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
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C語言課程改革實踐
張曉東 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產生,把教師從繁重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同時也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教師可以利用優質的網絡教育資源讓學生在課前完成知識的積累,再通過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形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吸收,最后,通過課后作業鞏固知識。而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特點恰恰需要這種先進的教學模式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翻轉課堂教學改革 C語言
當今社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移動設備迅速更新,不僅讓社會經濟形式發生了變化,在教育界也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2012年被稱作我國的慕課元年,隨著慕課、微課等資源越來越大眾化,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各大高校流行起來,在線學習模式已經成為信息時代學生學習和更新知識的重要途徑。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是將在線視頻學習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混合式” 學習方式。翻轉課堂不是簡單地利用慕課、微課等教學視頻取代教師,也不是單一的在線課程,更不是學生孤立地學習。相反,翻轉課堂是一種增加師生間互動交流和培養學生個性化的手段,以學生為核心,混合了直接講解與建構主義學習。翻轉課堂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使學生能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這種教學模式是符合人類認知規律的。
C 語言程序設計是高校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該課旨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傳統的C 語言教學中,往往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只關注教師的“教”,忽略了學生的“學”,難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只關注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的目標;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使部分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進度。
從當前C語言課程教學的實踐來看,由于其具有大量的概念、算法以及語法規則,傳統的教學方法側重逐個講授基本語法以及知識點,所選案例也大多用于語法規則的驗證和說明。這種教學方法往往使學生對于知識吃不透、也很難靈活運用所學的語法與算法知識,導致教學效果不好。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活動,通過學生課前自學,找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通過學生和教師的分組討論,教師對關鍵知識的講解來解決課前學生所遇到的問題;最后,通過上機實驗驗證來解決問題。整個過程使得學生的角色變成自覺的學習主體,而教師的角色上升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和指導者。
教師根據C語言課程標準,為學生下發學習任務單,其中包括任務名稱、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學習的網絡資源以及學習完成后練習題等。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的循環結構為例,學習任務單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循環結構學習任務單
翻轉課堂的關鍵在于通過組織合理的課堂活動完成知識內化。教師首選需要對學生的課前學習效果進行測試,再根據測試的反饋結果,花10到15分鐘的時間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例如,大部分初學者經常會在while循環漏掉循環變量的自增或自減而導致程序出現死循環的問題。然后在按預先設計的問題進行討論。例如,在for循環中,步長不為1時,如何表示步長的變化?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和答疑。最后,教師對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進行總結提煉,并根據所學內容布置本節程序設計題目。
課前的自主學習、課堂測試和教師答疑,學生已經掌握了大部分知識。但要將知識完全消化并靈活運用還需要教師再布置一些拓展任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選擇不同層次的拓展任務,以滿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要求。
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采用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后,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從原來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對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可以重復利用或選擇利用教育資源,直到掌握為止,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1]朱鴻鵬.普通高校教學信息化分析探討[J].計算機時代,2014(08).
[2]李燕君.翻轉課堂模式下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J] .計算機教育,2014(20)
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2016年度科研項目“基于MOOC的翻轉式課程教學設計與實施研究”(批準號:YB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