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昆霖 汪國超
摘 要:高等教育發(fā)展快速,高校大學生人數(shù)逐年增加,而大學生發(fā)生人身傷害事故率也在逐年上升。大學生人身事故對家庭、高校和社會都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而在學生發(fā)生人身傷害事故中責任劃分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減少人身傷害事故發(fā)生,高校需要完善安全責任制度。
關鍵詞:高校學生傷害;法律責任;預防
一、引言
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快速,高校學生人數(shù)也在飛速增加,而高校學生傷害事件發(fā)生事故率也在急劇上升,高校在校學生的非正常死亡率也高居不下,這種情況不僅給家長和學生帶來心理和身體、精神上的痛苦,也給高校、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傷害。然而因人身傷害事故引起家庭與高校之間的糾紛逐年增加,在校生發(fā)生人身傷害事故中,不論高校有無責任,家長會大鬧高校的事情屢有發(fā)生[1]。高校為了維護學校名譽和迫于社會壓力,不論高校是否存在過錯,一般采取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予以補償或賠償。
二、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特點分析
(一)高校人身傷害事故對象特定
傷害主要對象的主體必須是在校學習、生活的在校大學生,休學或者退學學生受到的人身傷害不屬于此范圍,學籍不在本校學生的非本校學生在校內(nèi)受到人身傷害不在此范圍[2]。現(xiàn)在高校都是較為開放性的大學,高校周邊人員復雜,且流動人口較多,外校學生或者校外社會人員在高校發(fā)生人身傷害事故的責任不歸學校承擔,這也是高校人身傷害事故中事故對象的特定性決定。
(二)高校人身傷害事故地點特殊性
學生受到人身傷害的地點必須是在高校范圍內(nèi),或者由學校組織的校外實習實踐、實習實訓等特定地點。未經(jīng)過學校批準的校外活動或參加校外組織機構活動受到的人身傷害也不在此范圍。例如學生在沒有向班主任輔導員報備,且未經(jīng)過學校批準的野營活動或者外出旅游活動中,所造成的人身傷害也不屬于此范圍。高校學生在學校周邊或者私下外出時發(fā)生人身傷害事故,因為地點的特殊性所決定學生在校外發(fā)生的人身傷害事故責任不歸高校承擔。
(三)高校人身傷害事故的時間特殊性
高校學生發(fā)生人身傷害事故的時間必須是在校學習、生活期間,包括由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實習實踐、實習實訓等造成的人身傷害。學生在假期或者未經(jīng)學校批準的私下外出旅游活動中受到人身傷害不屬于此范圍。高校學生在國家法定假期發(fā)生的人身傷害事故的責任也不應該由學生承擔,這也是由高校學生人身傷害時間特殊性決定。
三、高校學生傷害事故類型和責任劃分
(一)高校過錯造成學生人生傷害
1、高校對校內(nèi)的設施設備安全排查不徹底,由校內(nèi)公共安全設施設備造成在校生的人生傷害事故,由學校承擔全責。因?qū)W校對在校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存在疏忽和漏洞等因素,沒有對學生安全保障起到作用而造成的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也由學校負全部責任[3]。例如學生在操場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因體育器材老化,器材生銹斷裂割傷學生手臂。例如學校宿舍電路老化短路等原因引起的火災,由學校負全責。
(二)由學生本人過錯造成的人身傷害
1、學生因個人情感問題、家庭問題、學業(yè)問題、心理問題等個人原因從而誘發(fā)的自殺、自殘和自傷事故。例如王同學因為從小受到家庭暴力對待,而且父母早期離異,心理極度自卑,而且在校學習跟不上,到大四的時候無法順利畢業(yè),拿不到畢業(yè)證,回到宿舍后,留下遺書,于凌晨三點跳樓身亡[4]。劉某和李某于一年前確立戀愛關系,因李某即將大四畢業(yè),劉某想到即將與李某分開,心中總是不安和痛苦。李某于畢業(yè)前夕告知劉某準備與劉某分手,劉某心中充滿不甘和怨恨,留下遺書,跳樓自殺。經(jīng)司法鑒定后,該事件由學生戀愛受挫而引發(fā)的自身事件,該事件應該由學生本人和家庭負主要責任。
2、學生因違反學校校紀校規(guī)、安全管理規(guī)定等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
何某在網(wǎng)上通過聊天軟件認識男友李某,一個周五晚上,何某下課后外出約會,打算在外過夜。晚上宿管查寢發(fā)現(xiàn)該生不在宿舍,宿管電話班主任,班主任多次告知何同學要遵守學校宿舍管理條例,何某于22點30返回宿舍。后在其男朋友的要求下,實施翻窗外出計劃,在攀爬過程中失手墜樓,導致腦出血[5]。經(jīng)司法鑒定,該事件是由學生不遵守學校的校紀校規(guī)而導致的人身傷害事故,由學生本人和家庭承擔全部責任。
(三)第三人對在校大學生造成的人身傷害
1、來自校內(nèi)同學的加害行為對在校大學生造成的人身傷害。如學生之間因為運動、游戲或者斗毆引發(fā)的人身傷害事故。王同學和李同學是同寢室室友,關系較好,兩人在寢室打鬧嬉戲,王同學失手推到李同學,導致李同學摔倒撞傷頭部當場昏迷。后撥打120急救,送往醫(yī)院搶救,診斷為腦震蕩。經(jīng)司法鑒定,該事件發(fā)生人身傷害事故責任由王同學和李同學共同承擔責任[6]。
2、來自校外的突發(fā)性事件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校外車輛在校內(nèi)造成的交通事故,或者由外來人員在校內(nèi)實施犯罪行為,以及學生參加校外活動過程中突然意外事故而導致的人身傷害事故。
3、因地震、臺風、雷擊等不可力扛的自然災害所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
四、高校學生傷害事故預防措施
鑒于高校大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不管是對家庭還是對學校都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和壓力,如果在校大學生出現(xiàn)死亡事故更是對家庭和學校的打擊。為了進一步減少和防范大學生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加大安全教育宣傳力度和方式,加強安全防范措施,加大校內(nèi)設施設備安全隱患排查,全面消除校內(nèi)安全隱患,保障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加強安全教育宣傳,提高學生安全意識
在校大學生大部分已經(jīng)成年,思想成熟。學校可以依據(jù)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學校的學生管理規(guī)定,結合各教學院特點制定符合本學院生源結構的安全規(guī)章制度,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安全意識常抓不放松,通過學校網(wǎng)站,張貼海報,開展班會以及安全知識競賽和安全法制教育講座、開展急救常規(guī)訓練,提升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自我施救的意識。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加強心理輔導。在校大學生中獨生子女的比率逐年上升,這類人群在高校生活中缺少扛壓能力和抵御挫折的能力。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社會競爭激烈,學業(yè)壓力大,就業(yè)壓力大,在生活中容易遇到情感挫折問題。所以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針對心理普查問題學生重點談話和輔導等派遣疏導,引導心理問題學生積極陽光。同時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進行動態(tài)跟蹤和關注。
參考文獻:
[1] 尤佳,蔣先立.從司法判例看學生傷害事故中高校的侵權責任[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7):78-81.
[2] 李景義,張潤賢.高校學生傷害事故規(guī)則原則探析[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3):28-30.
[3] 李余華.大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歸責原則分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6,23(6):95-98.
[4] 王哲先.我國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原則與機制[J].大學(學術版),2013,4:19.
[5] 陳山,陳少平.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法律分析及其預防處置[J].高校教育管理,2012,2:78.
[6] 楊能山.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法理思考[J].企業(yè)家天地,2006,(12):76.
作者簡介:
劉昆霖(1988.2-),男,漢族,湖北黃石市,湖北理工學院 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