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進
摘 要: 線損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電能的損失,也直接影響著節能減排的實施效果,也是公司管理和運營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本文將對線損分析預測對供電管理的意義和方法進行探討,并研究線損分析預測和供電管理中的應用情況。
關鍵詞: 線損;分析預測;供電管理;應用
1 緒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雖然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及資源消耗問題。隨之,生態文明建設成為目前的當務之急,循環資源利用成為目前資源觀,資源利用方式也開始轉變。電網作為資源消耗和污染比較嚴重的行業,更需要加強資源管理和資源利用效益提高。由此,線損成為電能管理和資源消耗中重要的一環。線損指的是在電力運輸過程中,會在輸電、變電以及配電的過程中出現各種損耗。所以,線損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電能的損失,也直接影響著節能減排的實施效果,也是公司管理和運營的重要指標之一。自2016年以來,我國對于線損率的要求就已經更新,明確要求電網運營中過程中的線損率要小于6.5%。
所以,在電網運營和電力運維過程中,要加強配電網絡線損檢查和處理,不斷提升電網企業管理和公司經濟效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2 線損分析預測對供電管理的意義
要進行科學的線損管理,首先需要選擇合理的線損分析預測方法,才能夠及時發現線損管理中的問題,有助于優化配電網網絡結構,有效降低電能損耗,保證電力公司供電能力和競技效益,對于配電網線損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2.1 監測分析配電網運行情況
通過線損分析預測,能夠獲得線損管理需要的電網運維特征和規律,借助數據分析和預測,為配電網絡管理和運維提供參考和保障。科學的線損分析預測,能夠為電力網絡輸送和配電提供詳細的供電信息,收集詳細、具體的線損數據,對其出現異常及時進行維護和檢修。并且,對其中出現的故障要進行損耗管理和控制。
此外,有效的線損分析預測能夠為配電網絡的線路運維中輸配電效率影響因素分析提供參考,同時為輸電、變電以及配電設備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全面分析線損影響因素,優化線損管理。
2.2 提升線損精益化管理水平
在線線損管理中,通過對線損預測中線損管理的深入分析,及時發現非技術性線損的原因。通過提高線損管理系統質量,加強線損管理人員專業水平,規范公共用電秩序,有針對性地解決線損管理問題,實現線損管理精益化要求。
2.3 為配電網建設提供依據
要進行配電網的改造和擴建,同樣離不開線損分析預測,實現線損分析預測管理的科學規劃。與此同時,按照線損管理要求以及目標的要求,能夠對未來一定時間內的線損情況預測和分析提供一定的支持,并且采取合理的管理手段,為配電網的建設提供依據。
3 常用線損分析預測方法
3.1 基于二項式的線損預測方法
在線損分析預測中,常見的預測方法有多種,不僅有系數法,而且有二項系數法。
在計算方法的選擇中,由于計算原理的差別導致在面對不同類型的電網系統線損分析、預測中,需要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為線損預測分析提供更加準確的數據。
電網系統的組成中包括了多種電氣元件,在輸電以及配電過程中涉及到的電氣元件都會有產生電能損耗,所以通過空載損耗以及負載損耗來對線損進行管理和預測計算,有效的控制電能消耗。
采用的線損二項式為:
3.2 基于統計學的線損預測算方法
通過統計學數據進行線損預測,需要對線損情況的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和管理,選擇合理的數學方法對樣本數據進行處理,建立線損情況和變量之間的函數管理,完成建模,總結出科學的經驗公式。常常采用的統計學方法是回歸分析法,通過統計配電網絡中的各項數據,選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數據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建立回歸方程,為未來線損的配電線損提供理論支持。
3.3 基于智能算法的線損預測方法
隨著計算機技術發展和人工智能的不斷完善,出現了神經網絡、遺傳算法、蟻群算法等各種智能算法,其中的線損率計算也在逐漸完善過程中。基于智能算法的線損預測方法中,比較常用的方法是神經網絡模型法。
神經網絡模型法在使用過程中,是模擬了人腦的神經網絡系統,通過簡單神經元的組合和配合,實現了非線性系統的構建,最終實現系統的學習、記憶以及計算能力。神經網絡模型法能夠解決線損情況和各項數據之間關系的復雜性,通過建立線性模型,提供線損預測的準確性。
4 在供電管理中對線損分析預測的應用
隨著供電管理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線損分析預測也在不斷完善化、系統化,其應用也更加廣泛。
4.1 與電網檢測配合
在供電管理中,線損分析預測能夠為電網的檢測工作提供支持和輔助工作。借助電網線路損耗預測方法以及統計學方法,能夠提高電網檢測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電網管理有效性。所以,在電網的檢測過程中,通過統計學以及概率學的運用,能夠對未來很長時間內的線損情況進行分析和預測,在此基礎上完善電網的供電水平、供電半徑和截面面積等信息的計算和管理。
4.2 降低電網的損耗
線損分析預測的最終目標就是對供電管理過程中的電網損耗進行科學控制,尤其是在人工神經網絡模型法的運用過程中,需要對數據進行搜集、整理和處理。同時,要保證一定的數據誤差。
對多個階段中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過程中,要合理運用線損分析預測進行處理,通過推理以及綜合方法進行科學預測、分析,得到線損分析預測模型,降低電網損耗。
4.3 功率因素分析
功率因素是供電管理中重要的一環,所以在功率的分析中,相關工作人員要掌握功率因數,保證更好的負載電流特定。同時,采取合理措施保證工作達到工作要求的功率,同時實現用戶的功率因數的降低,這樣才能進一步降低線路損耗。
此外,工作人員還必須根據相同電壓水平的供電量計算實際減少的線損,并根據減少的線損計算減少的線損率,以便在此基礎上科學合理地修正預測值。
4.4 供電量分析
將線損分析與預測應用于供電管理的第一步是分析供電量,在分析供電量時,電力系統工作人員必須首先掌握電力的變化和供電量的增加,這對電網運行中的線損水平有很大影響。在分析供電量時,工作人員還應詳細了解線損率變化的具體情況。此時,可采用相關計算方法仔細分析功率因數變化、供電量增加等對線損的相關影響。要進行供電量的分析,需要合理應用控制和管理工具,采取科學手段降低電網的負荷。
4.5 管理線損
在線損分析預測中,還要考慮管理線損。這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員在管理過程中出現問題,使得電力系統的線路出現損耗的現象。其最終的實際損耗和理論線損會出現誤差,其中實際的線損可以用公式進行計算:
其中,H代表的是線損的實際概率,D表示實際供電總量,I代表實際銷售電量。
理論線損則需要按照當時電力網的運行方式和電力供電設備的實際參數、負荷分布和潮流分布的實際情況等,再通過理論計算的方式求得的線損。
總結
線損預測不僅僅是對各種因素下的用電量的預測、分析,通過對電氣元件、網上電網、供電、用電等數據的分析,找出線損影響的規律,進一步檢驗控制措施,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降低用電,既促進了用電,又促進了用電,減少了用電。提高居民用電質量有利于提高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它也降低了能源消耗。
參考文獻
[1]崔賽. 供電企業同期線損分析與指標體系管理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7.
[2]周溢.線損分析預測在供電管理中的應用探析[J].企業技術開發,2016,35(06):39+43.
[3]柴藤.探討線損分析預測在供電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與創新,2015(13):47+51.
[4]黃小珊.基于供電管理中的線損問題及解決對策分析[J].企業技術開發,2014,33(33):67-68.
[5]王清兵.探討線損分析預測在供電管理中的應用[J].企業技術開發,2013,32(21):148-149.
[6]田宏杰.線損分析預測在供電管理中的應用[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0,38(07):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