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戰軍 江西宜春學院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面向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案例探索
易戰軍 江西宜春學院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以提升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實戰能力為目的,闡述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思路,結合案例---服務地方經濟的花木互聯網實踐平臺項目剖析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機制的特征,提出健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強化創新創業實踐、改革創新創業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師資培養的重要性。通過案例說明近年來在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思路。
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 案例 計算機專業 實踐平臺
2015年5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
通過加強創新創業實踐體系與高校教學實踐融合機制,建立“服務地方經濟的花木互聯網實踐平臺”項目可以實現集技術開發、大數據分析、互聯網營銷一體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通過平臺可以彌補我校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內容的不足,彌補教學資源的缺乏,使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從課堂教學向課外實踐進行轉變,實現雙(校內、校外)實踐聯動,促進理論教學。
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應以創意、創新、創客、創業為構建思路,通過對接服務地方的實戰項目激發學生的創意;再由創意轉化到實現的技術創新;再通過創客空間對技術創新產品孵化;最后結合生產企業的驗證、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產生創業項目。通過以上“四創”的聯動作用達到以下目標:
1.1 學生可通過服務地方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進行產品研發實戰、團隊建設實戰、互聯網商業實戰,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開始從探究式學習向創新性研究轉變;
1.2 以服務地方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作為新的教學實戰基地,打破專業界限,基于多學科、跨專業的角度發揮實踐平臺的作用,推進高校教學實踐向外部邊際有效拓展,內部結構持續優化;
1.3 通過創新創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可以加強高校“雙師型”教師的聯合培養,增強師資力量;
2.1 完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在體系構建之前,對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能力要求進行分析,分析發現技術能力的培養質量標準非常明確,但缺乏的是結合相應專業能力的創新創業的行業素質能力培養,因此在培養標準上增加了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如表1-1)。

表1 -1 計算機專業學生能力培養表
2.2 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建立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學科專業結構和創業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新機制,建立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國際合作的協同育人新機制,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
我校以校企合作模式實施,讓地方產業、行業協會參與實踐體系的構建,校方出智力,企業出資金,以解決雙方資源的缺乏問題,建成學生能在其上大展身手的“舞臺”。讓學生頭腦中的大多數的新產品的點子變成現實,讓學生產品根據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自身的服務功能以滿足企業的需求。
在服務地方經濟的花木互聯網實踐平臺項目中聯合了農業局、林業局、花卉苗木協會、花卉苗木種植業主,以花卉苗木協會為紐帶,形成了從信息技術開發、先進種植技術指導與培訓、平臺建設與運營、大數據產業人才培養、互聯網營銷人才培養的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產業生態鏈。項目團隊中的人員由計算機、園林、園藝、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廣告設計、互聯網營銷等專業的學生組成,在項目中各專業的學生發揮各自專業能力的優勢,加強學生專業實踐動手能力。
通過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加強學生的專業認知、行業認知、創新創業能力。教學過程由學校企業實行雙主體教學,我校增設了如表(表1-2)中的應用能力培養課程體系,通過課程的學習加強了學生的創新創業的綜合素質能力。

表1-2 應用能力培養課程體系
我校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中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擴大小班化教學覆蓋面,推動教師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運用大數據技術,掌握不同學生學習需求和規律,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改革考試考核內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破除"高分低能"積弊。
我校利用各種資源建成了大學生-創客空間、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和大學生-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基地,同時建好了許多大學生校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不定期舉辦一些校級的創新創業大賽和創新創業培訓,通過參賽,評委對這個項目的點評和分析,包括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發展前景分析,讓創新創業項目得到更多的認可性指導。通過創新創業培訓讓學生在思維上得到進一步訓練,為項目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我校明確了全體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責任和任務。為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學校聘請了各行各業優秀人才,企業負責人、企業工程師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形成我校的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資源庫。
我校出臺了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和服務措施,重點加大支持大學生到新興產業創業的支持力度,鼓勵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設立大學生創業風險基金。主要內容有:
2.7.1 政府政策支持,學校執行支持、地方企業經濟支持為項目建設基礎。學校的財政資助和花卉苗木產業的社會資金均已經落實,這使項目的開展打下了強力的經濟基礎;
2.7.2 通過政府組織了相關的行業協會來我校交流和對接,如市林業局已經組織了市花卉苗木協會與我校對接,并已經組織實施了花卉苗木的互聯網實踐平臺的項目;
2.7.3 人力資源整合到位,綜合性本科高校是智力的綜合體,服務地方經濟的所有人才在高校中都能輕松找到。關鍵是項目團隊的組建,歷練和實戰是學校的短板;
2.7.4 指導教師的師資力量是高校的短板,但有了企業的參與,對高校教師“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有一定的解決。
專業教育體系和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是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二者的融合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由之路。希望本文在“服務地方經濟的花木互聯網實踐平臺項目”的探索和實踐的經驗能對計算機行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參考意義,并對其他領域也有借鑒之處。
[1]劉曉彤,大學生創新創業一體化教育平臺構建和實踐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 年5 月
[2]周靖,面向計算機專業創新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案例探索 計算機教育,2017 年 8 月
[3]任凱,吳冬芹,葉長青 嵌入創新創業的計算機專業教育改革研究計算機教育,2016年12月
[4]肖漢,理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建設研究惠州學院學報2017 年2月
[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