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錦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美育中的滲透并非“單行道”,而應在多個“軌道”上闊步向前:不僅是直面說教,也是情境滲透;不僅是理論灌輸,也是活動強化;不僅是技能技法,也是品性滋養。中小學美育教師,應該將優秀傳統文化和優秀革命傳統的“養分”化入學生的心里,在學科中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此打造多姿、厚重、理想的美育新時空。
關鍵詞:傳統美德,情境滲透,活動強化,品性滋養
長期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中小學中的滲透常常飽受“說教”之詬病。的確,直面說教、單項灌注、純技能技法,總是試圖以一種直接的方式強行植入學生的頭腦中時,學生就會本能地“反抗”——這種“反抗”不是針對中華傳統文化,而是其進入和滲透的方式太過強硬,太過棱角分明。其實上,任何文化的滲透都可以是溫潤的、自然的、潤物細無聲的,中華傳統美德的浸潤更應如此。
一、不僅僅是直面說教,也是情境滲透
不難發現,一些教師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中,總是直面說教:一定要知禮儀、孝父母、圖回報、善感恩;一定要懂得仁、義、禮、智、信、忠、孝,并在現實中行以成之。這樣的理論灌注由于太過直接,自然不會在學生的心中留下什么刻骨銘心的印象,因而不值得提倡。鑒于此,教師應營造濃濃的情境氛圍和美育課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親近傳統文化、接受傳統美德并內化為自己的精神鈣質和情感“維他命”。
比如,可以組織學生演一演《尊老愛幼小品劇本:公交車小風波》:車上,甲、乙、丙三人都在車上。甲站起來的時候碰到了老人乙,乙的老花鏡掉地下了。丙趕緊把老花鏡撿起來,但甲和乙已經吵起來了:“你賠你賠……”“我不是有意的……”最終在丙的“停停停……別吵了……少先隊員一定要尊老愛幼嘛……”中平息了“戰爭”……輔導員最后上場了:“同學們,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承這一傳統美德,你的心才會更美,才會無愧于新時代。”
不僅是小品劇,還可以是校園心理劇,團體情景劇……只有能讓中華傳統美德“活”起來,融進孩子的靈魂深處,教師都可以大膽一試。引領學生沉浸在這樣的情境場域中,中華傳統美德是迷人的,其滲透和潤澤方式是迷人的,以此相關的學習歷程也是迷人的。假以時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復蘇”、優秀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被“吻醒”、傳統節日和民歌民謠中的精神養分滋補學生,何樂而不為呢?
二、不僅僅是理論灌輸,也是活動強化
僅僅給學生講清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是不夠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滲透到具體的活動中,讓活動成為學生內心成長和品性純化的跑道和臺階。的確,美育課堂也罷,傳統文化大講堂也罷,不能僅僅沉湎于單項的理論灌輸中,而應和活潑的活動聯系在一起,這才是強化學生印象和體驗的應有之義。
比如,可以多渠道地組織在美育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活動,如“弟子規”讀后感演講活動、“立德樹人”主題隊會、猜燈謎活動、“走進中華傳統文化主題隊會”“春聯、剪紙、年畫、廟會、戲曲”知識競賽、“中國傳統節日”知識競賽等,從中學生了解到禮儀美、行走美、見面美、入座美、服飾美等。還可以從參觀中“尋美”、從活動賽事中“比美”、從時事慶祝中“聽美”、從影視書報中“看美”、從歷史的回聲中“鑒美”等。
所有這些都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都從美育的角度出發,都從文化育人的落腳點著眼,使學生在活動中生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知、理解和內化,有利于將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養分”化入學生的心里,有利于在學科中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教師和學校打造多姿、厚重、理想的美育新時空。
三、不僅僅是技能技法,也是品性滋養
在時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的大潮中,我們發現,一些學校或班級總是以學生背會了多少古詩為檢測手段,以知曉了《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中名句的數量為評級依據等。這樣的純技能技法考核該到了予以擯棄的時候了。的確,如果傳統文化不能內化為學生的精神養料,如果經典作品不能純化學生的品性道德,那么,即使學生“學富五車”也是得不償失的。新的時代背景和課改視角下,我們一定要反思:“為什么學生背誦了那么多的經典名句、詩詞佳句、文學常識,但其文學素養還是單薄得可憐?其構筑精神大廈的基座還是那么脆弱、蒼白和似是而非?”[1]
基于此,傳統文化課堂不僅僅是“知道課”,不僅僅是技能技法,不是死背,而是活用;不是守舊,而是創新,而是注重品信滋養。如“仁、義、禮、智、信、忠、孝”在頭腦中熟記,更重要的是內化為信念,外顯于行動,如此,讓學生由“不敢、不習慣開口”到“自然問好”,再到“成為習慣并樂于行動。”[2]
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美育中的滲透并非“單行道”,而應在多個“軌道”上闊步向前:不僅是直面說教,也是情境滲透;不僅是理論灌輸,也是活動強化;不僅是技能技法,也是品性滋養,通過“無痕”教育,通過學科與美育,學科與傳統文化的糅合,使學生的道德認知和道德生成變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以此讓學生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沐浴中得到多重鍛造與滋養。
參考文獻:
[1]王積忠.經典滋養,不是單軌道[J].中小學德育,2016,(12):16.
[2]林巧霞.讓禮儀成為學生的生命自覺[J].中小學德育,2015(9):77.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159《學校美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系列論文之一。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