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調研組
轉型升級:新平縣三次產業邁上融合互動發展快車道
《創造》調研組

中共新平縣委書記李永忠(右二)調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南,玉溪市西部,地處哀牢山中段東麓,素有“哀牢山中綠寶石”的美譽。全縣轄6鄉4鎮2街道、123個村(社區)委會、1461個村(居)民小組,戶籍總人口27.5萬人。
近年來,新平縣牢牢把握“產業”這一發展之本、強縣之基、富民之源,以提升競爭力為核心,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努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發展,全縣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新型工業和第三產業蓬勃發展。
新平縣地域遼闊,國土面積4223平方公里,是玉溪市國土面積最大的縣份。境內有豐富的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水能資源、風能及太陽能資源,做強做大三次產業的資源稟賦突出。
(一)氣候資源得天獨厚。新平氣候受海拔高差影響,形成河谷高溫區、半山暖溫區、高山寒溫區三個氣候類型,呈明顯垂直立體氣候。豐富的光照、熱量等氣候資源,為新平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旅游業等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二)水能資源豐富。新平境內共有一江三十二條河流,蘊藏著巨大的水能資源,縣內河流除平掌鄉過境河道谷麻江屬李仙江水系外,其余均屬元江水系。全縣水資源總量為56.7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27.22萬千瓦(含紅河干流),可開發利用裝機容量52.36萬千瓦。
(三)生態環境優良。全縣共有林地面積353萬畝,占全縣土地面積的55.8%,森林面積187萬畝,森林覆蓋率60.96%;草地面積126萬畝。有高等植物219科762屬1402種,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伯樂樹、二級保護植物水青樹、三級保護植物翠柏等。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生態最為典型,為世界同緯度生物多樣化、同類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區,被列為聯合國“人與生物圈”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察站和國際候鳥保護基地。
(四)礦產資源富集。新平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種達37種,占省內礦種的25%,其中,鐵礦石探明儲量5.86億噸,銅礦石探明儲量173萬噸,分別占全省探明儲量的48%和25%。
(五)民族文化絢麗多姿。新平有彝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回族、白族、苗族、漢族等17種民族,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72.7%,彝族、傣族人口占到全縣總人口的65%。花腰傣據說是古滇國王室的后裔,據調查統計,新平境內有4萬多人,約占全國花腰傣人口的80%,是中國最大的花腰傣聚居地,被譽為“中國花腰傣之鄉”。
(六)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新平位于云南省中部,北鄰昆明,南通普洱、西雙版納,東通紅河、文山,西連楚雄、大理,西南通臨滄、保山,是昆曼、昆河高速公路、泛亞鐵路東線、中線等區域性國際大通道的交匯處,具有成為滇中重要交通樞紐的先天優勢。
產業是新平經濟轉型發展的核心支撐。產業興則新平興,產業強則新平強。“十二五”以來,新平縣緊緊抓住省市實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機遇,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為動力,以增強產業綜合競爭力為目標,以縣域經濟、園區經濟、民營經濟為抓手,不斷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三次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
(一)現代農業提速增效。“十二五”期間,新平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加快, 糧食產量均保持1億公斤以上,烤煙提質增效,甘蔗種植優化,蔬菜、藥材擴面增產;累計發放畜牧貼息貸款2.87億元,規模化養殖效益凸顯;柑橘產業發展迅猛,“褚橙”品牌全國知名,核桃、竹子、茶葉撫育管理得到加強,榮獲“中國特色竹鄉”稱號,被列為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示范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土地流轉步伐加快,特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水平大幅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劇增;創建褚橙、貓哆哩等4戶省級莊園,莊園經濟帶動引領作用增強。2015年,實現農業增加值16.9億元,比2010年翻一番。
(二)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堅持工業發展首位意識,積極應對形勢變化,不斷完善扶持政策,企業發展信心堅定,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支撐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園區布局拓展為“一園四片區”,新增規劃面積2538.3公頃,新增入園企業30戶,躋身省級工業園區。堅持以項目為抓手,大紅山“兩礦”、仙福公司等一批重大擴能技改項目穩步推進,箱包制造、耐磨材料等61個項目建成投產,凌諾光電、品益生物等科技型企業異軍突起。中小微企業培育壯大,仙福公司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榮獲“云南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先進縣”。2015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2.5億元,比2010年增71.9%。
(三)商貿旅游業迅猛發展。“兩山一谷”旅游文化產業總體格局初步形成,縣城旅游功能進一步完善,民族文化產業園基本建成,順利收購磨盤山景區經營管理權,開發建設步入正軌;戛灑旅游小鎮盤活提升改造成效迅速顯現,成為玉溪市旅游發展新亮點,哀牢山景區景點設施不斷完善,“哀牢山—紅河谷”成為全國“精品自駕游線路”。旅游產品不斷創新,冬季養生避寒項目啟動實施,鄉村旅游提檔升級步伐加快;產業融合發展成效初現,褚橙、桔荔等莊園旅游成為時尚;花腰傣文化題材電影《花腰戀歌》在人民大會堂成功展映,旅游文化宣傳營銷高位推進,榮獲“中國最具特色生態旅游名縣”“中國最美休閑度假旅游名縣”等榮譽。2015年,游客突破240萬人次,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50.5億元,比2010年增2.4倍。
“十三五”時期,是新平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關鍵期,是新平提升發展質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期。“十三五”期間,新平將深入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及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把新平建成“云南重要的現代礦冶及精深加工基地、生物資源加工基地、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強縣、云南重要的特色民族文化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云南民族自治縣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排頭兵”發展定位和“一核三極三帶”發展布局,堅定不移實施“產業強縣”戰略,以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增強活力為目標,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融合發展。

仙福公司
(一)做特做強第一產業。農業是新平經濟的重要基礎,農業強則新平富。“十三五”期間,新平將以平者綠色經濟帶和建興、平掌為重點,大力完善農田水利配套設施,以漠沙、戛灑為龍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優化結構和布局,突出生態品牌,加快形成一批特色農業產業帶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構建高產、優質、高效、綜合、安全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著力實施“3個10萬畝”和“新增3個10億元”工程,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不斷加快發展生態多樣性特色農業產業,大力發展畜牧業,加大品種改良,加快專業化、規模化養殖小區建設,鼓勵“公司+農戶”養殖模式;加速擴張蔬菜種植規模,提升種植水平;穩定烤煙種植規模,優化布局,完善配套設施,強化烤煙生產全過程科技運用和管理,實現提質增效;以高產穩產為目標,繼續優化甘蔗種植;鞏固和擴大褚橙品牌效應,以滇橙集團為載體,強化政府引導,推動產學研協同,質量為本、品牌帶動,促進以柑橘為主的水果產業健康發展;加強核桃、竹子、茶葉撫育管理和市場培育,著力提升經濟效益;在適宜地區大力推廣中藥材種植,真正形成產業規模。推進綠汁江等流域綜合開發,適度有序規模流轉土地,大力培育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種養龍頭企業發展,積極引進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市場交易等龍頭企業;大力支持農業莊園發展,發揮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引導農業產業向更高層次邁進,促進一產與二產、三產融合發展。力爭到2020年,實現農業增加值30億元以上。

荔枝種植基地
(二)做大做優新型工業。工業是新平經濟的核心基石,工業強則新平強。“十三五”期間,新平將緊緊依托揚戛工業經濟帶,根據園區產業規劃,集中布置發展新型工業。全面完成斗戛和田房片區開發建設,優化園區發展空間布局,大幅提升項目承載能力;強化園區工業招商職能,提升工業招商能力。增量發展與存量優化并舉,全力推進重點工業產業發展。鞏固提升現代礦冶業,支持以兩礦、仙福為重點的礦冶企業提升資源利用、安全管理、節能環保和成本控制水平,引導兩礦大力發展礦山關聯配套產業,實現仙福礦冶產業鏈的延伸突破。把發展生物資源加工業作為工業轉型升級和延伸一產產業鏈、價值鏈的重要方向,支持有技術、有市場的存量企業迅速擴大產能規模,內育外引,讓更多企業向生物資源加工領域發展。把發展加工制造作為提升工業實力的突破口,依托箱包、竹資源及旅游文化消費需求,擴大輕工制造業規模;以零部件、鋼結構件、五金制品、農機制造、節能環保設備和電子器件、成套設備為重點方向,實現裝備制造業的突破。促進清潔能源形成產業規模,建成投產聯興、哈科迪等風電場和戛灑江一級電站,有序推進戛灑江梯級開發和擴大風電規模,發展生物質能源。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全力發展民營經濟,進一步提高民營經濟比重,增強經濟活力。到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60戶以上,實現工業增加值70億元以上。
(三)做新做活第三產業。第三產業是新平增強發展活力的關鍵產業,三產興則新平興。“十三五”期間,新平將堅定不移地以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來推動縣域經濟轉轉型發展。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編制全域旅游規劃,堅持把全縣區域作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來建設和運作,推動旅游文化產業深刻變革。提升花腰傣民族文化品牌,豐富旅游文化內涵。圍繞“兩山一谷”旅游文化經濟帶重點布局,打造新引擎,成為新動能,完成西部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把縣城建成中心旅游集散地,建成磨盤山國際戶外運動休閑公園,促進磨盤山與縣城聯動發展;穩步推進哀牢山開發,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景點品質和容量,突出戛灑全縣旅游文化產業的核心地位,持續打造,建成功能完善、特點突出、產品豐富、層次較高的哀牢小鎮。開發紅河谷養生避寒產品,大力發展原生態、休閑型、體驗型、文化型鄉村旅游產品,推動鄉村旅游升級換代;積極開發旅游商品,精準營銷,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提升“風情花腰傣、神秘哀牢山”影響力,到2020年,游客總量突破5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40億元以上。積極發展商貿物流服務業。推進商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新建和改造一批城鄉市場,規劃建設大開門和戛灑物流產業園,構建以縣城為中心,戛灑、揚武、漠沙、水塘為重點,輻射周邊區域的商貿物流集散地。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創建村級淘寶服務站,帶動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體系建設;提速信息化服務業發展,實施“互聯網+”工程,加快培育科技創新、研發設計等現代新興服務業,進一步提高第三產業比重。力爭到2020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86億元以上。
產業是新平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實現新平的跨越發展,支撐靠產業,希望在產業。“十三五”以來,新平縣把抓產業放在重要位置,統籌考慮縣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主動融入玉溪市“四帶多園”布局,不斷完善產業發展政策和機制,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三次產業邁上融合互動發展快車道。
(一)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蓬勃發展。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發展進一步加快。褚橙品牌進一步鞏固提升,柑橘產業快速發展;力推商品化育苗和烘烤,烤煙生產保量增效;實施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建設,蔬菜產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推進國家核心糖料蔗基地建設,糖料生產能力逐步提高;中藥材種植不斷擴大,核桃、竹子、茶葉撫育管理持續加強。發展山地、生態畜牧業,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不斷提高。莊園經濟穩步發展,產業融合步伐加快;突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土地流轉規范有序,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不斷發展壯大,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取得新成果。2016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34.1億元、增長7.8%,農業增加值18億元、增長5.7%。
(二)新型工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實施工業經濟攻堅行動,壓實領導掛聯責任,工業穩增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重點工業產業總體發展良好,現代礦冶業發展趨于平穩,加工制造、生物資源加工、清潔能源產業加速發展,規上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田房、斗戛組團開發建設取得突破,帶動工業園區空間拓展、布局優化,產業承載能力和拓展潛力明顯提升。大紅山“兩礦”擴采等重大項目穩步推進。實施微型企業培育和中小型企業成長工程,非公經濟不斷發展壯大。201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79.4億元、增長4.4%,工業增加值43.6億元、增長8%。
(三)第三產業實現提速增量發展。突出旅游文化產業引領地位,加快創建全國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完成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從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野統籌全縣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旅游文化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戛灑特色旅游小鎮建設取得新突破,旅游文化產業向更高層次邁進。旅游市場快速拓展,旅游產品和新業態不斷創新豐富,“中國冬季養生避寒度假”旅游品牌初步形成,鄉村體驗游成為新時尚,榮獲“中國最美休閑度假旅游名縣”稱號。物流規模擴大,城鄉市場活躍,國家生豬交易市場云南新平市場掛牌運營,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發展迅速,第三產業發展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2016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57.5億元、增長10.5%。
得益于強大的產業作支撐。2016年,新平經濟實現了逆勢增長。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23.3億元、同比增長9.6%;財政總收入21.6億元、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14.7億元、增長10.8%;地方財政支出30.8億元、增長17.3%;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05.1億元、增長30.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0元、增長10.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0元、增長11.5%。進一步鞏固了云南少數民族自治縣縣域經濟發展排頭兵的地位。

傣鄉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