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義
摘 要:中學英語素質教育的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是重點,也是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實現優化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做到優化教學目標的制定,優化課堂教學的設計,優化教學方法的組合等,通過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以達到實施中學英語素質教育的目的。目前,中國教育對英語學科有很高的要求,中小學英語教育在學生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迎合學生發展需要以及未來的職業需要等,我們需要教育影響更長遠,學生接受程度更有效的教育模式。因此,中小學英語教育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被更好地執行。
關鍵詞:英語學科教學;英語教學;中小學教育
引言:英語在我國是一門主要的外語,其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英語進行交際,這是英語教學的始點和終點,也是我們英語教學的總體理念。英語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中,說的難度最大,因為涉及到學生們是否愿意用英語表達想法,孩子能否學好英語,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取決很大程度與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相關。通過教學環節,課外活動,集體活動等等來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進來許多省份的高考紛紛對英語考試做出改革,將口語化分為考試的一部分,計入高考總分。應該以學生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升實際英語水平。
1.優化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教學是構建素質教育的重點,它要求教師必須了解、熟悉、掌握教學內容,明確教學大綱,要求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通過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使目標教學落到實處。可以說,目標教學就是將所有教學內容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目標,首先做到完成每課的小目標,爾后完成好單元的部分目標,從而完成總目標。教師在上新課前,首先弄清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用書上提示的教學步驟,再分析學生達到這個目標的難點是什么。并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反復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每課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把教學目標及時交給學生,讓學生心里有數,從而達到了教有目標,學有目標,指導檢查也有目標,使之在課堂上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順利完成制定的教學目標。
2.當前英語教育課課程標準改革
當前我國社會發展迅速和經濟建設穩步上升,這要求國民對英語這門世界通用語言更加精通。中小學英語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英語基礎時段,教學既考慮學生心智和情感態度的發展需求學生未來的畢業生就業、升學和未來生存發展的需要也與英語水平緊密相關,中小學外語教育具有多層次的人文和社會意義。
大多數高考生會選擇英語作為高考的外語科目。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有其關鍵性的目的是:首先外語教育教學理念有所改變,課程的設置和內容具有時代意義、基礎性并且可選擇的;課程目標體系不應死板,英語教育對不同階段和不同地區對策不同;課程評價體系最好更加多元化,具有開放性,評價應成為英語教學的有機環節;規范的英語教材及豐富的課程資源體系都需要被建立以,以上來保證英語課程的順利實施。
根據普通高中課程總體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基礎上,特制訂本標準。
其規定了課程性質:語言是人類獨特且十分重要的進行思考和交流的工具,同事也是因為語言人們才可以參加社會活動。語言對人類發展的促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現今的生活和經濟活動逐漸邁向全球一體化,掌握一門外語顯得格外重要,尤其是英語。我國英語教育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重視學生的共同基礎,構建合理發展平臺,全力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以便將來的升學、就業和終身進修創造更好的語言條件,并使他們具備作為地球村村民的基本語言素質。
3.改進措施
3.1 .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
傳統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這對我們優化課堂教學的設計是很有啟發意義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應努力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探索知識。要做到這點必須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腦、動口、動手上下功夫,讓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形成以學生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育人為目的的素質教育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應該充分發揮。學習活動就是學生的主體。教材和老師以及教育環境優劣等均為外在因素,只有通過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才能將知識最好的內化。所以每一位老師都應當知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中是關鍵一步,另外還應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前在講題時會讓學生有所準備的講,也會組建“講學團”來答疑解惑,覺得效果還挺好,這學期就應繼續采用這種方法。
3.2 挖掘教材更深處,重視學生的思維創新程度
現今中小學教材是編寫人員精心安排的內容,從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等方面來說,是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李如密在素質教育與教學改革一文中提出幾個結合:即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教師指導與學會相結合;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教師使用教材上課,適當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和激發出他們的創新欲望。
3.3 強化用目標語言進行授課,適當減少漢語使用
英語作為課堂上最終學生應當學會使用的語言,在教學互動中教師更多的使用,是更好地為學生創造一個外語環境,盡量減少漢語對英語的負遷移作用。種種教學實踐表明,在教學中合理使用英語組織和進行課堂教學,雖有難度,但必將行之。因為教師只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運用學生在教材中的已經學習過的用語,一箭雙雕,不僅可以使學生接觸各式語境,而且對聽力和口語的提高也是不言而喻的。當然,過度使用英語講解也不太好,對于很抽象的的單詞和結構復雜的句子,還應當使用母語進行講解,一切教育活動的最終目的是使同學們獲得相應的知識。
3.4 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隨著教學觀念的更新,中學英語教學方法也要有所改變,這就要求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的組合。課堂上教師采用什么教學方法,學生就往往采用相應的學方法,它直接影響著的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努力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圍繞學生能力素質的發展進行教學。好的教學方法又是激發興趣的重要因素。學生的年級決定了他們不會對無聊的課堂產生興趣,當課堂枯燥無味,許多學生會“掉隊”放棄跟隨老師進度。例如,引出新知識時除了使用已經學過的知識,還可以使用一些新奇的詞匯,使課堂更加“接地氣”。教師課上還有一個主要的任務就是控制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處于兒童期,和青春期,好奇心十分強烈,不自主的被其他事物吸引很正常,畢竟有強烈學習意識的學生并不多見。
4.結語
總之,隨著經濟的發展,國際間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交流在不斷的增多,加強中學英語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作用,中學英語素質教育的不斷提高,是一次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的重大問題,其中還有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期待與各位同仁共勉。在課程進行中,學生學習程度的及時反饋也是教師應當關注的重要信息之一。與此同時考慮靈活轉換教法,進行良好的師生交流。在講授知識的同時,好的語言老師不會放棄觀察學生的接收理解狀態,所以說英語教學是一項相當復雜而且充滿未知的活動,對一切參加教學活動的人都很關鍵。
參考文獻:
[1]代朗朗.英語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多模態教學模式探討[J].現代交際,2017(13):153-154.
[2]余瑞娟. 新形勢下的職業中學英語教育探討[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2.
[3]王冰雨.我國農村地區中學英語教育現狀與途徑探析[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9):11-12+77.
[4]周子煜.淺談中學英語教育學科目標[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5):330.
[5]趙耀.淺談農村中學英語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5(22):217.
[6]劉晴,周藍,秦丁琦.有關中學英語教育改革的媒體語篇分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10):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