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興 范良月 陸麗娜


[摘要]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胰島素泵和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的效果及胰島素抵抗情況。方法 研究時間:2016年12月—2018年2月,研究對象:70例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隨機信封法分為實驗組(35例)、對照組(35例),對照組:胰島素泵治療,實驗組:胰島素泵+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觀察胰島素情況、血糖變化、不良反應發生率、血糖達標率、體重變化、血糖達標時間。 結果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體重變化低于對照組,血糖變化、胰島素情況、血糖達標時間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胰島素泵和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的效果顯著,胰島素抵抗情況較好,值得臨床推廣借鑒。
[關鍵詞] 2型糖尿病;胰島素泵;二甲雙胍緩釋片
[中圖分類號] R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9(a)-0075-02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常見的類型,發病率較高,占糖尿病發病率的4/5以上,此類患者對應體內胰島素出現紊亂現象,致使其對機體的作用較差,發病與遺傳、年齡、種族等內在飲食和環境、生活方式等外界因素有較為密切的關系,2型糖尿好發于肥胖人群,臨床上早期癥狀不明顯,僅伴有癥狀較輕的乏力、口渴等癥狀,其在臨床上較難根治,多進行維持治療,但此疾病患者大多胰島素抵抗能力較差,使用胰島素泵進行治療,主要是通過模擬機體內胰島素分泌情況,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1]。該次于2016年12月—2018年2月隨機選擇70例2型糖尿病患者,給予其胰島素泵和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觀察其治療效果和胰島素抵抗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將其按隨機表法分為2組(實驗組=35例,對照組=35例)。診斷標準:參考患者的臨床癥狀(乏力、口渴等)和血糖監測結果,結合《糖尿病診療學》中相關的診斷指標進行診斷。入選標準: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空腹血糖≥8.0 mmol/L患者,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患者,HbA1c≥6.5%患者。排除標準:合并出現嚴重的心、腎等功能障礙患者,意識障礙患者,Ⅰ型糖尿病患者,酮癥酸中毒患者,其他急性并發癥患者,胃腸道功能障礙患者。實驗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35~81歲,平均年齡(56.2±15.3)歲,病程1~18年,平均病程(9.53±8.43)歲,小學學歷7例,初中學歷8例,高中學歷患者10例,大專及其以上學歷10例;高血壓患者10例,高血脂患者12例,心臟病患者13例;體質量:25.59~28.69 kg/m2,平均體質量:27.14±1.83 kg/m2。對照組:男:17例,女:18例,年齡:37~82歲,平均年齡:(55.2±11.8)歲,病程2~22年,平均病程:(11.5±8.6)歲,小學學歷9例,初中學歷12例,高中學歷患者10例,大專及其以上學歷4例;高血壓患者11例,高血脂患者12例,心臟病患者12例;體質量:25.63~28.72 kg/m2,平均體質量:(27.22±1.74)kg/m2。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臨床研究標準。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為其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并對其飲食、運動等進行指導,對照組:胰島素泵治療,日初始總量:體重×0.44 U/d,基礎量:日初始總量/24的一半為每小時的滴注速率;負荷量:剩余一半分別于每日3餐后作為負荷量泵入。實驗組:胰島素泵+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胰島素泵治療如上,二甲雙胍緩釋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70117),規格:0.5 g/片,口服,1次/d,0.5g/次。治療2周[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胰島素情況(胰島素使用量、胰島細胞功能、胰島素抵抗指數)、血糖變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不良反應發生率(腹瀉、腹痛、惡心、厭食、低血糖)、血糖達標率、體重變化、血糖達標時間。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兩組患者計量資料用t檢驗、(x±s)表示;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變化、體重變化、血糖達標時間對比
血糖變化、體重變化、血糖達標時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見表2。
2.3? 胰島素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胰島素使用量為(31.16±4.17)U/d、胰島細胞功能為(0.21±0.23)、胰島素抵抗指數為(2.11±0.52);對照組患者胰島素使用量為(42.69±6.03)U/d、胰島細胞功能為0.14±0.08、胰島素抵抗指數為3.27±0.82,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2.182,t2=2.226,t3=9.254,P<0.05)。
2.4? 血糖達標率對比
實驗組患者血糖達標29例,占比82.86%,對照組患者血糖達標21例,占比60.00%,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相對較高,可明顯的對血糖細胞進行控制,降低對胰島細胞的損傷,發病機制為胰島細胞受損、胰島抵抗力能力降低,致使胰島細胞對肝臟、脂肪等的靈敏性降低,在疾病初期高血糖造成的胰島細胞異常是可逆的,在臨床治療中只要及時的就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控制,避免對患者機體造成損傷[3]。
該次研究中,表1顯示,實驗組體重變化(1.65±0.98)kg,血糖達標時間為(4.09±1.36)d,餐后2 h血糖為(7.25±1.56)mmol/L,空腹血糖為(5.62±0.72)mmol/L低于對照組,分析:胰島素泵是利用機體胰島素的分泌進行治療,并根據患者的體重對胰島攝入量進行控制,并根據后期患者的恢復對胰島攝入量進行調整,從而達到治療效果。胰島素泵長期治療2型糖尿病機體會出現較強的胰島素抵抗能力,會明顯降低血糖控制水平[4]。二甲雙胍緩釋片可以增加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機體內葡萄糖的分解,增加胰島介素對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其還可以抑制肝糖原異生作用,降低肝糖輸出,抑制腸壁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促進無氧糖酵解作用,增強機體對葡萄糖的代謝和儲存能力,最終對胰島素抵抗能力進行改善,提高臨床血糖控制效果,控制患者體重,防止其變化[5]。胰島素泵進行強化治療可以有效的對血糖水平進行控制,其對胰島素的分泌模式進行模擬后,可以迅速的緩解患者因血糖升高產生的毒性,促進胰島細胞功能的恢復,增強對胰島功能的保護,應用藥物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可以增加肌肉對組織糖分的攝取,增強細胞的代謝能力。
表2顯示,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43%低于對照組,分析:二甲雙胍緩釋片可以糾正機體的血脂異常,控制體質量,避免體重變化較大,可具有較強的抗粥樣硬化作用,胰島細胞功能可以明顯反應機體胰島功能,治療后安全性較好,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血糖控制效果,對機體的胰島細胞進行強化,增強血糖控制率。
實驗組胰島素使用量為(31.16±4.17)U/d、胰島細胞功能為(0.21±0.23)、胰島素抵抗指數為(2.11±0.52)均優于對照組,血糖達標率為82.86%高于對照組,證明實施二甲雙胍緩釋片聯合胰島素泵治療效果確切。
綜合上述,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胰島素泵和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的效果顯著,胰島素抵抗情況較好,安全性高,胰島素適應量較少,促進胰島細胞功能的恢復,提高血糖控制率,縮短血糖達標時間,值得臨床推廣借鑒。
[參考文獻]
[1]? 楊欽山,陳安球,梁海花,等.甘精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4, 35(4):540-541.
[2]? 金原媛.胰島素泵聯合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24(14):76-77.
[3]? 胡曉權,余春艷,孫展展,等.胰島素泵與二甲雙胍緩釋片聯合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18,30(3):365-366.
[4]? 努爾卡馬力·瓦依汗.胰島素泵合用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11-112.
[5]? 李晉瑩.胰島素泵合用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療效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6):986-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