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敏
摘 要:文章以國際化市場營銷教學為背景,分析了目前民族院校市場營銷教學存在的問題。同時,根據民族高校的特殊性,結合發達國家國際化教育,提出了一個以網絡平臺建設為基礎,強調師資培養、案例教學、實踐教學和對外合作互動的民族高校市場營銷學國際化應用教學框架模型。
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席卷而來,世界各國成為國際市場的組成部分,要求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具有國際觀念。經濟全球化趨勢也加大了中國對外向型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要同時面對國際和國內兩個人才勞動力市場的挑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全面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優化結構辦出特色,提高高校的國際競爭力”。因此,教育必須適應世界經濟競爭發展的態勢,才能培養出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人才。營銷作為企業經營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自然也得隨著形勢變化不斷革新。民族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一方面面臨著企業對營銷人才的國際化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民族院校的生源的特殊性,使得市場營銷教學的問題更為凸顯,具體表現在:
第一,民族高校生源的差異使得學生對營銷教學反應差異較大。民族高校的學生來自祖國不同地區,相當一部分來自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學生高中時代學習基礎和家庭經濟基礎存在差異,使得學生的營銷理論和實踐接受能力和反應能力有著明顯的差別。因此,如何針對民族高校特殊性,全面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是營銷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偏重理論教學與企業需要應用型人才的偏差。市場營銷學從其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出現開始就擁有非常鮮明的應用性特征。但目前市場營銷教學過于偏重理論與基礎知識的講授,對學生實踐能力訓練和培養比較缺乏,特別是課堂案例的選取,有些實效性較差,難以引起學生共鳴。
第三,民族高校的市場營銷教學的國際化探索存在先天的不足。由于部分民族高校地處西部,不具備地緣優勢,而且在師資和學生素質方面劣勢十分明顯,因此,相對于東部院校,市場營銷教學國際化進程仍處于起步階段。
鑒于此,我們根據民族高校的特殊性,提出一個提升市場營銷學國際化教育的應用導向的教學方法框架模型(如圖所示),以期為廣大營銷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許有益的參考。
阿勒姆(Arum)和瓦特(Water)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包括三種主要因素:課程的國際內容、與培訓和研究有關的學者和學生的國際流動、國際技術援助與合作計劃。對于民族高校而言,國際化應用導向的市場營銷教學體系,應以網絡平臺為基礎,因為部分民族高校地處西部,需要進一步完善信息網絡建設,來提高師生接收國際化信息的速度和效率。具體而言,市場營銷的國際化應用教學建設包括師資培養、教學和對外合作三個部分。其中,教學環節又分為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方面。具體如下:
第一,國際化視野的師資培養。良好的師資是教學的基礎,只有教師的國際化視野和素質提高,教學的國際化才有可能性。這主要通過引進教師時,考慮教師國際化背景和鼓勵現有教師出國培訓兩方面進行加強。
第二,案例教學環節。該環節作為市場營銷國際化應用教育培養的核心環節,包括三個內容,首先是精心的案例篩選。對于市場營銷這類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案例教學無疑是可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民族高校的市場營銷教學案例篩選需要平衡國際化與本土化,并結合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點設計案例。比如,“XX家鄉特產進入XXX國家(地區)營銷策劃或研究”,既能夠訓練學生國際化素質,又能夠引起民族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應設置嚴密的課堂訓練環節。單純地講述案例不能有效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思維訓練,教師需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可以開展分組研討、團隊展示和互動游戲等活動,既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掌握能力,又可以促進學生語言表達、團隊協作等方面能力的培養。最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戰模擬總結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實踐教學。企業對高校的市場營銷畢業生熱情不高,來源于高校培養模式不能滿足企業在實踐中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和企業展開緊密的合作,比如與某些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讓學生從一入校就了解企業實戰情況,再有針對性地學習,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滿足企業的需求。
第四,對外合作。了解國外高校市場營銷教學體系和企業運營狀況,是市場營銷國際化應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例如,強化國外高校合作和交流,能夠有效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和素質,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中的國際化程度也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有助于民族高校市場營銷教育更快更好地融入國際化的背景中,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 闖.應用導向的市場營銷學教學法[J].遼寧經濟,2009(2).
[2]劉秀玲,譚會萍,苗 芳.國際化人才培養系統的構建與實施[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0(12).
[3]曾 明,徐 晨.地方綜合性大學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5).
[4]陳昌貴,翁麗霞.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創新人才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5]李慶領,呂耀中.論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意義及策略[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6]裴文英.高校發展視野中國際化人才培養研究[J].江蘇高教,2007(6).
[7]陳 艷.試論高等學校國際化人才的培養[J].經濟師,2006(5).
[8]鄭立新,張興福,關國才,等.雙語教學與國際化人才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06(5).
[9]張華英.人才國際化與國際化人才的培養[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4).
[10]伊繼東.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以云南師范大學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