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琦
摘 要:隨著全民健身理念逐步地深入人心,籃球運動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在高校中,籃球是最受大學生尤其是男同學歡迎的運動項目之一,通過籃球,學生們鍛煉了身體,建立了友誼,同時也增強了對競技體育的認識,無論是對大學生在校的學習,還是對其未來的長遠發展,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在高校的建設與發展中,學校應當重視籃球文化建設,讓學生們能夠在運動中找到快樂與自信,擁有更加積極向上的大學生活。文章就高校如何有效開展籃球文化建設作出相關論述,希望能為有關人士工作的改進提供一定指導。
文化是人類改造自然、認識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總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其特有的文化,體育活動也不例外。籃球作為最受歡迎的體育項目之一,有著豐富、獨特的文化,無論是對身體鍛煉的益處,還是其所體現的競技精神,都形成了獨特的籃球文化。在高校中,籃球是學生鍛煉身體及學生之間建立友誼的一項運動,也是大學生非常熱愛的課余活動,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因而高校建設中不能忽視籃球文化建設。
高校籃球文化,包括相關的物質條件、籃球制度、籃球知識、籃球觀念、籃球價值等,主要涉及對象為在校大學生,包括大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認識、自身的籃球觀念等。高校通過籃球文化建設,一方面可以促使高校的籃球活動更有秩序、更加規范,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對相關籃球知識的了解,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促進學生在體育活動方面的發展。因此,高校應當從籃球活動的不同層面入手,在各個方面加強籃球文化建設,這樣才能不斷推動高校籃球活動與文化的發展,使學生們在籃球運動中快樂學習與健康成長。
一、高校籃球文化的功能與價值
1.健身功能
當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存在不達標的情況,這種現象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倘若學生出現身體或心理上的疾病,就會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與生活,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情況不利于學生個人的健康發展。每一位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健康、積極向上的大學時光,因此,高校學生還需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這樣才能為自身正常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才有能力應對更加復雜的挑戰。籃球是一種能夠有效增強學生體質的運動,因籃球活動運用量較大,同時要求全身各個部位都活動起來,長以此往,能夠鍛煉身體的不同部位,從而實現健身功能,提高學生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由此可見,籃球具有較強的健身功能,發展高校籃球文化,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到籃球運動中去,對于大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十分有益。
2.娛樂功能
正常的大學生活應當是勞逸結合、專業學習與課余活動并行的,學生只有在繁忙的學業中學會適當放松,才能有效緩解疲勞和壓力,以更好的狀態來面對學習和生活,而籃球就是一項十分有效的娛樂活動。通過籃球運動,運動員們可以在球場上肆意揮灑激情與汗水,將自己的壓力充分釋放出來,在運動中建立起正確的體育意識,體驗運動的快樂。同時,學生在打籃球的過程中,通過與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交往,使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享受,進而不斷豐富課余文化生活,這樣能夠促使大學生的課余活動更加健康、積極,使他們既能夠得到放松,收獲快樂,同時也能夠鍛煉身體,養成正確的鍛煉習慣。
3.教育功能
籃球運動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和教育人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籃球是一項競技體育,有著其特定的規則,學生在籃球活動中必須遵守相關的規則,這樣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并引導學生將這種觀念延伸到其他方面。例如,在校園中遵守校規,在社會中遵守道德規范等,這樣一來,學生的行為規范、社會責任感可以得到有效培養,從而促使學生的個人修養不斷提升。除此之外,由于籃球是一項集體運動,因而在籃球活動中,學生需要秉持團隊精神,積極與隊友進行配合、協作,長此以往,能夠使學生逐漸樹立良好的團隊意識,秉持集體主義的精神,這樣就能夠進一步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進而實現籃球的教育功能。學生在籃球運動中所收獲的技能與習慣,對于其未來發展的益處也是不可忽視的。
二、如何做好高校的籃球文化建設工作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
正確的體育觀念是有效開展體育活動的前提,學生只有秉持正確的體育精神,才能在進行體育活動的同時,將該項活動發揚、推廣,帶領更多的學生加入體育鍛煉中去,逐步實現全民健身、科學健身。因此,高校在建設籃球文化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觀念,使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有著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幫助學生科學地進行體育活動。例如,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上可以適當增加理論教學的課時,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體育知識。如了解體育鍛煉對身體以及精神健康發展的益處,怎樣科學開展體育鍛煉以及如何選擇適合自身的體育活動等,只有幫助學生不斷了解與學習科學的體育知識,才能更有效地避免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受到意外傷害。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與籃球運動相關的知識,例如籃球的起源與發展、籃球比賽的基本規則等,幫助學生做到對籃球有基本了解。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精彩而又激烈的籃球比賽視頻,尤其是受學生們喜愛的籃球明星的比賽視頻,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促使更多的學生主動去了解籃球,參與籃球這項活動。
另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教師需要教授學生相關的體育急救知識。如在體育鍛煉中受傷后應當如何科學處理,這樣才能防止學生受到進一步的傷害,這不僅僅是籃球運動、體育活動愛好者需要學習掌握的知識,同時也是大學生們不可缺少的運動常識。
2.完善與籃球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
高校要想建設更加豐富完善的籃球文化,不斷完善籃球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可缺少,只有具備良好的籃球運動條件,才能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籃球運動中去,促使更多的人主動去了解籃球,推動籃球文化。首先,籃球場是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當前有許多高校都存在籃球場不足的情況,因而常常會出現一撥人正在打籃球,另一撥人只能圍觀的現象,這樣不僅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不利于校園籃球文化的推廣與發展。因此,高校還需要對籃球場地進行科學的規劃與建設,盡量為學生提供多的籃球場,使每一位籃球運動愛好者都能夠盡情揮灑汗水,抒發其對籃球的熱愛。其次,籃球也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設施,雖然當前有許多大學生都是自行購買籃球,但這也說明當前高校體育設備的缺乏,因而高校還需要積極投入資金,加大專業籃球的采購,讓同學們能夠運用更加專業、高品質的籃球來進行運動,這樣不僅能夠提升運動效果,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籃球熱情。最后,專業的比賽場館也是不可缺少的,當前的高校之間時常會舉行聯賽、友誼賽以及全國性的大型比賽等,此時就需要專業的籃球館來支持。因此,高校應當結合自身的情況,規劃建設合理的籃球場館,使參加比賽的人能夠發揮最好狀態,同時也使觀眾盡享籃球盛宴。總之,高校應當積極加強體育設施的場地建設,為高校籃球運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建立規范的籃球競賽制度
對于籃球運動愛好者來說,籃球競賽制度已經“爛熟于心”了,但是其他學生對籃球比賽的制度仍然比較陌生,此時,高校就需要建立更加規范的籃球競賽制度,這樣既能夠維護高校籃球的秩序,同時又能夠幫助更多的學生了解相關的籃球知識。在遵循籃球競賽國際規則的基礎上,高校可以對其進行相關的擴展或延伸。例如,制定班級、院系競賽制度,了解開展籃球比賽的原則,掌握其周期等,這樣才能使籃球活動更加規范地開展。然后,學校就需要對這些制度進行明確和宣傳。例如,在籃球場旁邊張貼制度牌,或是在校園內派發宣傳單頁等,讓學生們對本校的籃球制度和規則有著更加明確的了解。倘若學生能夠充分了解籃球比賽的周期和規則,就能夠合理安排自身的學習與課余活動,積極參加或觀看籃球比賽,進而實現籃球文化的不斷推廣。
除了籃球的競賽制度,高校也需要對其他方面的事項作出更加具體的規定,如籃球場地的使用規范、籃球設備的借還制度、籃球活動的舉行規范等,當學生能夠在規范的制度下開展籃球活動時,高校之中就會形成更加完善有序的籃球文化,促進高校籃球體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4.積極開展與籃球相關的其他活動
籃球文化的建設不僅僅在于籃球運動本身,同時也涵蓋其他相關的文化活動,只有在方方面面不斷完善,才能使高校具備更加濃厚的籃球文化氛圍,實現籃球的不斷發展。因此,高校還需要積極開展與籃球相關的其他活動,不斷擴大影響范圍,激發學生對籃球的熱情。除了較為常見的籃球比賽,學校還可以開展花式籃球表演、比賽等,讓學生看到籃球不同的一面,體會豐富有趣的籃球活動。同時,籃球知識競答、籃球明星模仿秀等形式豐富且趣味性強的活動都需要學校的積極組織與開展,這樣可以讓喜愛籃球但由于特殊原因無法打籃球的學生也有參與活動的機會,體驗籃球的樂趣。更重要的是,開展這些形式豐富的活動,可使對籃球較為陌生的學生也能夠逐漸了解籃球,看到籃球不同于日常的一面,進而有效擴大影響范圍,將籃球文化傳播開來。籃球活動中最能體現的就是團隊力量,通過積極開展籃球活動,學生們能夠感受到一支球隊中所散發的凝聚力,這對當代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建設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是十分有益的,因此,高校還需積極挖掘籃球文化的價值,讓高校學生能夠從中受益、不斷成長。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籃球文化建設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高校需要積極重視起來,通過對籃球活動的建設以及籃球文化的推廣,讓大學生們能夠在籃球中找到屬于自身精彩的青春。
參考文獻:
[1]趙 趨.新時期高校籃球文化建設探討[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0(2).
[2]華 鋒.新籃球觀下探討高校籃球文化建設和改革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6(33).
[3]孟凡偉,張 雨,王海龍,等.高校體育教學中籃球文化建設的策略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6(4):147-149.
[4]畫 偉.高校籃球文化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影響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16):106-107.
[5]唐定裕.高校籃球文化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價值及作用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