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摘 要:隨著國家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科學課程的基礎性作用愈發凸顯,而項目學習這一新型教學方式也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同時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項目學習相結合也已經成為廣大小學科學教師的共同選擇?;诖耍紫冉榻B了項目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接著重點探討了信息技術支持下項目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支持;項目學習;小學科學教學
項目學習是指以某一個學習項目為中心,指導學生運用自身的知識和技能對項目進行實際操作,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檢驗已有知識并探索新知識[1]。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推進,項目學習在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中已經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也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而由于近年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信息技術支持下開展項目學習也得到越來越多一線教師的認同和青睞。
一、項目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能夠對科學探究有初步的認識,為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打下堅實的基礎[2]。而項目學習恰恰是與這一教學目標相契合的教學方式,通過項目學習,小學科學課本上的知識能夠轉化為實際的科學活動,而項目學習的過程也就成為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過程,同時,學生在項目學習中需要不斷經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環節,這就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能力,對學生起到良好的科學啟蒙作用。
(二)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系統
以往的小學科學教學都是以時間固定的課堂為單位進行的,在課堂中教師無法將內涵豐富的課本知識進行整合呈現,學生也只能處于被動的地位。而通過項目學習,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能夠得到切實的保障,同時教師可以將課本知識有機融入探究項目中,使各種知識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而明確,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系統和完整。
(三)有利于將小學科學與學生生活相聯系
小學科學課程并不會涉及非常深奧復雜的科學知識,其內容大多是對學生日常生活現象的科學解釋和總結。但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視小學科學課程與學生生活的內核聯系,使學生無法做到學以致用。而在項目學習中,由于教師的項目設計必然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因此小學科學課程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就能夠被大大地拉近,使小學科學課程與學生的生活聯系更加緊密,學生也能夠快速提高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二、信息技術支持下項目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在項目學習中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教師,對于課程內容本就比較枯燥的小學科學來說更是如此,學生只有對課程充滿興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項目學習中。而信息技術作為一種高科技的教學輔助工具,對教師的教學場景和教學資源具有重要的擴充作用。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課本上的平面知識進行立體化呈現,利用多媒體視頻和音頻也能夠使項目學習過程更加充滿趣味性,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動物的生命周期》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蠶蛹各個時期的圖片,將其變化過程制作成有趣的小漫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指導學生以漫畫內容為線索進行項目學習,使學生的項目學習體驗得到優化。
(二)利用信息技術創設項目學習的情境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心智發育不夠成熟,在學習中無法長時間集中時間和注意力,但同時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較強烈。因此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項目學習中就應該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注重為學生創設對應的學習情境;同時教師在創設學習情境的時候與豐富的互聯網資源相對接,這就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情境更加完善,學習作用也更加突出。比如在學習《食物在體內的旅行》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人體各器官的示意圖,在互聯網搜尋有關的擬人化故事,創設出對應的故事體驗情境,使學生跟隨故事一步步探究,了解到食物的消化過程知識。
(三)利用信息技術拓展項目學習的內涵
小學科學課程對學生綜合素養的養成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因此教師在項目學習的過程中就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有限知識,而應該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拓展項目學習的內涵,使學生的學習視野和境界得到提高,幫助學生了解更加廣闊的科學世界。比如在學習完《植物》和《動物》這兩個單元后,教師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通過信息技術搜集資料為學生展示生物鏈和生態圈的基礎知識,使學生了解到所有的植物和動物都只是其中的一環,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幫助學生從小樹立終身學習的科學理念。
總之,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行業,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幫手,在小學科學的項目學習中,教師也要積極擁抱這種新變化,努力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使學生在項目學習中切實獲得成長和進步。
參考文獻:
[1]童瑤.趨利避害 合理利用: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6,38(41):191.
[2]李雯霞.基于課程標準的項目式學習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以“毛細現象”為例[J].新課程(小學),2018,16(43):154-155.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