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斌
摘 要: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在小學階段,學生對美術的認識更離不開具體的、可視的形象。教師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把美術形象視覺化,傳遞給學生具體可感的形象,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感官,幫助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美術。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重要,越來越普遍化,越來越優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具體體現在優化美術課堂教學的幾個重要環節。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重難點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在小學階段,學生對美術的認識更離不開具體的、可視的形象。教師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把美術形象視覺化,傳遞給學生具體可感的形象,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感官,幫助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美術。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重要,越來越普遍化,越來越優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具體體現在優化美術課堂教學的幾個重要環節。
一、優化引題、激趣環節
在課堂教學中,引題是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之一。雖然占的課堂比重較小,但卻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信息技術的應用讓課堂引題更具藝術性,更能吸引學生眼球和注意力,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例1《做一個會搖的玩具》——播放童謠引題: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糖一包,果一包,還有湯團和年糕。搖啊搖,搖出了童年的快樂,也搖出了這節課的任務:學做一個會搖的玩具。通過PPT中配樂童謠(學生跟讀)和動態搖椅的畫面把學生的童趣激發出來的同時點明了這節課的任務。例2《電腦美術——“反色”效果》——播放PPT圖片欣賞引題:現代家居離不開裝飾畫,請大家欣賞幾張電腦制作的裝飾畫。PPT播放教師課前精心制作的電腦裝飾畫和學生的作品。這些利用畫圖軟件的“反色”菜單制作的作品給學生很強的視覺沖擊。學生沒想到簡單的“反色”菜單能制作出這么有藝術感設計感的圖片,都想親自制作一張。例3《人物表情》——交互軟件編童話故事引題:“鏡子鏡子告訴我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教師邊問邊用手擦除鏡子圖片的蒙層(希沃軟件制作的課件),鏡子里出現了動畫人物告訴學生,只有表情豐富的人才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學生在《白雪公主》童話故事中開始了這節美術課的學習。例4《發現美麗》——動態滾軸出示名人名言引題: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節課我們就要練就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古今中外的美麗。總之,引題是門藝術,沒有定式、沒有規律,它需要我們去探索。引題是教師教學的一根魔法棒。信息技術的應用使這根魔術棒變化無窮,精彩紛呈。
二、優化創設教學情境環節
教學情境指在課堂教學環境中,作用于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它可以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外顯的教學活動形式,營造一種學習氛圍,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參與對所學知識的探索、發現和認識過程。信息技術中音頻、視頻的應用以及希沃、鴻合等交互軟件的使用,讓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更具感染性,更能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思維。例1《唱大戲》——創設京腔京韻教學情境:PPT播放京劇臉譜和《說唱臉譜》音樂,“外國人把那京戲叫做Beijing Okra沒見過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臉上畫,四擊頭一亮相(哇……)美極了,妙極了,簡直 OK,頂呱呱,藍臉的多爾敦盜御馬……”一曲畢,學生已沉浸在京腔京韻的美感中了。接著趁熱打鐵繼續欣賞幾個京劇名段,學生隨機學習京劇臉譜、衣飾、角色等知識。很難想象沒有信息技術的應用,這節課的情景創設是如何的空洞無趣。例2《風來了》——創設不同風力的教學情境:播放風聲(微風、大風、狂風)音頻,讓學生聽著風聲,改變身體的姿勢表演風中的人物。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感受到不同的風力中人物的不同動態。例3《走訪民間藝人》——創設人物訪問情境。教師先讓學生觀看走訪視頻,初步了解走訪的過程方法,關注走訪中問題的設計。在探究走訪的步驟與方法后,教師讓學生模擬走訪體驗實踐,現場微信視頻連線——民間藝人。這個環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民間藝人拉近距離,模擬走訪情境,學生向民間藝人請教事先設計好的問題。這種連線走訪,創設情境在現代技術環境下變得十分容易。創設教學情境是小學美術課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徑。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創設教學情境這一環節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突出體驗。
三、優化教師演示環節
美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適度的當場演示往往能給學生起到一個很好的導向作用。教師適當的示范,是學生深刻認識和掌握各種美術活動技能的重要途徑。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優化教師的演示環節。(1)展示臺的應用:手工課,教師的示范很重要。有了實物展示臺,教師在展示臺前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教學,學生能清楚地在屏幕上看到老師放大的教學步驟,360度無死角。例如:浙美版三年級上冊《剪雪花》教學,老師在展示臺前剪紙并配合細致地講解,學生才會有現場感,佩服老師的巧手。身臨其境地理會剪紙的神奇,并激發他們的興趣,老師有了展示臺的幫助才能突破剪紙中“連與斷”的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2)微視頻的應用:教師把自己演示環節拍成微視頻,在學生操練時,屏幕循環播放微視頻(無聲)。這樣,第一遍沒看懂老師示范的學生,可以看第二遍,第三遍……把分層教學落實到實處。由于美術教師經常要上同年級的好幾班,微視頻可以不同循環使用,同時也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3)微課的應用:教師把含有自己演示環節的微課發到自己賬戶的教學資源網站,如福建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等。下載個二維碼生成器,把微課資源所在的網址制作成一個二維碼,發到班級群里。學生和學生家長只要掃掃二維碼就能在手機上觀看微課。這樣不受時空限制的教師演示使課堂前置、課后復習和課外延伸等都可以實現。(4)應用繪畫軟件教師演示繪畫過程:教師可以導入學生的未完成的作品照片,應用繪畫軟件局部示范,和學生共同完成作品。
四、優化突破教學重難點環節
教學重難點就是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的合稱。教學重點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由內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稱之為學科教學的核心知識。教學難點是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師要著力想出各種有效辦法加以突破教學重難點,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教學重難點突破變得簡單,直觀,促進高效課堂的形成。以下著重說一說應用小軟件突破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重難點。例1應用Pivot“火柴棍小人”動畫制作工具軟件——突破人物動態教學重難點。人物運動和人物勞動時手腳軀干的變化是小學生難以掌握的,先讓學生自己運動起來感覺手腳、軀干的變化,定格一個個畫面,形成Pivot軟件火柴人GIF小動畫的一幀幀,傻瓜式制作火柴人運動和勞動動態GIF,在不斷嘗試和改進中學生制作的火柴人GIF越來越生動,學生對人物動態的描畫也越來越準確。例2應用“兒童折紙大全”小軟件——突破平面變立體造型重教學難點。“兒童折紙大全”動態演示了一張小小的紙片,變化出千百種不同的立體造型。學生看完有個折紙動態全過程的整體印象,然后分步學習。可以暫停、倒退著看,等于教師一對一手把手地教學。這樣動態的演示降低難度,全班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也對學生以后看靜態的折紙步驟圖有個過渡作用。例3應用Funny Faces“有趣的臉”小軟件——突破人物表情教學重難點。先讓學生對著鏡子看自己的臉部表情變化,總結出表情變化主要在眉毛、眼睛、嘴巴的變化。再在Funny Faces小軟件中拖拽鼠標變化眉眼、嘴角改變人物的表情。還可以慢動作還原學生拖拽制作成的由喜變憂、轉怒為喜等表情變化,學生可以慢慢觀察體會人物表情變化中眉眼、嘴角甚至肌肉的轉變。還有一些小軟件如《剪紙藝術1.0》《妙趣剪紙》APP、《水墨畫繪制軟件BlackInk0.135》軟件、奇奕畫王3.0軟件等在教學中合理有效地應用來突破教學重難點。我們美術教師應該認真學習信息技術,尋找一些層出不窮的小軟件服務于我們的美術課堂教學,讓學生深入淺出地突破學習難點,優化我們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
五、優化評價環節
評價在美術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確恰當的教學評價,能夠使學生了解自己一節課下來的學習狀況,找出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優化評價環節。例1,課堂隨時用手機給學生的作品拍照,應用希沃助手、鴻合助手等軟件把照片發送到教學大屏幕,供師生點評。在大屏幕上投放學生的作業,全部學生看得清楚,點評作業環節就做得實實在在。還可以把學生作畫過程錄像下來,來個過程性評價。例2,把學生的作品制作成動畫。教師應用Photoshop軟件把學生繪畫作品中的主體和背景摳圖出來制作成PNG圖片,再應用PowerPoint制作成動畫。比如海底世界、遨游太空等。海底的魚兒或太空的航天器等可以是一個學生的作品也可以是幾個學生的作品。師生在欣賞動畫的同時進行評價。例3,把學生作品發到校園網站或班級QQ群,學生在評價欄用文字點評,不受時空的限制,更自由地評價同學的作品。同時也能看到多位同學對自己繪畫作品的評價。
綜上所述,在美術課中實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美術課堂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突破教學難點,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充分調動教和學的積極性,優化教學過程,轉變教學模式,使美術課堂教學更快地與新課程改革同行,為美術課堂開辟一個新天地。所以教師要充分、正確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真正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樹立新的教育觀、人才觀,相信每個學生都能畫出最美麗最生動的畫卷。
參考文獻:
[1]顧黃凱.微課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教育,2016(3).
[2]沈璐.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6(6).
注:本文系福建省小學美術學科教學帶頭人培養基地研究課題,課題名稱《信息技術優化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為2017MXD19)的研究成果。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