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生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CT、MRI在糖尿病腦損害疾病診斷中的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該院接受治療的80例糖尿病腦損害患者,按照不同入院順序將其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接受CT檢查方法,觀察組接受MRI檢查方法,對所得相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兩組診斷準確率、滿意度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糖尿病腦損害疾病診斷而言,MRI檢查方法的準確度高,臨床價值顯著。
[關鍵詞] 糖尿病腦損害;CT;MRI;診斷準確率;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4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9(a)-0030-02
臨床上,糖尿病腦損害早期癥狀往往表現為腦動脈硬化,患者常常感到智力降低、肢體麻木、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嗜睡。長期這樣,病情惡化,造成腦損害,直接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與工作,因此早期臨床診斷尤為必要[1]。基于此,該研究選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組采用CT、MRI診斷方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該院健康檔案庫中抽取80例糖尿病腦損害患者作為對象。①納入標準:經過二級及以上醫院診斷,確診為糖尿病腦損害;自愿參與該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②排除標準:存在認知、精神以及意識障礙,無法正常對個人意愿進行表達;無法生活自理,或者無法自行服用藥物;拒絕參與該研究;病歷資料不全,無法判斷。其中女性48例,男性32例,年齡為(68.68±4.21)歲。按照不同入院順序將其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比組間資料,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CT檢查:螺旋CT檢查時,該院選用美國GE公司64排128層高端螺旋GE OPTIMA660。具體檢查操作為:對患者顱腦位置依次進行平掃。掃描參數設定為掃描層厚度:5.0 mm,掃描電壓:120 kV,掃描電流:160 mAs。對檢查所得原始容積數據予以科學合理處理,將其傳遞到工作站予以三維處理。
MRI檢查:選用西門子1.5T超導型磁共振成像系統MAGNETOM Aera ,協助患者取仰臥位,頭部擺正,并處于線圈中,人體長袖同床面長軸相吻合,這樣患者頭顱矢狀面同線圈縱軸相吻合,同時告知患者將雙手放在胸前。為了提高檢測成像效果,確保眉間線位于線圈橫軸中心,將床面位置進行緩慢地移動,保障十字定位燈縱橫交點同橫軸中心點、線圈縱點予以對準,將線圈中心確定線圈中心,找準具體位置,并緩慢地將患者頭部送入到磁場中心處。
采用頭線圈進行掃描,SE序列,T1的加權像TE=20 ms,TR=80 ms,T2加權像TE=600 ms,TR=3 000 ms,平均次數不得少于2次,層厚控制在7 mm,對患者橫、冠、矢狀位T1進行加權掃描,并選擇方位行T2加權掃描[2]。增強掃描:按照0.2 mL/kg劑量靜脈注射釓噴酸葡胺對比劑,掃描患者,橫斷、矢狀及冠狀位,并要求符合同T1W序列相一致的參數。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診斷情況(診斷準確情況、漏診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同時,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診斷滿意度予以評價:總分值<60分表示不滿意,總分值60~89分則表示滿意,總分值>90分表示十分滿意,計算出診斷滿意率。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選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所搜集的數據信息予以處理分析,計數資料[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診斷情況對比
據統計得知,觀察組診斷準確率為92.5%,漏診率為7.5%。對照組診斷準確率為70.0%,漏診率為30.0%。兩組診斷情況對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兩組診斷滿意率對比
據統計得知,觀察組診斷滿意度為92.5%,對照組為67.5%。兩組數據對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早期糖尿病腦損害會造成腦動脈硬化,患者往往感覺肢體麻木、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嗜睡等不良癥狀[3]。動脈粥樣硬化會直接損傷平滑肌、血管內膜,加大周圍血管壁切應力,產生大量血小板-纖維蛋白,血管供應障礙,使得局部組織出現缺氧缺血癥狀,誘發不同程度的梗死,如果造成梗死,驟然發病,則會迅速惡化成各種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腦損害疾病普遍出現在腦組織中大動脈與等動脈,導致相關聯的動脈管腔發生不良變化,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體出血血糖驟然降低、血壓迅速上升、精神緊張等,導致血管破裂,進一步誘發局部腦組織出血。相關研究[4]指出,相比于健康人群而言,糖尿病患者腦損害的風險更高,因此,早期診斷糖尿病腦損害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
目前,CT、MRI是該疾病臨床診斷的主要方法,其中CT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掃描技術,分為平掃CT、增強CT、腦池造影 CT三類[5]。相比于X線檢查,CT分辨率高,可直觀表現出病變和器官情況,檢查操作簡單,高效。檢查過程中,只要求患者靜止不動,便可完成檢查,患者比較容易接受。然而,因糖尿病腦損害普遍出現于腦干、丘腦、基底節等部位,且多灶性特征明顯,臨床癥狀復雜,再加上常見無癥狀腦干腔隙灶的干擾,病灶微小,這無疑是加大了CT檢測難度(CT只能直徑小于1 cm的梗死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漏診率。
糖尿病腦損害是2型糖尿病中樞系統并發癥之一,其損害包括腦血流灌注、神經及功能損害等,能使認知下降的風險概率增加,甚至可發展為癡呆[6]。在過去的十幾年中,隨著MRI技術的進步,MRI已被當作為一個重要工具,用來研究糖尿病腦損傷,特別是基于血氧水平依賴MRI技術揭示了糖尿病大腦神經功能及網絡的改變,已逐漸被應用于診斷糖尿病腦損害的研究中。MRI憑借其三維顯像、定位精確、無骨性偽影干擾、分辨率高、敏感性強等優勢廣泛運用于糖尿病腦損害早期診斷中,是小腦、腦干等病灶檢查與診斷的主要方法,能夠準確檢測出小于5 mm以及發病在24 h內的病灶。該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診斷準確率、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論同聶祥富[7]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腦損害疾病而言,MRI檢查方法臨床價值高,不僅診斷準確率高,而且受檢者對檢查結果十分滿意,值得臨床學習與運用。然而因該次研究所研究的對象數量有限,且研究時間不是很長,所以,為了能夠證實MRI對于糖尿病腦損害診斷的臨床價值,還需開展大樣本試驗活動。
[參考文獻]
[1]? 陳成詩. CT與MRI應用于急性顱腦損傷中的診斷價值探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4):6866-6867.
[2]? 陳體,蘇雪娟. 影像診斷急性顱腦損傷中的CT、MRI診斷價值研究[J]. 東方食療與保健,2017(7):147.
[3]? 許超,李澄,瞿航,等. 多模態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在2型糖尿病腦認知功能損害的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87).
[4]? 馬麗超,李春霖. 2型糖尿病相關腦損害的磁共振成像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6):98-100.
[5]? 韋利娥,羅瑛譯.急性顱腦損傷中核磁共振成像與CT診斷價值對比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0):4682-4683.
[6]? 姚科,向敬池. CT、MRI診斷糖尿病腦損害的臨床價值研究[J]. 醫藥前沿,2015(20):93-93.
[7]? 聶祥富. CT、MRI診斷糖尿病腦損害的臨床價值探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