人的學問、能力、品格都有“素養”的含義,也就是“素養”的外延很廣闊,而“核心”又對“素養”做了限定,“核心素養”一詞本身并不復雜,而且“核心素養”這個概念一經提出,讓一線老師有如釋重負之感,今后不用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要抓重點、抓核心就可以了。但仔細推敲,發現高興得太早了,問題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教學是分學科的,初中12門學科,那就要有12個核心素養,如果再細分就更麻煩了,依此最少需要12個核心才能解決“核心素養”的一部分問題,這12個核心素養有沒有共同的“核心素養”?如果沒有,空歡喜一場,核心越來越多,圈數越來越多,卻找不著核心,如此看來這個概念不簡單。
三、核心素養和“新課程”之惑
“核心素養”一詞讓人對“新課程”產生了一個小誤會,那就是“新課程”沒有解決“繁難偏”的問題,所以要來個“核心素養”對其進行瘦身,要刪除非“核心”的內容,這就存在課程體系重構的問題,這可不是小事。“新課程”可謂是壯志未酬身先死,而“核心素養”將任重而道遠,十年新課改的體會又變得迷茫起來了。
四、核心素養和素質教育之惑
根據知網統計,自教育部發布《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后,社會對“核心素養”的關注度成爆發式增長,有關“核心素養”研究的文章一年比一年多,說明“核心素養”的熱度在不斷上升。這讓我想起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發布后,迎來了全社會對“什么是素質教育”的大討論。雖然“素質教育”的定義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素質教育有一個對立面,就是“應試教育”,使素質教育有了清晰的目標,最終形成了“新課程”體系,培養了符合社會需求,滿足自身發展的一大批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今天的“核心素養”是對素質教育的深化改革,“核心素養”需要解決的教育弊端是什么?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核心素養”落地生根就成了最終難以逾越的溝壑。所以在沒有實施“核心素養”之前,理清關系、界定概念是一項基礎性工作。
參考文獻:
柳夕浪.從“素質”到“核心素養”:關于“培養什么樣的人”的進一步追問[J].教育科學研究,2014(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