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成虎
摘 要:批判性思維能力是新課程標準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探索和學習過程中最基本的思維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升,讓他們在質疑中形成批判性思維習慣,在探索中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實踐中完善批判性思維品質。
關鍵詞:思維能力;初中物理;策略
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新課程改革后的重要教學目標,而批判性思維能力則是科學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探索、發展和評價活動中的最基本的思維形式,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中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可以說,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已經不僅僅是保證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更成為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近些年的教學經驗,簡要分析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培養策略。
一、在質疑中形成批判性思維習慣
敢于質疑是批判性思維習慣形成的條件,也就是能夠對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或是權威問題提出合理的質疑。在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養成往往是通過問題的引導來完成的,例如在學習“光的色散”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先為學生展示太陽光在穿過三棱鏡以后變成彩色光帶的現象,這樣學生自然就會產生疑問,“為什么無色的陽光會變成彩色的呢?”這一問題的產生有效提高了學生在學習中的注意力,并引導他們通過動手實驗的方式了解“色散”這一概念。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主動對生活中的現象提出質疑,形成強烈的問題意識,為培養批判性思維打下基礎。
教學中的研究表明,教學中不同類型問題的提出可以促進學生不同思維能力的提升。主要可以分為三類,可以發掘事物本質的問題、有深度的問題和開放性的問題。但是,無論是哪一類問題,都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模式,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拓寬他們的思維模式,提升思維能力。
二、在探索中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
培養批判性思維的目的不是讓學生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要讓他們通過自己在學習中所積累的經驗去對目前已經普遍存在的觀點進行重新審視,探究其內在邏輯和規律。批判性思維實際上是在敏銳的思維下對某一共同認知進行探究和推理的過程,其本質是對信息的渴望。所以,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時,要讓學生考慮到所有可能的結果,并要求他們能夠遵從證據的指導,透過事物的現象直接揭示其本質,找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學會合理運用。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利用物理知識提升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同時又要用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幫助他們掌握物理知識。也只有在這種反復循環中,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物理水平,拓寬他們的知識范圍,提升綜合能力,最終實現知識、過程和情感態度的三維目標。例如,在學習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學生自然會產生疑問:“除了太陽能夠經過凸透鏡成像之外,其他物體是否也能夠通過凸透鏡成像?”這一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實驗欲望,在實踐完成之后,學生自然發現,蠟燭也可以通過凸透鏡成像。但是緊接著新的疑問就會產生,例如:“凸透鏡成像”和之前學習的“平面鏡成像”有什么不同?凸透鏡成像是否也有規律?帶著這些疑問,學生會繼續利用實驗的方式繼續進行探索,并從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物理知識,達到教學的目標。這個過程就是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的過程,也為他們物理水平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在實踐中完善批判性思維品質
簡單來說,批判思維就是“發現問題—質疑現狀—搜集信息—找到解決方法—證明自己觀點”。它除了要對已有的觀點進行質疑之外,更重要的是使用創新的思考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將獲得的新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也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提升批判思維品質的最終目的。
例如,在“串聯和并聯”的學習中,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串聯與并聯的知識之外,自然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既然我們可以利用一個開關控制多個小燈泡,那么我們能不能用多個開關去控制一個小燈泡呢?”緊接著,學生就會聯想到自己家在新裝修的時候在臥室都會安裝雙控開關來控制電燈,教師不妨就在此時去引導學生親自設計自己的臥室或是書房的電路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進行設計的同時能夠鞏固電路中的基礎實質,提升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完善和提高。
目前,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我國在教育中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重視程度并不是特別高,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師能夠真正理解批判性思維的真正含義,這就說明,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在我國仍然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需要教師的共同努力來完成。
參考文獻:
[1]王海紅.高中物理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2]郁敏.高中物理教學培養批判性思維的策略初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3).
[3]羅小玲.批判性思維對青少年品德發展影響[J].黑龍江史志,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