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子洲黃芪”到陜西中藥產業發展
建議人
陜西省政府參事
劉少明 胡夢琪 雷一鳴 蔣惠莉
黃芪,既是中藥材,也是保健品原料和滋補食材,含黃芪成分的中成藥達200多種,上市保健品160多種。中國是商品黃芪唯一的產地和出口國,國際市場對優質高端黃芪的強勁需求,為子洲黃芪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為找準全省中醫藥產業發展癥結,陜西省政府參事室成立課題組,先后到陜西部分市縣和云南“云三七基地”、湖南衡陽等地開展調研,并把“子洲黃芪”作為重點,進行了認真剖析。
找準特色 打造“子洲黃芪”品牌
子洲黃芪以條粗長、皺紋少、質堅而綿、粉性足、味甜、色鮮、質優而聞名全國,并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經省生物醫藥重點實驗室檢驗,甲苷含量達0.16%(全國平均數0.05%),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0.11%(全國平均數0.02%),原生態生長,各項指標都明顯高于國內其他產地黃芪。銷售價格一直全國最高,具有指導全國黃芪價格走勢和定價權。遠銷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地區。
種植戶認可 穩固產業發展基礎
黃芪產業是子洲的傳統產業,當地有著1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和豐富的種植經驗。子洲縣委縣政府堅持把黃芪產業打造成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農業增效、農民致富的特色產業,制定了《子洲縣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5)》,引導全縣群眾大力發展黃芪產業,全縣上下共識已經形成,群眾積極性空前高漲,為進一步做大做強黃芪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企業帶動 專業合作社示范引領
子洲縣委縣政府積極引進國內知名中藥制藥企業和中藥材加工企業在子洲建立藥源基地,通過基地加農戶,不斷推進產業化、規范化發展。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做強做大,積極扶持種植專業村、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縣上通過實施萬畝優質黃芪基地建設項目,將進一步增強農民把握市場的能力,降低農民種植風險,帶動農民增收,同時也體現了中藥材種植的扶貧優勢,加快了貧困群眾脫貧步伐。
政府支持 提供產業鏈式服務指導
子洲縣從產業上游就開始狠抓黃芪的品質工作,免費為農民提供優質種子,規劃適宜種植區域等。縣中藥辦和龍頭企業根據黃芪栽種規范下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科學種植,并開展技術培訓、交流和服務。縣政府主動與清華大學藥學院合作,開展子洲黃芪道地性以及基因技術等研究,鞏固市場地位,延伸產業鏈。為進一步擴大“子洲黃芪”品牌影響力,今年9月舉辦了“中國-子洲黃芪高峰論壇”等系列活動,助力子洲黃芪產業發展。
目前陜西獲得國家地理保護標志產品的中藥材共10個,除子洲黃芪外,周至山茱萸、耀州黃芩、商洛丹參、略陽豬苓、略陽杜仲、漢中附子等也已初具規模,但存在的一些共性的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缺乏科學規劃
對獲得國家地理保護標志性產品認證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認證地區沒有抓住中藥材發展大好機遇,乘勢而為,沒有科學規劃本地區中藥材產業發展,形成規模化、產業化格局,多數表現為小、散、低,難以在區域乃至全國形成有影響、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產業鏈短小弱
缺少高端集群平臺和影響力較大的龍頭企業引領帶動
較少有國內大型藥企入駐建立基地,龍頭企業小而弱,合作社市場主體地位不強。中藥材加工粗放,開發利用低,產業鏈短且多集中在中上游原藥外銷。
藥材市場頹靡
省內中藥材批發市場不斷萎縮前景堪憂
西安萬壽路中藥材市場搬遷后,人氣短時間內難以聚集,在全省已不能形成較大影響,各市縣中藥材市場更是少而小。中藥材主要依靠河北、山西、廣東等省外市場出口到日本、東南亞以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以前家里有點橘子皮就能換點零錢,現在農民種些中藥材,出手都很困難,藥材市場的問題應引起足夠重視。
科研力量薄弱
中藥材產業發展的科技相關研究有待加強
因缺乏系統的安全性評價以及適用人群研究,只能用在保健品配方,不能用于食品。認證地區普遍缺乏種質資源保護意識,種植技術缺乏規范,采收加工技術粗放,等級標準認定指標不一,影響了中藥材的整體定價。
統籌管理混亂
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缺乏統一協調機制
陜西中藥材產業涉及管理部門眾多,沒有明確主管部門,缺乏統一協調機制,各部門之間各管一段,上下游產業鏈之間信息不通。市級中藥辦設置五花八門,商洛設在市林業局,漢中并入市發展局突破辦,省上若召開相關會議,會議通知都不知給誰發。

子洲黃芪被確定為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工人在車間里加工黃芪
理順體制
統籌引導 提升產業定位
建議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省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增加中藥產業發展職能。明確省、市牽頭部門,理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應進一步明確中藥材產業定位,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釋放 “秦藥”品牌影響力。
加大投入
同時提升資金、政策和技術扶持力度
一是建議由省財政設立中藥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引導、扶持中藥種植和生產企業、科研單位的中藥材上下游產品種植、開發和市場投放。整合項目資金,對中藥材種植加工領域進行重點扶持。二是加大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中藥大品種的集中采購力度,優先推薦進入醫保目錄和基本藥物目錄。辦理一般納稅人認定,享受農產品抵扣政策,免征、減征藥用植物和初加工企業所得稅。加大對申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企業的資助力度。三是制定道地藥材地方標準和種養殖、檢驗、加工的行業標準。重點支持中成藥企業、中藥飲片廠、中藥成分提取企業修訂藥品GMP改造目錄。扶持并幫助省內中藥飲片廠盡快通過GMP認證。

子洲農商銀行支持的黃芪種植基地
深度開發
多措并舉 做強市場主體
一是打造“科技領先、產業領先”的集產、學、研于一體的中藥產業園區,形成產業集群。二是鼓勵園區內企業實行公司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原材料供應模式,鼓勵園區內企業與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效對接,引導園區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有效合作。三是吸引更多國內外大型藥企建立中藥材基地。鼓勵和扶持通過土地流轉,參與規模化發展和規范化種植。加快培育中成藥生產企業,對知名傳統品牌深度開發、擴大市場份額。
打造品牌
形成現代化中藥材流通大市場
盡快完善原西安市萬壽路藥材市場發展規劃和服務功能,形成集貿易、展示、產業孵化、物流于一體的大型綜合市場。以重點產地為中心,建設集初加工、包裝、倉儲、質檢、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配送的倉儲物流中心。有效聯結陜西自貿區,建立中藥產業服務園區平臺和特色服務貿易出口基地,使“秦藥”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助力扶貧
培養人才 發揮中藥材種植脫貧優勢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出臺有力的政策措施,使中藥材產業真正成為壯大縣域經濟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加大貧困家庭有一定基礎的中青年參加中藥材種植、加工、技術培訓力度,助力脫貧攻堅,充分發揮中藥材種植脫貧優勢。
創造效益
建設多功能中藥園區 推進產業相互融合
建設道地藥材健康養生基地,推動中醫藥與旅游產業有機融合,帶動旅游、文化、養老、農家樂和藥膳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創造相當數量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