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風云
摘 要:希思克利夫是19世紀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說《呼嘯山莊》的男主人公;曹七巧是20世紀中國女作家張愛玲代表作《金鎖記》的女主人公。兩位作家生活時代相差百年,文化地域也絕然不同,但他們筆下的兩位主人公在情感遭遇、變態心理、復仇行為等方面卻驚人地相似,然而這種相似的性格及心態帶給他們人性的影響卻截然相反:希思克利夫回歸善良,曹七巧徹底沉淪。對比分析他們的形象,會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把握人性的復雜,從而清醒地認識自我,向上向善地去生活。
《呼嘯山莊》與《金鎖記》分別是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和中國女作家張愛玲的小說,兩部作品都以主人公性格的復雜性見長,其形象內涵的豐富性使得論者無法對其進行簡單的肯定或否定。希思克利夫與曹七巧,既有多方面的相似之處,又有本質不同的個性差異,分析他們形象的異同,能加深我們對人性的思考,獲得對健康人性的認識。
一、自卑壓抑的內在心理
希思克利夫和曹七巧內都具有自卑壓抑的內在心理。
希思克利夫本是一個流落街頭的吉普賽棄兒,后被呼嘯山莊的老主人恩肖收養。在莊園里,他遭到了多方的冷眼、排擠、虐待、蔑視。恩肖夫人反對將他帶回家,恨不得把他踢出門外去;莊主的兩個孩子欺負他;就連傭人也用針刺他,呵斥鞭打他。無辜的凌辱、屈辱的寄養、孤立無援的處境,使他的心理極度自卑壓抑。這種極度的自卑成為他以后靈魂扭曲、渴求報復的根源。
曹七巧本為麻油店主的女兒,卻嫁給了大戶人家姜公館的二少爺。在姜公館她雖然身居二少奶奶的地位,但最初卻是以一個妾的身份娶到姜家的,丈夫又是一個殘疾人,這就使得她在姜家處處受人歧視、冷落:出身高貴的大少奶奶玳珍鄙夷她、三少奶奶蘭仙不愿搭理她、妹妹云澤用刻薄的態度對待她,連丫環都看不起她,私下議論她的出身卑賤:“二奶奶是開麻油店的……”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她處處顯得強勢,常用刻薄的語言傷害別人,力圖獲得心理平衡,但蒙在內心的自卑陰影卻總是無法抹去,自卑感時時壓抑著她的心靈。這種自卑心理也成為曹七巧以后心理扭曲的基礎。
希思克利夫和曹七巧心理上的自卑感有同也有異。希思克利夫的自卑來自于棄兒的出身、屈辱的寄養,他人的欺凌、鞭打。對此,他逆來順受,默默忍耐,這是一種因弱勢而遭到虐待的自卑,是一種壓抑在內心無法排解的自卑。曹七巧的自卑與希思克利夫不同。她雖因出身低微而感自卑,但二奶奶的地位卻使得沒有人敢直接傷害她,她口快刻薄,受到傷害的往往是別人。從表面看她是高高在上的,但卻在出身高貴的大奶奶、三奶奶面前黯然失色,她雖爭勝好強,但卻無法改變殘酷的現狀,只能把苦痛深埋心底,這種苦痛折磨著她,同時也在一天天地吞嚙著她的靈魂,使她扭曲變態。
二、渴望又無望的愛情
希思克利夫和七巧都有過愛的追求,但其結局都是悲劇。
希思克利夫與老莊主的女兒凱瑟琳一起長大,彼此深愛。希思克利夫覺得自己就是為凱瑟琳活著,他曾對凱瑟琳說:“我只是因為你才奮斗的。”而凱瑟琳對他的愛情進行了熱烈真摯的回應。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愛卻敗給了世俗的金錢門第觀念,凱瑟琳無法超越世俗觀念最終嫁給了有錢有地位的林頓。希思克利夫成了愛情追求的失敗者。
七巧在少女時期,曾對愛情有著美好的憧憬,但命運卻無情地捉弄了她,她忍辱嫁給姜家殘疾的二少爺。然而,她在姜家卻對三少爺姜季澤產生了暗戀之情,這種絕望中的一線希望使她多次以隱晦的方式向季澤表示自己的愛戀,但均遭到拒絕。愛的失敗傷透了她的心,這也使她以后走上嫉妒報復的歧路。
希思克利夫和七巧在愛情的追求上相同中又存在一定的差異。
希思克利夫對愛情的追求經歷了熱戀、 執著、狂妄、被背叛、報復的歷程。
最初希思克利夫熱戀著凱瑟琳,凱瑟琳也熱戀著希思克利夫,他們都曾將對方看做自己生命中的無法割舍的一部分。希思克利因此也享受過愛情帶來的幸福和溫暖,體味過愛情給予他的勇氣和力量。他對愛情執著,至死不渝,由于凱瑟琳的背叛才使他的精神徹底崩毀,靈魂扭曲變態,演繹了出他瘋狂報復的后半生的人生歷程。
七巧則不同,雖對愛有過期望,但她卻從未獲得真愛,未享受過愛情的幸福,她有的只是不敢坦誠的公開的傾吐的愛戀。二奶奶的身份限制,使得她缺乏希思克利夫對愛情執著瘋狂的追求精神,她只能偷偷地想、偷偷地追,失敗之后也只能偷偷地悲傷,她的愛只局限于暗戀。這是一種壓抑的愛,是一種令人痛心的愛。這種愛的失敗后來成為她嫉妒報復的重要心理。
三、扭曲變態的靈魂和嫉妒瘋狂的報復
當凱瑟琳背叛了愛情后,希思克利夫的自卑達到無法抑制的程度,極其痛苦與絕望。后來凱瑟琳的去世,又使他的情緒失控,覺得整個人生和世界都成為灰色,為此他成為一個瘋狂變態的復仇者,他要向破壞自己與凱瑟琳愛情的人報復。他奪走了欣德利的所有財產,并將其兒子教唆成一個文盲和無賴;他報復林頓,以欺騙手段娶了其妹妹伊莎貝拉為妻,婚后又百般虐待她;后來還吞并了林頓的全部家產,成為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兩個莊園的主人,從而完成了他的復仇計劃。
曹七巧同樣如此,愛情的失落使她性格扭曲,變成了嗜殺的惡魔。她把自己所遭遇的一切,全都報復在最親近的人身上:對子女的婚姻指手畫腳,她嫉妒女兒的愛情,便讓女兒染上大煙癮,破壞了女兒的戀情。她不顧體面大肆宣揚兒子與兒媳的房事,最終逼死兒媳,而她也徹底化身為魔鬼。
希思克利夫和曹七巧復仇的扭曲心態是完全相似的,但在復仇環節上又存在著差異。首先,選取的報復對象有差異:希思克利夫選取的報復對象都是傷害過他的人,將毀滅自己愛情的欣德利作為第一報復對象,為此還牽扯到他的兒子;將與他有奪妻之仇的林頓作為第二報復對象,為此還連累到林頓的妹妹。而曹七巧選取的對象則是與自己無冤無仇的親生兒女,只因嫉妒兒女的婚戀,她費盡心機破壞孩子的愛情以獲得自己的心理平衡。其次,在報復的手法上,希思克利夫不殺人,只奪財,通過財富的占有獲得自卑的超越,通過凌駕于他人之上、 支配他人獲得心理的滿足。曹七巧則不然,她采用的是教唆、挑撥離間的隱晦方法軟辦法,破壞兒女的婚姻,從而獲得心理平衡。最后,最后的結局不同。希思克利夫雖然復仇成功,但并沒有因復仇而獲得快樂,復仇雖補償了自卑感,但卻無法使他找回失去的愛情。當他看到小哈里頓和小凱瑟琳深深相愛時看到了自己與凱瑟琳當年的影子,于是便放棄復仇,在極度的苦痛中選擇了自殺。曹七巧的結局與希思克利夫不同。她一生沒有獲得真正的愛,變態的心理使她極力破壞兒女的婚事和幸福,然而她什么也沒有得到,直到臨終都沒有任何悔意,依然以扭曲非人的靈魂死去。
從對《呼嘯山莊》與《金鎖記》兩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的對比分析中可以看到,艾米莉·勃朗特和張愛玲對人性的認識和理解準確而深刻,對異化人的環境進行了透徹而真實的描寫,從而告誡讀者: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當代社會,每個人都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深入了解自我,自覺剔除人性中的丑惡因素,向上向善地去生活。
參考文獻:
[1]張愛玲.張愛玲作品集[M].廣州:花城出版社,1997.
[2](英)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M]. 張 玲,張 揚,譯.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