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安法
摘 要:中國的城鄉差異較為明顯,而隨著社會發展及城市化進程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入城市務工,他們的子女也一同進入城市生活和學習,但務工子弟學生在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教育基礎和學習能力等方面都與城市學生存在一定差異,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付出更多的努力與耐心,確保務工子弟同樣能夠獲得良好的發展空間。九年一貫制務工子弟學校主要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務工子弟設立,教育群體的特殊性使得教師們往往面臨更加復雜的教育形式,包容管理能夠促使教育工作者更加關注這些群體學生的特殊和缺失,通過有效的家校合作來影響學生改變狀態,使得他們快速融入全新環境,實現個人成長與發展目標。
關鍵詞:務工子弟學校;家校包容;發展路徑
當前越來越多的農村兒童隨父母進入城市。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流動兒童數量已經接近2000萬,這些兒童的教育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點。學生在進入城市后會因為種種原因出現融入障礙,而教師與家長如果不能夠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則很可能會導致學生陷入成長困境。因此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狀態,確保學生能夠更快地融入全新成長環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家庭教育錯誤率,提升學生成才率,而包容管理正是如此。
一、包容管理理念下的務工子弟教育
大量務工子弟隨同父母進入城市學習和生活后有效地解決了留守兒童教育不再留守,但是這些學生剛剛進入城市就面臨著融入困難等心理問題。務工子弟如何在短時間內迅速適應全新環境成為教師和家長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積極引導這些學生完成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既能夠幫助這些學生融入環境,同時也能夠幫助務工人員更好地融入城市。包容管理是指教育者對學生保持包容與關愛的教育態度,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教育和引導,確保學生相對脆弱和彷徨的心理能夠得到足夠慰藉,教育者要針對學生出現的一些行為錯誤或偏差給予更多包容,避免過于嚴苛的教育使得學生對教育活動產生更強的抵觸或抗拒心理。務工子弟在進入城市過程中會遭遇巨大的沖擊,這不僅僅體現在外部環境變化上,更體現在學生的心理情感精神狀態中,教育工作者及家長必須要給予學生更多包容和理解,這才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環境,使得學生能夠真正將全部身心投入到學習與生活之中,他們才能夠更好地享受自己的童年時光。
二、務工子弟學校中家校包容存在的主要問題
1.務工父母大多存在家庭素養低和家庭教育能力低,難有包容觀念
(1)務工父母大多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存在指責型和完美型的性格特征。自身特別害怕被否定、對身邊他人評價極度敏感,容易指責孩子或糾正孩子來推卸責任,使孩子失去了表達自己。壞情緒形成惡性循環,孩子會有兩種極端結果:趨同或者背理。一種是與父母相互苛刻難以享受平和生活。另一種可能與父母相反的性格特點來保住自己渾身毛病,以此成就指責型父母。例如,據上海市少管所對137名犯罪青少年的調查表明,一些犯罪青少年中,家庭主要成員作風不端,有劣跡行為的占相當大的比例。著名的德國教育學家福祿培爾曾說: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這話很富哲理性,深刻地說明了家長在子女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和肩負的重要使命。孩子需要的是自信勇敢!良好的孩子需要一個內心自信穩定以及包容溫和堅定的父母!
(2)務工家庭還存在著一個家庭結構性的缺失,母親焦慮,父親缺位。兒童心理學家杜布森在《養育女兒》一書中說:孩子的自我價值和自信,都和他與父親的關系直接相關。每個成長中的孩子都是一張白紙,父親則是那個決定孩子內心是什么圖案的人。一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正的父親,在塑造孩子的思維時,方式是潛移默化的,在孩子犯錯時,卻可以很直接地把孩子拉回正軌。同樣,4~6歲的孩子,父親的陪伴非常重要,這個年齡段,父親的一句話勝過母親的50句話。在一個家庭里,父親是孩子的榜樣,父親的格局決定著孩子將來能抵達的高度。父親又是孩子的人生樣板,父親的思想觀念,決定著孩子一生的品行。
(3)務工父母學習認知的局限性。什么是學習?向誰學習?學習什么?當下的學習是多元化學習,全方位體驗的學習式。聽課、看書、探究、實驗、冒險、旅行,參加體驗營活動等等都是學習。最好的學習是體驗,最好的體驗是參與其中,樂在其中,成長在其中。這樣的學習,才會讓未來有無限可能。發現身邊的學習資源。除了像書,老師、同學,身邊的一草一木,一切的人與事物都是學習資源。光線在明暗,風景在流動,環境在改變,都是可以學習的資源。不是只有上學才叫學習。上學,是學習;學習,絕不止是上學。真正的學習不是局限在學校,而是人人皆老師,事事皆案例,處處皆課堂,無時無地不可學習。
2.教師未能形成正確的家校包容觀念
家校包容中教師起到了絕對主導作用,教師在學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應該利用自身教育能力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確保學生能夠在家庭和學校中獲得同樣包容寬松的成長環境。務工子弟學校的家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且工作較為辛苦,這使得他們較少關注學生的成長問題。教師必須要為家校包容制訂科學的實施原則及可行的實施計劃,引導家長有效參與其中。但目前很多教師積極性較差,未能形成正確的家校包容觀念,影響到學生家長的參與及配合。
3.家校包容的方式相對單一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與通訊技術的高速發展,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渠道不斷拓展,家長會、電話、微信、家訪等等渠道都能夠幫助教師和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整體狀態,進而為家校包容的全面落實提供有效支持。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大部分教師依然采用電話、家長會等傳統方式進行交流,家長既無法全面了解學生在家的全部情況,學生家長也不知道該如何入手實現家校包容。而且家校包容主要關注了學生出現的問題,卻未能考慮到學生的優勢,這也不利于揚長避短促進學生成長。
三、九年一貫制務工子弟學校家校包容的發展路徑
1.轉變認識,構建科學家校包容體系
家校包容對務工子弟及其家長的融入具有非常重要意義,作為九年一貫制務工子弟學校,學校管理者與教師應該對此保持高度重視,積極普及包容管理理念,加強教育宣傳工作,幫助更多進城務工人員了解和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進而在教育過程中積極引入理論。在此基礎上構建起科學的家校包容教育體系,合理分配教學資源,通過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對學生展開包容教育,所有人圍繞著正確方向展開分析研究。
首先,要有觀念的轉變。有個案例:有個男孩出生在一個小島漁民家庭,父親是外海撲撈或海產養殖,母親是家庭主婦,可以說男孩一直在父母“望子成龍”的觀念中成長著。父親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一心就想讓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學,一年到頭沒幾天在家里,而在家里只關注孩子的分數,電話里與老婆溝通的都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媽媽與孩子溝通的也就是分數,孩子缺乏情感的連接和精神上的滋養。在父母大人的眼里,男孩應該是順理成章地考個好高中,再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一家人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隨著男孩的逐漸長大,他變得叛逆了,再也不跟父母溝通,更不聽父母的要求了,漸漸家里沒有了歡笑,沒有了安寧。初中階段,孩子沉溺于手機游戲,成績越來越下沉。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就在于男孩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素養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他們一直用超期待的思想教育著孩子,卻不知不切實際的期待對孩子來講是一種多么大的傷害。
2.改變溝通模式,提升溝通效率
包容管理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更是學生家長的重要使命。因此學校方面應該積極建立溝通渠道,一方面彼此了解學生們在校及在家期間的狀態與表現,另一方面就包容管理的落實展開實時深度交流。教師要充分利用語音、文字、視頻等方式與家長建立聯系,確保經常交流,全面提升溝通效率,實現教育效果的全面提升。
(1)在家庭與學校的配合方面,激發務工家長主動溝通能動性。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有專業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論方面往往比務工家長高出一籌,教師教育過的孩子成百上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務工父母一輩子才養活一兩個孩子,眼界難免狹窄;教師能夠從幾十個學生的比較中鑒別孩子的優缺點,而我們家長卻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判斷和評價往往容易偏頗。務工家長要支持配合學校教育包容管理工作:歡迎務工家長到學校拜訪老師,主動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實際情況和表現,有助于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和同步性。建議家長最好每個月到學校去1次,了解一下孩子的情況。引導務工家長向學校正確的教育觀念靠攏,學校是教育機關,有上級指導,學校開展的教育活動一般來說都是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進行的,體現著正確的教育原則,因此引導務工家長向學校的教育觀念靠攏,主動改變教育觀念,與時俱進。引導務工家長虛心向老師請教,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一般來說,教師的教育經驗比家長豐富,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因此務工家長虛心向老師請教,不但可以學到很多教育方法,還可以借用學校的力量教育孩子,包容相長,就更能一致性看到孩子的學習整體客觀狀況,從而形成一個合力,讓家庭育人培養好孩子與學校教育培養好人才形成共向合一的成果。
(2)家校包容管理,讓家庭教育主動配合學校教育,讓學校教育主動指導家庭教育,彼此相互促進、形成合力。只有如此才能順利地完成育人的艱巨任務。如果“各吹各的調”,互相矛盾,教育力量就會抵消,甚至造成孩子思想混亂,無所適從。這就如同雕刻大理石,如果大家都按自己想象中的形狀你一鑿、我一鑿,誰也不顧誰,這塊大理石就會成為一塊廢料。只有大家都按同一藍圖去雕刻,大理石才會成為一個美麗的形體。因此,這就要求家庭、學校教育孩子時,要統一認識、統一步調、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3.推動民主教育,提升學生熱情
當前很多務工子弟剛剛進入城市會出現畏懼、自卑等心理,相對強勢的教育管理很可能會在學生心理上雪上加霜。因此,教師要借助包容管理理念推行民主教育,使得學生能夠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獲得更多發言權,有效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全面提升學生參與教育活動的積極性,推動務工子弟更好地融入環境并保持持續發展。
推動民主教育,降低我們育人的錯誤率。沒有情緒安全就沒有情緒誠實。讓學生相信我們是愛他們的。當我們和別人聊天時總被打擊或說教時,那下次我們也沒有聊天的興趣,更何況是孩子呢。如果不想孩子回家以后把自己“鎖”在自己的世界,如果不想讓孩子和我們越走越遠,那我們就不要把訓斥和不屑掛在嘴邊。對他們的話題多一些興趣,對他們的錯誤多一些寬容,學會孩子氣般的創意溝通,多一份幽默。不要總是責問,不要為了取悅別人的期望而把壓力轉給孩子,而是要關注解決問題的辦法,透過表象,看本質。關注問責會帶來逃避責任,要讓孩子敢說,愿意說。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綜合素養,并能正確運用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僅能改變學生和孩子,而且也改變著我們自己。
家校包容管理,就是我們老師與學生,我們父母與孩子做朋友,創造和諧的學校和家庭環境,讓學生和孩子在平和的狀態中學習到老師和父母雙方的欣賞和鼓勵,完成自我教育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姚姚,高彥.外來務工子弟學校初中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5(2):211-212.
[2]張愛娟.基于融和教育視角的外來務工子弟教育探索[J].長三角(教育),2012(11):86.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