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啟義
摘 要:隨著當前社會競爭的逐步變得激烈,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企業想要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必然要重視自身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以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企業的內部控制是指,企業需要盡可能保證自身所進行的生產經營活動是高效且盈利的,進而在企業內部所采取整體性自我規劃、調整結構、約束控制的一系列管理方法,使得企業本身的經營管理活動變得更具創造性。
關鍵詞: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問題研究
管理者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處理存在的各種不確定性的一切管理手段,在控制企業的實際財務風險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何更為全面的分析會計審核以及提升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在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促進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企業應當意識到會計財務管理的指導性作用,以及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企業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的思考
(一)關于財務管理的理解
財務管理是企業在一定的整體經營目標為前提,關于自身資產的購置(投資),資本的融通(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營運資金),以及利潤分配等相關財務事項的管理。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財務管理需要依照財經法規的相關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實施原則,組織企業的財務活動,正確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長效的經濟管理活動。簡單的說,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的活動,處理財務關系過程中一項富有創造性的經濟管理工作。需要相關的財務人員以及領導層引起足夠的重視。
從當前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角度和基本現狀來分析,因為存在某些會計人員缺乏會計管理意識和創新性的財務管理觀念的現狀,故而需要企業重視對于全面性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不能夠只是單方面認為企業擁有完整的財務管理制度,便能夠在實際的經濟管理工作中運籌帷幄,更能凸顯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這樣的行為會使得財務人員在程度上忽視財務管理的實際重要性。
(二)關于內部控制的認知
內部控制業務方面的管控是指企業在產品營銷、商務談判、工程制造等方面,都必須建立起各種健全完善的流程和制度,以確保最終可以達成目標,進而防范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但因為風險的存在是必然的,所以這就要求管理者細化相應的管理措施,設置預案,盡可能防患于未然,將損失降到最小化。
同時,在職能方面的管控需要設置專門的內部控制職能部門。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需要專門的風險控制專員,改變觸發風險機制之后的后知后覺。例如,在進行大項目談判之前就要先針對談判事件,談判人物,談判原則,以及談判方式進行提前規劃和預演。確保這樣的預演提前做好就需要相應的職能部門進行檢查,防患于未然。
內部控制在審計層面的管控,就是在規則制定之后進行查驗,看看所制定的規則是否合理。主要是在于企業財務方面的內部控制。例如,企業要進行相關的投資或融資業務,這就需要提前查驗相應業務的金融杠桿是多大,是否在可以控制的范圍之內,如果不允許高于多少杠桿配資,就要轉化思維查找其他的可行性。審計要求做到的就是通過科學的抽查,風險導向的審計,以小見大、以點見面的看風險,透過這些可見的現象直追管理方案的本質和政策執行力。
二、強化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的措施
(一)通過內部控制預防風險
風險是任何事件的一個固有屬性,它存在于事件的全過程。在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的過程中,風險的存在極有可能會使企業造成經濟層面的損失,使企業的實際收益減少。故而,企業在對風險進行控制的過程中,還應當進一步對風險予以分類處理。假若風險因素只會是為企業帶來損失,那么此類風險就被稱為“危害性風險”,對于該風險的內部控制目標就是“盡量杜絕此類型風險的發生”。所以,風險的存在是不可能避免的,關鍵在于企業通過自身的實際財務管理,規避風險觸發的可能性。企業的發展戰略與財務內部控制之間的風險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至今可以看到與之相互關聯的影子。
盡管通過合理的財務管理,會盡可能減少風險帶來的影響。但是,這個風險的相關性會關聯到財務人員所未曾注意的方面,故而,忽視風險的影響,可能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后果。因此,財務人員在內部控制的過程中,需要將風險進行弱化,不留下任何可能的隱患。內部控制的核心在于制衡,為企業經營制造相對有利的環境,并且應當做到令行禁止。控制好局面,便于政策和指令的下達。內部環境的塑造,就是在人為制造一種紀律性的環境,管理部門各司其職,明確自己的指責以及權力分配,一切行動聽從上級的調度,做到命令的有效執行。之所以會產生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情況下都是信息傳遞不及時,最終造成了反饋得不到回應,進而危機爆發。很多情況下就需要內部不斷的反省自糾,及時查看是哪里出了問題。
(二)強化財務預算,建立審批制度
企業在日常開展各項經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重視財務預算和會計審核工作。企業的經營戰略也會受到會計審核的影響。企業的經營戰略主要包括制定長期發展經營目標、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重點、制定實現戰略目標的實施細則和實施戰略目標的整體判斷,依靠會計信息的有效管理,保障企業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大環境中取得長期且穩定的經濟發展。為了能夠讓戰略目標得以成功實現,通過財務預算的方式,可以完成對于企業未來經營發展戰略的有效預測。因為預算存在不確切的原因,故而不可以準確預測企業未來的業務體量。此時依據本、量、利分析,按照相關的數據,建立相關性數學函數,加以推斷出合理的前景預測,并借此數據為企業的戰略目標制定提供財務數據的支持。所以,會計的信息管理是具有前瞻性的財務管理工作。
例如,某一公司作為大型國有控股企業,為了強化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制度,提升內控程序嚴密性建設而召開相關會議。企業的相關決策者認為,隨著我國當下的經濟形勢,企業需要強化內部控制工作力度,為了全面提升自身經濟效益而優化內控審核程序,使內部控制制度關聯到更多經濟利益。當前,財務管理工作人員需要投身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中來,注重實際成本與效益的投入產出比。分析企業所處的大經濟環境,嚴謹考量業務本身的實際成本控制,堅持成本與效益產出比的最大化。
(三)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和技術支持
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在社會生產和生活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所以,企業要想贏得更為廣闊的利潤空間,必然需要針對傳統的財務管理內容和方法展開全面的改革,通過運用科學的管理技術改變內部控制的現有工作方法。財務管理部門需要全面展開電子信息技術的實際訓練,為企業構建安全的信息化財務處理平臺,使得財務管理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要求財務人員可以適應新時期的企業發展要求。
完善企業制度與相關財務人才的培養。這就需要企業加強內部人員的管理,這對于會計審核的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企業內部也要強化風險控制的意識。明確相關責任的落實情況,保證實施過程中用到的的會計信息安全得到保障。相關的財務人員要重點培養,通過一系列的教育和安全思想強化,提升財務人員的準也技能水平。進一步強化團隊管理的同時,對財務工作人員和其他部門的相關培訓也要加緊展開,以期達到精誠團結、緊密配合的職業要求,對于企業穩步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如何做好企業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工作,需要強化企業內部控制,預防可能發生的風險,強化財務預算,建立完備的審批制度,同時運用科學的管理技術手段,才能真正做到使企業經營管理活動變得更具創造性和活力。
參考文獻:
[1] 陳平生.企業會計的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研究分析[J].納稅,2018,12(25):197.
[2] 李曉潔.新時期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相關性[J].時代金融,2018(24):151+153.
[3] 李穎.新時期如何強化企業會計財務管理中的內部控制工作[J].中國集體經濟,2018(24):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