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清
摘 要:發揮政府在農業科技服務供給中的責任,推動農業科技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得到有效落實,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實現現代農業發展目標的必然選擇。因此,探討農業科技服務供給中政府責任問題顯得很有現實必要性。
一、突出公益性,發揮農業科技服務供給中政府的主導作用
從世界范圍內農業科技服務發展的歷程來看,公益性是農業科技服務的根本特征。而絕大多數的國家在農業科技服務的供給和推廣過程中,都是以政府為絕對主導開展農業科技服務供給體系構建的。通常采取政府農業發展部門直接管理和組織具體實施的方式來開展農業科技服務。但是在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工業反哺農業的特殊階段的背景下,在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地方政府在農業科技服務供給方面卻忽視了其公益性這一基本特征,過多地通過農業的公司化經營、社會營利性經濟組織對農業科技服務的供給進行有償的服務,許多地方政府甚至完全撤銷了以前建立的農技站等農業科技服務機構。這種現象與農業科技服務供給的公益性特質以及政府在農業科技服務供給中本該發揮的主導型作用完全背道而馳,嚴重影響了農業科技服務供給的有效性,阻礙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因此,筆者認為,在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由傳統型向現代性轉變的過程中,充分突出農業科技服務的公益性,發揮政府在農業科技服務供給中的主導作用,是破解農業科技服務供給難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途徑之一。
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確保農業科技服務資金的投入
和其他領域的科技服務一樣,農業科技的研發和推廣都需要早先期的研究和后期的推廣中進行相關的資金投入。由于農業科技服務公益性的較強,所以在資金投入的回報方面吸引力不足難以讓諸多社會經濟組織積極參與其中,因此,政府的資金投入成為農業科技服務的主要資金來源。然而,受到政府財政預算有限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在實際過程中,政府的農業科技服務資金投入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應建立和完善相關政策和法規,規范和引導政府對農業科技服務實施資金投入,確保農業科技服務能夠在得到充裕資金投入的前提下有效開展。為此,筆者認為,各級政府除了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的相關規定從財政撥款和農業發展基金中為農業科技服務供給提供穩定的資金撥付。同時,還要在每年農業發展資金預算投入中專門設立科技服務供給資金投入并保持一定的持續增長,確保農業科技服務供給得到足夠的資金投入支持。
三、強化宏觀管理和引導,構建多元化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
要在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主導下,構建多元化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第九條規定,國務院農業、漁業等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自身職責負責全國范圍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h級以上地方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同級人民政府主導下負責本地區的農業技術推廣。在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嚴格按照該法的規定發揮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宏觀管理職能,構建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同時根據當前農業發展的現實情況,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進行有的放矢的創新,一方面要堅持完善國家相關部門與各級地方政府為主導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強化各級地方政府和國家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農業技術推廣的宏觀管理與引導,確保農業科技服務供給的公益性、連續性和系統性;另一方面要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站建設,尤其是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建設,為農業技術推廣奠定堅實基礎。
農業的基礎地位和農業科技服務的公益性決定了政府在農業科技服務供給中應該發揮其主導作用,充分履行其職責。在當前我國農業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要著力構建以政府責任充分履行為前提,教育結構、科研機構以及企業等多方參與的多元化農業科技服務供給體系,為農業科技的發展和現代農業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的農業科技服務支撐。
參考文獻:
[1]李傳忠.政府責任的強化與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創新[J].韶關學院學報,2006,27(1):103-106.
[2]馮林芳,高 君.基于農民需求的農業科技服務供給研究——以余姚市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7):45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