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學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政治、文化都在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的建設也越來越繁榮,因此,我國開始倡導建設法治社會,人人都要遵法、守法促進法治建設,給人們帶來更好的生活。但是,與此同時,犯罪問題也非常嚴重,近年來,人民非常關注單位犯罪的問題,單位犯罪主要是指在法律規定的一定范圍內,做了違法性和對社會有危害性的行為。我們為了更好的對單位犯罪問題進行研究,對單位犯罪疑難問題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單位犯罪;疑難問題;問題研究
一、單位犯罪主體方面
(一)國家機關能否成為單位犯罪主體的問題。在我的刑法中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以及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并負刑事責任。根據法律的規定,單位犯罪的主體主要是一些工作單位和團體,沒有明確表明國家機關是不是單位犯罪的主題。對于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的權利機關、軍事機關、行政機關等國家機關,作為執法部門最重要的職責是為人民服務,更加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遵法守法,如果有犯罪行為也應該受到法律制裁。還有些人認為國家機關最重要的責任是行使國家的職能,是一個國家重要的門面,如果將國家機關也作為單位犯罪的主體,會有損國家機關在人民心中的威信。如果有一個國家機關犯罪并遭受了處罰,負面作用是難以想象的。我認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些畫家機關的領導干部,出于個人利益的考慮利用權利做出違法的行為,這種行為看起來像單位犯罪其實是個人犯罪再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該追究個人的責任不是單位責任。因此,國家機關不應該歸位單位犯罪主體。
(二)公司實施單位犯罪后,被兼并更名,是否應追究單位的刑事責任的問題。在我國的法律中規定,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公司、企業以及事業單位等都被排除在單位犯罪范圍主體之外。對于這項規定,有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無論哪一種形式的私營企業都不能被視為單位犯罪的主體。還有一些人認為在我國境內只有股份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兩種公司形式存在,不分私有還是國有的差別,如果有公司、企業出現了問題,在法律的判決上也不能體現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再加上我國各形公司的內部結構逐漸完善,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追究問題出現在哪個人的身上,這樣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但是,如果經過調查發現公司、企業的犯罪行為和法律中規定的單位犯罪構成重點相符合,也應該按照單位犯罪對這些公司、企業進行處罰。
(三)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私營公司、企業應否成為單位犯罪主體的問題。一個公司、企業在進行單位犯罪犯法的活動后,為了逃避責任對公司、企業進行分立、合并以及一些資產重組的事情,或者做出一些注銷公司、企業和宣布破產的行為,面對這種情況,無論應該受到法律懲罰的單位是否存在,都應該追究原單位一些重要管理人員和一些參與犯罪人員的刑事責任。曾經又一個例子,某個國有企業為了企業的利益向合作商索要回扣,注重這里是索要回扣,并且,把索要來的回扣采用獎金的形式發給了國企的工作人員,這就已經構成了單位犯罪,后來這個國有企業被轉讓給了其他企業,企業名稱也發生了改變。面對這種情況也應該追究他們單位犯罪的刑事責任,不過由于原來的企業已經被轉讓,并且更換了企業名稱,就不處罰更換名稱的新單位,仍然以原單位為被告單位,承受法律責任。
(四)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的認定問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主要是在單位犯罪中起到決定作用的人員,這種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一般是在一個公司、企業中的重要管理人員,而其它的管理人員并沒有在單位犯罪的實施過程中起到太大的作用,一般不會被直接被追究刑事責任。在單位犯罪中,有很多的具體情況,有很多的公司、企業員工,受到了單位領導的指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了單位犯罪,這種情況下,如果通過調查情況屬實就不會直接追究刑事責任。由于考慮到實際情況的問題單位犯罪會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判定。
二、單位犯罪的主觀方面
(一)根據法理以及單位犯罪理論,單位意志歸根結底還是來于自然人意志。根據法律規定來看,構成單位犯罪的最終原因主要是人的意志,是人的私心在作怪。這種故意犯罪是犯罪人員在進行犯罪之前,明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但是為了使得自己獲得利益還是選擇了犯罪,這就構成了故意犯罪。故意犯罪主要是指犯罪人員在故意的心態下進行的犯罪,主要還是看一個人的意志。然而,在故意犯罪方面還分為了直接故意犯罪和間接故意犯罪。
(1)直接故意單位犯罪。直接故意單位犯罪是指犯罪人員在作案之前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可是在直接故意中還存在著認識程度上的差別,有些犯罪者即使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對社會造成危害,但是這種認識程度也有所不同,這種認識程度的不同不影響直接故意罪的成立,只要有這種提前的認知都視為直接故意犯罪。在我國刑法中規定犯罪故意是對社會危害行為的一種主觀態度,但是所造成的危害結果不是所有的結果都構成了犯罪,因此,故意犯罪主要是不僅明確的知道自己的做法嚴重危害了社會還是選擇了犯罪,并構成了犯罪事實。(2)間接故意單位犯罪。間接故意單位犯罪主要是指犯罪者清楚的知道自己行為可能會對社會造成危害,其中不包括犯罪者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必然會對社會造成危害。間接故意主要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個人利益,放任了其它危害社會行為的發生。二是為了完成自己的犯罪目的,導致了其他的犯罪。三是在突發性的犯罪進行過程中,為了順利逃脫造成了其它的社會危害行為。
(二)單位過失犯罪在我國刑法分則中有具體的規定。單位的過失犯罪具有一定的法定性,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單位的過失犯罪也時常存在,在刑法中規定一些重大工程安全事故罪和重大環境污染罪都是由過失造成的。過失犯罪主要是指犯罪人員可以對自己的犯罪行為進行避免,但是由于疏忽沒有進行避免造成了對社會的危害,或者是明確的知道可能會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但是由于存在僥幸心理對社會造成了嚴重危害,這種行為在法律上已經構成了犯罪行為。過失犯罪雖然是由過失造成的,但是也是一種犯罪行為,也應該受到懲罰。過失犯罪本身也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會嚴重的危害到社會,也應該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
三、單位犯罪客體
單位犯罪的客體主要是經濟問題,其次是資源、環境問題,因為單位犯罪的犯罪人進行犯罪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獲取利益,這就決定了單位犯罪的客體最主要的是經濟問題,而資源和環境方面的問題從最根本上看也是由于經濟問題延伸過來的,人們為了獲得經濟利益濫用資源破壞環境的事情經常發生,除此之外,還有計算機領域也存在著單位犯罪。
(一)環境污染領域的單位犯罪。近年來,隨著我國重工業的飛速發展,環境破壞非常嚴重,我國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環境保護主要是針對環境造成損害的現象,就目前來看,由于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逐漸開始出現了在環境污染領域的單位犯罪,環境單位犯罪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比公司、企業為了個人利益造成的社會危害嚴重性更強,這些單位犯罪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不僅破壞了我國的環境,對社會的穩定也完成了嚴重污染,在我國的法律中規定了最大環境污染事故的懲罰措施。就目前來看很多學者認為將重大環境污染列入刑法是不科學的,因為,由污染造成的公共財產損失的情況,不是剛開始進行污染就可以看出來的,要有一個慢慢變化的過程,為了有效的保護環境,正確的對破壞環境,對環境進行污染的行為進行合理處理。這樣促進人們對污染的環境進行認真治理,避免單位犯罪的發生。
(二)計算機領域中的單位犯罪。隨著經濟、科技以及文化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的時代來臨了,但是,隨著計算機的普及,通過計算機進行犯罪的單位也逐步增加,有些專業人士預測,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計算機犯罪將會大量的發生,嚴重的危害社會穩定,也是目前單位犯罪對社會危害最大的一種犯罪。曾經在日本發現了第一例采用計算機病毒作為企業斗爭的手段,互聯網技術越來越強大,但是,一項技術的快速發展是一把雙刃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網絡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是網絡的快速發展也給很多非法分子提供了通道,并且,由于網絡經濟的特殊性,使得該領域的法律規制更為復雜。今天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在朝‘錢看的現代社會大環境下,很多人為了的利益投資:成本小、時間短、風險低并且迅速獲得大量資金。因此通過網絡的方式采取一些不正當的競爭手段,制造一些計算機病毒,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為自己提供收益。計算機病毒是一個程序,一段可執行碼,就像生物病毒一樣,計算機病毒有他自己特有的復制能力,計算機病毒可以非常迅速的遍布在計算機中,而且,在清除這些計算機病毒的時候又非常困難,這些計算機病毒可以把自己附在各種文件上面,隨著文件的傳播,計算機病毒也在不斷地傳播。這種計算機病毒的制造主要是利用計算機軟件與硬件的缺陷,來對計算機內部所儲存的數據和資料進行破壞。這種計算機領域中的單位犯罪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但是,在我國的刑法中沒有對單位計算機犯罪進行規定,我們應該盡快的加快立法,對單位計算機犯罪的行為進行合理的處罰。
四、單位犯罪的客觀方面
(一)單位故意犯罪的客觀方面。(1)必須是合法的單位。符合單位故意犯罪的條件,這個單位必須是合法的單位,若不是合法單位是傳銷或者是不合法的范圍應該追究個人的責任。(2)該單位主要從事合法的經營活動。符合單位犯罪活動的,一定是該從事合法的經營活動的單位,如果一個人為了從事違法犯罪活動,設立了一個企業、公司來進行犯罪活動,在對責任的追究中會定位個人違法犯罪活動,因為這個單位不是從事合法經營的活動。(3)單位犯罪的特點。單位犯罪的特點就主要在于這種犯罪行為是經過單位決策機構決定的,不是個人所決定的。而且在我的刑法中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以及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并負刑事責任。
(二)單位過失犯罪的客觀方面。單位過失犯罪,主要是指犯罪人員可以對自己的犯罪行為進行避免,但是由于疏忽沒有進行避免造成了對社會的危害,或者是明確的知道可能會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但是由于存在僥幸心理對社會造成了嚴重危害,這種行為在法律上已經構成了犯罪行為,也應該受到懲罰。
總結: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同時,犯罪問題也非常嚴重,近年來由于經濟的發展,各個公司、企業迅速崛起但是單位犯罪的情況也隨之發生,但是,我國的刑罰有很多條都沒有規定,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對單位犯罪疑難問題進行了充分研究,對單位犯罪主體方面、單位犯罪的主觀方面、單位犯罪客體以及單位犯罪的客觀方面進行了充分分析。
參考文獻:
[1] 蔡軍.單位犯罪中直接責任人刑事責任的根據及其界定[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6年11期
[2] 陳建旭.關于操縱證券市場罪的比較研究——以日本與中國臺灣地區為比較對象[J].北方論叢;200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