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陜西省農業廳廳長文引學"/>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本刊記者 / 李承明
特色產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
——專訪陜西省農業廳廳長文引學
本刊記者 / 李承明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戰的治本之策、根本之舉。近年來,陜西按照中央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和“五個一批”“六個精準”的總體要求,因地制宜布產業、精準施策興產業、三產融合強產業,充分挖掘產業增收潛力,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有力促進了我省貧困地區扶貧產業發展和貧困群眾持續增收。今年6月2日,全國農業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經驗交流會在陜西延安召開,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汪洋對陜西產業扶貧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陜西當前產業扶貧取得了一定成效,探索出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但還存在哪些困難和挑戰?下階段產業扶貧還有哪些重點工作?本刊專訪了陜西省農業廳廳長文引學。
西部大開發:產業扶貧基礎是產業,近年來,陜西在布產業、興產業、強產業,推動產業覆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文引學:產業扶貧,脫貧是目標,產業是基礎。我省地域南北狹長,氣候差異大,產業資源豐富,產業扶貧具備了一定條件,但要做大做強產業,提高產業覆蓋度,惠及更多貧困群眾,關鍵是讓更多的產業要素向貧困地區聚集集中,并形成聚集效應。
首先是做大做強已有產業。陜西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立足貧困地區已有產業,開展了品質提升工程。實施了“百庫工程”、“初加工惠民工程”等重大項目,狠抓冷藏、保鮮、分揀、干制等初級加工環節,促進農產品就近加工轉化,生產出高附加值的優質產品,拉動小產業做大、大產業做強。以22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縣建設為載體,推動生產、經營、產業三個體系轉型升級,優化農產品供給體系,提升農業現代化整體水平。同時,緊緊圍繞園區提檔升級,突出抓好園區全產業、多鏈條開發,建立覆蓋362個省級園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及動態化信息管理系統,組織洛川縣、楊凌示范區申報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功能聚集、融合、拓展、延伸的綜合載體,持續放大現代農業園區示范效應,帶動產業發展和貧困戶增收。
其次是合理布局適生產業。陜西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市場導向,不斷優化特色產業布局,在56個貧困縣確定了2大類8種主導產業和5大類27種小眾產業。今年,在貧困縣平均每縣安排農業專項資金近1000萬元,引導貧困縣因地制宜、長短結合優化產業布局。秦巴山區重點發展茶葉、生豬、獼猴桃主導產業,培育食用菌、特色養殖、高山蔬菜等小眾產業;六盤山區重點發展矮砧蘋果、奶畜、蔬菜主導產業,培育特色經濟林、中藥材等小眾產業;呂梁山區重點發展山地蘋果、肉羊、紅棗主導產業,培育馬鈴薯、設施蔬菜等小眾產業。

陜西省農業廳廳長文引學調研蘋果產業扶貧工作

獼猴桃變身扶貧“奇異果”
另外就是培育發展新型產業。陜西產業扶貧,既立足農業,又跳出農業,在優勢資源開發、多層次產業發展上拓思路、做文章,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林下種養、光伏產業和電子商務等新型產業,拓寬群眾脫貧增收路徑。創建了寶雞、漢中、宜川等11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及太白、佛坪等6個省級旅游示范縣;開發休閑農業“漢農閣”手機智能APP,以新產業新業態催生新消費新需求,西安市啟動建設2個葡萄產業加工酒莊,舉辦休閑農業推介活動20余場,帶動全市農產品加工經營收入達到260億元,實現休閑農業經營收入13.6億元;結合陜北、渭北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的自然優勢,開工光伏扶貧項目37個、26.6萬千瓦,建成裝機10.5萬千瓦;打造了定邊、嵐皋等19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在南鄭、漢陰、柞水等12個貧困縣啟動電商扶貧工程,其中武功縣、禮泉縣農產品電商進入全國50強縣。
西部大開發:陜西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創新利益聯結機制上有哪些創新做法?
文引學:陜西堅持一手抓主體培育,一手抓利益聯結,將貧困群眾精準嵌入產業發展鏈條。
一方面,在貧困地區持續推進“十百千萬”工程,大力培育發展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新型職業農民,加快形成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產業經營體系,努力實現貧困縣“一業一龍頭”“一村一主體”。今年,在56個貧困縣新建扶貧產業園1136個,新增農業龍頭企業148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928家。同時,充分發揮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作用,整合42家省屬企業以及51家駐陜央企,組建9個國企“合力團”助力9個市產業脫貧,持續推進民營企業“萬企幫萬村”行動,強化主體帶貧作用。
另一方面,將帶動貧困戶作為承擔產業脫貧引導資金項目、申報認定明星企業、示范合作社的前置條件,鼓勵支持經營主體積極探索訂單生產保價回收的“訂單式”、就近就業務工增收的“勞務式”、入股分紅保底收益的“股份式”等為主要內容的多種利益聯結機制,總結形成了資金變資本的“五位一體”模式、盤活資產的“三變”模式、輸血變造血的“黨支部+”模式、利益共享的“果園托管”模式、企業帶農戶的“先借后還”模式、政府建平臺的“項目超市”模式、多方受益的“小額貸款+”模式、財政投資股份化的“折股量化”模式等8大模式。目前,全省有3萬多個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帶動24.8萬戶貧困戶發展產業,約占需要產業脫貧戶數的60%。
西部大開發:當前產業扶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哪些困難和挑戰?
文引學:首先,產業扶貧任務依然很重。全省產業脫貧對象為39.6萬戶、124.5萬人,均超過全省貧困人口的一半。產業扶貧是其他扶貧措施取得實效的重要基礎,通過健康脫貧、教育脫貧、移民搬遷實現脫貧的貧困戶,依然需要發展產業來保證持續增收和穩定脫貧。我們產業脫貧作為“八辦兩組”之一,要用全省十分之一的扶貧力量,完成超過二分之一的脫貧任務,可見任務之艱巨。
其次,產業扶貧難度依然很大。布局產業、發展產業需要有一定的自然稟賦、生產條件、基礎保障、基本素質和市場需求,而大部分貧困地區自然條件較差、交通不便,不僅基礎設施滯后,產業發展也較為落后,特別是貧困人口文化水平較低,缺乏技能,有些人甚至安貧樂道,最需要發展產業脫貧,而又最不具備發展產業的條件。特別是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推進,剩下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更是堅中之堅、難中之難,實現產業脫貧需要付出更為艱巨的努力。
第三,產業扶貧見效慢風險大。產業脫貧不僅要花錢,最根本的是要掙錢,特別是產業發展本身周期長、風險大、利潤薄,既要如期完成2020年脫貧任務,又要保持定力,持之以恒,解決2020年之后長期穩定脫貧的問題。產業扶貧面臨較大的自然風險、疾病風險和市場風險,特別是目前農產品價格波動加劇,供求趨勢預判分析難度大,賣難問題突出,市場風險規避困難,加大了產業脫貧的難度。
西部大開發:現在距離年底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在接下來這段時間里,陜西產業扶貧還有哪些重點工作要做?
文引學:2017年很快就要過去了,時間很緊、任務很重,我們既要迎來全省脫貧攻堅的“國考”,也面臨著全省產業扶貧的“省考”,為了把年底有限的時間用好、用實、用充分,我們對標責任清單,在一個月前就啟動實施了“產業扶貧百日行動”,著力推進“六大措施”。一是補產業。對貧困村、貧困戶的產業覆蓋情況進行一次回頭望,對有產業基礎和市場前景的進行“擴規模”,對尚未形成產業的進行“補空白”。二是促銷售。重點抓好兩件事。一個是集中組織特色農產品大營銷活動,近期,我們利用洛川蘋果國際博覽會、眉縣獼猴桃世界大會以及剛剛召開的楊凌農高會進行了我省特色農產品的展銷和推廣,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們還將利用12月份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陜西特色農產品展銷季”活動進一步讓陜西農產品走出陜西、走向全國、飛向世界。另一件事是建設電商平臺,發展網絡銷售,推動線上線下結合,實現年內每個有條件的深度貧困村電商銷售平臺全覆蓋。三是抓到戶。著力做好資金與項目的銜接,對已經到戶的項目,加快實施進度;對項目未覆蓋到村到戶的,定項目、定資金、定幫扶人員,逐戶落實;對不具備承擔項目條件的貧困戶,通過集體經濟組織、政府墊資入股等方式嵌入有新型主體帶動的產業鏈條。充分發揮剛剛建成的技術服務“110”平臺的作用,夯實技術幫扶責任,將培訓重心下移,引導專家、能人到一線的大棚、養殖場抓實訓。四是抓“三變”。集中力量做好4個脫帽縣和1261個脫貧村“三變”改革的組織和指導。同時,推進11個深度貧困縣集體經濟改革。開展其他貧困縣每縣3—5個貧困村的改革試點。五是抓保障。加快資金投放進度,推動省扶貧產業基金與省農業擔保公司協同作戰,撬動金融資本投入產業扶貧項目,補足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充分發揮國企“合力團”、民企“萬企幫萬村”作用,動員更多的社會團體、資金投入產業扶貧。六是抓服務。繼續組織好百名下鄉干部的幫扶,改進工作方式,調整工作重點,在解剖麻雀、培育典型的同時,圍繞產業怎么發展、三變怎么搞、集體經濟組織如何建等重點任務,以今年4個摘帽縣和11個深度貧困縣為重點,重新調配力量,有針對性地搞好服務和指導。
西部大開發:產業扶貧任務重、需要的錢多,請問農業廳是如何籌措產業扶貧資金的?
文引學:省農業廳作為產業脫貧的牽頭單位,為了有效解決產業扶貧資金問題,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籌措:
一是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
落實省政府扶貧資金切塊要求,創新資金管理方式,設立了產業扶貧引導資金,切塊下達到縣,把產業扶貧項目審批權和實施權下放到縣,賦予縣級更多的自主權,提高資金指向性和精準性。今年,全省已下達涉農資金100多億元,其中省級農業專項資金切塊下達近6億元。
二是組建省扶貧產業投資基金。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組建省扶貧產業投資基金,基金總設計規模800億元,財政資金作引導,其余資金按照1:4比例市場化籌集,支持貧困縣區發展扶貧產業、培育扶貧主體。7月初,舉辦了基金運營啟動儀式,組織簽訂了基金委托管理協議、多層面的投融資合作協議。7月底,協調省財政先期注資5億元。8月份,在組織市縣申報和專家評審基礎上,建立基金項目庫,涉及農業、林業、加工、電商物流、鄉村旅游、光伏等7大類180多個項目。9月份以來,按照“每10萬元帶動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標準,已確定立項總投資1.1億元,多個市縣子基金正加緊籌建。
三是用足用好金融支持政策。把政策性銀行融資、中央小額信貸貼息、農業擔保基金擔保和農業保險補貼等支持政策,集中捆綁投向貧困地區,形成多元投入格局。上半年,全省貧困戶個人存量貸款33.8萬戶、余額175.8億元,其中扶貧小額信貸16萬戶、65億元,申貸獲得率達到93%。“兩權”抵押貸款余額6.47億元,同比增長88%。省財政新增3500萬元用于貧困縣農業保險補貼,部分地市開展了蘋果收入保險、花椒價格+氣象綜合指數保險、茶葉低溫氣象指數保險、蔬菜價格指數保險等創新險種的保險。
四是引導社會力量投資產業扶貧。9個國有企業“合力團”通過出資+地方政府入股,在當地組建產業扶貧公司、扶貧基金平臺等聚焦發力產業扶貧。目前,已對接扶貧項目134個,預期投資過百億元,已完成協議簽署66個,其中已開工建設34個,其余68個項目正在調研推進。漢中合力團出資5000萬元在佛坪縣組建了陜西產業扶貧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商洛合力團建立了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延安合力團投資建設了蘋果示范基地、實施了油田伴生氣利用項目,咸陽合力團引入秦寶肉牛繁育基地產業化項目和光伏發電項目,其他合力團也在加快投資進度。同時,積極實施“萬企幫萬村”行動,截至9月底,共有613家民營企業參與產業扶貧,投入資金13.58億元,實施項目94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