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龍
摘要:由于石油作業是一項高風險作業活動,因此必須承認作業風險的客觀存在,并清醒地意識到完全規避風險是不現實的。但是,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而這也正是HSE管理體系中最主要的管理觀念。事實證明,在HSE管理體系的實施過程中,只要有全員參與的管理模式,層層負責的崗位責任制,科學規范化的管理方法和事前充分辨識風險因素并掌控,就能夠盡可能避免和減少事故的發生。在HSE管理體系的管理辦法及實施過程中不難發現,其出發點是預防為主,因此及早識別安全隱患、評估潛在風險因素是HSE管理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HSE管理體系;石油企業;科學規范化;評估潛在風險
HSE管理體系作為當今石油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是石油企業安全生產的基礎和保證,顯示了預防為主、領導承諾、全員參與、持續改進的科學管理思想。HSE 管理體系的實施不僅會在企業的安全環保、生產經營管理中起到良好效果,同時也對推動企業管理一體化起到積極作用。許多專家、學者及科研機構都對企業的管理體系一體化方面進行了充分的研究探討,對企業生產運營過程中的安全、環境保護、人員健康及管理控制等因素的整合改進提出了新思路和設想;一些企業結合專家、學者建議的同時,也在企業內部進行變革。但是,從目前企業管理生產經營實踐來看,仍然有著種種不足:例如,從管理文件與實踐脫節,到HSE管理體系一體化進程中各個部門的信息孤島,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實踐過程中的HSE管理體系建設依然任重而道遠。本文以HSE管理體系在油田的實施情況作為研究對象,對基層生產經營管理的HSE體系進行分析探討。
1 問題分析
通過風險分析研究和相關管理評價,能夠及時發現企業運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 HSE影響,并通過整合以往的HSE管理問題,集合以往事故風險相關因素,運用數學及運籌學等相關科學管理方法,對數據進行合理的評價、分析、整理,從而優化 HSE 基層管理結構,完善相關標準,為以后的風險危害程度及影響范圍起到警示作用。另外,企業應按照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目標,以及風險預判、控制風險的相關舉措,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對 HSE 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當前,HSE 管理體系雖然已在眾多企業中實際應用,并在安全、環保、應急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建立了從文件到流程、實際管理都較為健全的 HSE管理體系,并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取得了較為出色的成績。現有 HSE管理體系,雖然能夠在事故發生時切實有效地展開相應處置機制,但在風險總結、數據分析整理及處理風險時部門溝通的問題上仍存在較大的問題。
2 改進建議
針對現有 HSE 管理體系中的問題,找到行之有效的 HSE 管理改進辦法,對管理體系中的問題加以解決就成為了關鍵。HSE 管理體系一體化目前,現行 HSE 管理體系已存在各個相應系統,該體系作為整合了眾多管理系統的綜合體系,其研究建設人員需要對企業內部多種管理方法進行有效了解,從基層架構上對 HSE 管理體系進行一體化建設,不可浮于表面,要讓 HSE 理體系真正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及企業文化中。加強各個系統間的相互聯系,加快體系的一體化進程,就必須要從認識、管理層面及技術應用角度對現有體系進行完善。
2.1認知層面
HSE 管理體系從根本意義上體現的是“人文本質、持續改進”的企業文化。因此,不應簡單的將HSE 管理體系定位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服務,而應當融入企業自身發展,將 HSE 管理體系提升到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的戰略高度,讓企業的HSE 管理體系能夠成為自身的“金字招牌”。同時,企業也需充分認識到HSE 管理體系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絕不是閉門造車,照抄照搬的項目。除了考慮自身內部管理外,企業還要考慮對公眾、社會和企業外部環境的影響,企業和社會的關系,法律政策的符合,技術規范的完整及設備的安全等方面,都會對企業的 HSE 管理產生影響。
2.2 管理層面
在 HSE 管理體系的管理層面,企業應當實時優化管理方法。在遵循集團公司的 HSE管理相關規定,及傳統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的同時,學習落實《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辦發〔2013〕101 號 ) 及 GB/T 29639—2013《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從目前來看,企業內部的管理方法仍有較大的完善空間,應在學習層次分析法、模塊分析法、直線管理法等相關管理方法的同時,借鑒相關企業的成功管理經驗,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將整個生產建設分為五大風險分析和管理模塊,并使用節點分析(見表2)及概率統計分析,加強重點管理,從而優化管理重點及安全管理結構。
2.3技術應用層面
通過管理系統,管理體系不僅可以優化數據結構,為事故風險數據的分析整理打好基礎,更能夠實現數據實時共享,加強體系內部聯系。HSE 管理體系是將其他生產經營管理系統的有效調用集合。目前,對而言,內部相關系統的設置仍然不健全,在發生安全風險事故時,系統契合仍然不夠,數據信息無法及時調用傳達。因此,企業應深刻研究體系流程,優化生產系統結構,同時可嘗試性地開啟系統手機客戶端的應用,實現移動辦公,最大化減小數據信息滯后效應。
3 安全事故風險數據
分析整理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良好的安全事故風險數據分析整理能力對 HSE 安全管理體系中風險的提前掌控有著積極意義。對企業而言,事故風險總結不應僅僅停留在經驗、流程的總結上,更應從數據上對安全風險實現積極地掌控。在對數據的分析整理過程中,可以依靠相關數學、統計學及運籌學的方法,通過應用統計、模糊評價及數學建模等方法,從一手數據中得出有效標準,為規章制度保駕護航。通過 HSE 模糊評價,建立評價指標結構,依據 ISI(Inherent SafetyIndex,固有安全指數 ) 和模糊基于邏輯的固有的安全指數的等級劃分標準,分別設計隸屬度函數,建立基于模糊 HSE 評價的多目標反應路徑綜合模型,得到多目標綜合的基礎信息。除模糊評價及模糊控制等方法,對 HSE 風險數據也可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多種其他數據分析方法。管理人員應清醒地意識到 HSE 管理體系中數據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從數據中得到的信息能夠對 HSE 管理體系起到積極推進作用。
HSE 管理體系還需要多學科、多技能人員的廣泛參與。HSE管理體系在體系建設、系統研究、數據分析等方面需要眾多信息、數學等方面專長的人才。考慮到 HSE 管理體系的完善建設是一個隨著企業發展環環相扣、穩中求進、不斷發展的體系,單單將HSE 管理體系的研究建設交給科研機構是不夠的,企業內部也同樣需要相關專長的人員配備。適當引入多專長學科人才,這對企業 HSE 管理體系的發展及企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蒲世東.HSE管理在石油鉆井安全管理方面的應用[J].技術與市場.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