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碧玲
【摘 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化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必然趨勢,行政事業單位也應順應信息化趨勢,推出各項信息化改革措施。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的信息化改革之路遇到很多問題,本文針對性地提出信息化建設的三大要點,并強調了信息化建設的四條路徑,希望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信息化改革獻言獻策。
【關鍵詞】智能化時代;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
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一定的沖擊與影響,對于管理會計也不例外。為推動各企事業單位管理會計實施信息化改革,財政部先后下發了《關于全面推薦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和《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兩個指導文件,強調了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性,要求必須在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改革進程。
一、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信息化的意義
管理會計主要被用于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管控,通過將財務數據與各項業務進行鏈接,為行政事業單位在業務板塊的宏觀規劃、調控及評價等工作方面提供有力依據。隨著行政事業單位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跨部門、跨區域合作越來越多,傳統的管理會計已經難以適應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要求,給行政事業單位的其他工作帶來了消極影響。同時,傳統管理會計工作缺乏科學性,計算精細化不足,在如今龐大的政務管理系統下已不堪重負,因此,管理會計的信息化改革迫在眉睫。
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為管理會計信息化改革提供了軟件及硬件上的支持,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使得行政事業單位的數據得到了快速篩選、統計及調取,高性能的計算機為龐大的數據流提供了穩定的載體,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大大加快了管理會計信息化改革的步伐。通過市場調研了解到,目前很多單位都相繼建立自身的政務服務系統,不僅提高了對外服務的質量,也提升了內部管理的水平,方便了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
二、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要點
信息化轉型是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徑,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注意與單位業務相結合、與內部控制相結合、與績效體系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發揮管理會計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1.與單位業務相結合
隨著各地區政務系統的不斷完善,財務管理電算化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建設不僅僅是對財務數據進行整理和實現核算的信息化,還要實現與單位業務的鏈接。各級財政部門應與軟件開發企業及相關職能部門相配合,梳理各項職能工作,把管理會計的各種方法、工具嵌入到業務系統流程中,實現單位業務與財務數據時時聯動,這樣才能更科學、更精細地實現管理會計的各項目標。
2.與內部控制相結合
管理會計與單位業務相結合的目的是監控各項業務的正常開展,為了防止出現非正常現象,就必須將管理會計與內部控制結合起來。管理會計與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兩項常規工作,內部控制保證了行政事業單位各項業務的運行合規合法,有效避免徇私舞弊及腐敗現象,保證公共服務的公正與高效。管理會計實現信息化并與內部控制有機融合,既可以避免很多重復性工作,確保政務信息化的全面性,也有利于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成效,也使管理會計提供的依據更加可靠,極大地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服務效率。
3.與績效體系相結合
自財政部下發財政支出績效考核評價辦法以來,各地相繼發布了本地財政支出績效考核辦法,目的是強化管理會計的工作,對行政事業單位支出進行合理管控。為滿足財政支出考核辦法的要求,管理會計應與績效考核體系相結合,在更大的范圍內發揮管理會計的功能,更好地完成績效考核工作。管理會計與績效體系的結合需要結合績效考核的評價指標、評價方法及評價標準,緊密聯系管理會計評價體系,運用智能化工具,對各項業務支出進行監控、考核,還應將考核結果反映到各項業務中,不斷調整、糾正,使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業務支出更合理。
三、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路徑
在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中,相關人員要加強對先進管理思想的學習,創新管理會計工作方式及模式,不斷完善管理會計信息化制度規范,強化信息化技術支撐,保證信息系統安全。同時,行政事業單位也要建設一支有信息化技術背景的管理會計人才隊伍。
1.創新管理會計模式
在傳統的管理會計工作模式下,人力工作的效率偏低,大量的數據處理分析對工作人員造成了較大的壓力,從而引發工作上的錯誤及失誤,影響管理會計的工作效果。當前,信息化技術解決了這一難題,工作人員可以借助計算機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更加快速、準確地處理各項業務。對此,相關工作人員要不斷學習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思想,從繁雜瑣碎的常規性事物中脫離出來,對傳統管理會計各項工作進行梳理及再造,根據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特點嵌入最新的信息化管理技術,推動管理會計模式的創新。
2.健全管理會計信息化規范
信息化改革的頂層是信息化制度規范,制度規范的建立能為信息化建設指引方向,奠定基石。在管理會計信息化改革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可對部分傳統工作進行打破重組,對傳統工作環境、方式進行合理調整,明確相關人員的職責,這一切工作都屬于制度規范建設的范疇。健全管理會計信息化規范不僅要規范日常工作,更要分析管理會計信息化改革有可能遇到的各類障礙,糾正陳舊的思想觀念及工作模式,把信息化理念貫穿于管理會計工作的方方面面。
3.加大信息化技術支撐
首先,信息化改革離不開強大的技術支撐,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計算機、服務器等硬件設施;另一方面需要操作系統等軟件系統。信息化管理會計平臺既可以快速處理傳統管理會計的各項工作,又可以與行政事業單位各業務緊密結合,配合內部控制體系及財務績效考核體系,實現各項功能。目前,很多國際軟件開發商研發了大量管理會計軟件,軟件的可靠性、有效性也得到了反復驗證,但是一些購買軟件的國內企業出現了水土不良現象,其原因在于這些軟件是根據國外企業的經驗和模式來制作的,并不是很貼合中國企業的運營實際。對此,行政事業單位在購買相關軟件時,一定要根據自身實際對軟件進行調整,使之符合自身運營實際和管理需求。其次,行政事業單位有一定特殊性,有很多敏感數據需要保密,因此相關工作人員不僅要保證平臺的正常運行,也要確保數據的安全性,相關工作人員要積極發現和修復平臺運行過程中的各種漏洞,同時對操作人員執行嚴格的責任人制度,在各個環節做好保密工作,防止泄密風險事故的發生。
4.加強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
信息化改革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管理會計人才不僅要具有扎實的會計基礎知識,更要熟練掌握計算機、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要從容應對管理會計的變化,對計算機高新技術的迭代更新保持濃厚興趣。對此,行政事業單位一方面要對原工作人員進行繼續教育,提高他們的信息化技術水平與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從高校內、社會上積極選拔高水平人才,尤其要重視吸收信息技術操控能力強的人才,為提升現有工作隊伍信息化技術水平注入新的動力。
四、結語
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加速了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信息化改革的進程,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會計的工作效率,為管理會計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為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新鮮活力。當前,管理會計信息化改革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困難與不足,本文提出部分意見及建議,希望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孫蕊,操禮慶,李玉杰,等.智能財務時代管理會計的發展與突破——基于行政事業單位視角[J].財務與會計,2017(24).
[2]毛淑蕓.行政事業單位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特殊性與要點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6(21).
[3]張麗展.基于“互聯網+”的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框架設計研究[J].財會學習,2016(9).
[4]黃微平,鄒欣藝.中國特色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J].財會月刊,2015(9).
[5]胡鐵鳴.利用系統思維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建設[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