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萍
摘 要:社區教育是以社區為范圍,以社區全體成員為對象,以發展社區和提高其成員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的的教育。文章從高郵市社區教育現狀出發,分析了社區教育存在的思想認識不足、政策操作性不強等問題,提出了增強居民參與意識、完善教育網絡、優化師資隊伍等對策。
一、高郵市社區教育的現狀
(1)政府逐漸開始重視社區教育。近年來,在地方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下,社區活動漸有起色。高郵鎮、車邏鎮、送橋鎮等建立了一些社區教育活動室。
(2)志愿者隊伍逐漸形成。高郵鎮、菱塘鎮、界首鎮社區率先組建了一批志愿者服務隊伍,為推動社區教育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如高郵鎮老年志愿者為社區居民開辦法律知識、安全救助、生態保護等講座,菱塘鎮志愿者開展書畫、廣場舞培訓等,志愿者隊伍的加入豐富了社區教育服務的內容。
(3)社區教育活動逐漸豐富。根據市民需要,社區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社區教育活動。例如,高郵鎮、卸甲鎮、送橋鎮等舉辦了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風建設、健康養老、安全教育、文明禮儀等為主題的講座,編創了富有地方特色、貼近群眾生活的文藝節目到各社區巡演,開展失業、轉崗及在職人員的技能培訓等。
(4)社會和諧逐漸形成。社區教育對構建和諧社區與和諧社會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如高郵鎮、車邏鎮通過建設“道德大講堂”“詩詞文化長廊”“茶干文化研究”“社區老年大學”,開展市民素質提升培訓,匯聚了社區正能量,和諧社會建設漸入人心。
二、高郵市社區教育存在的問題
(1)社區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由于高郵市社區建設起步較晚等原因,部分領導與群眾對社區教育目的和意義認識不足,對社區教育工作重視不夠,致使高郵市社區教育工作不能適應社區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與居民對社區教育的需要存在很大差距。
(2)社區教育辦學力量不足。社區教育辦學力量是否實力強大直接影響著社區教育的發展。高郵市社區教育不僅“量”不足,而且“質”也得不到保證。一個10萬人口的鄉鎮,社區教育從業人員只有區區數人,缺少獨立的教學、實習實訓、戶外活動等必要場所,這一切都遠遠不能適應居民對社區教育快速增長的需求。
(3)社區教育發展不平衡。高郵市社區教育發展不平衡現象突出,主要表現為域內經濟較發達鄉鎮與欠發達鄉鎮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的不平衡。
三、發展高郵市社區教育的對策
(1)加強宣傳,增強居民參與意識。農村社區教育意識的培養對農村社區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關部門需要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廣泛宣傳社區教育在終身教育體系構建中的重要作用,使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社區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推動我國農村社區教育朝著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2)依托開放大學,完善教育網絡。應充分利用高郵開放大學的辦學優勢,依托開放大學成立市社區教育指導中心,賦予市開放大學指導、協調全市社區教育的職能。同時,依托開放大學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及遠程教育網絡體系等優質教育資源,建立市級社區學校和鄉鎮社區學習中心二級社區教育體系,助力發展社區教育。
(3)資源整合,形成教育合力。對現有教育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是社區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依托高郵開放大學建設市鎮二級社區教育辦學體系的同時,應當根據高郵市的社區教育實際需要,把轄區內的職業學校、社會培訓機構等相關教育資源有機地整合進各級社區教育中心;引導和鼓勵學校、行業、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教育,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資源整合機制,實現各類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加快推進社區教育發展。
(4)專兼結合,優化師資隊伍。針對高郵市社區教育隊伍薄弱的現狀,通過內培外引,在建立穩定的專職教師隊伍的基礎上,選聘企事業單位等熱心社區教育的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或志愿者,盡快組成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為社區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楊 東.社區教育定義的分析與再構[J].職教論壇,2013(33).
[2]王志強,梁旭東.城鄉一體化背景下農村社區教育發展路徑探析——寧波的個案分析與一般規律總結[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