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靜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磷酸西格列汀在臨床中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選擇于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間到該院接受治療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遵照隨機數字表法的分配法則,分為對照組(n=40)、觀察組(n=40)。予以對照組行常規藥物進行治療,予以觀察組行磷酸西格列汀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空腹血糖指標水平、餐后2h血糖指標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水平、體質量指數、低血糖發生次數。結果 在治療前,比較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指標水平、餐后2h血糖指標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不同藥物治療后,觀察組上述多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前,比較兩組患者體質量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不同藥物治療后,觀察組體質量以及低血糖發生次數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效果(95.0%)顯著優于對照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選擇磷酸西格列汀進行治療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血糖指標水平、體質量,減少發生低血糖的次數,臨床價值可觀,應當推廣。
[關鍵詞] 2型糖尿病;磷酸西格列汀;格列吡嗪片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9(a)-0090-03
糖尿病在臨床中是以慢性高血糖作為特征的綜合性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均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導致發病率呈現出上升的趨勢[1]。糖尿病患者中大多為2型糖尿病,主要是患者的胰島素分泌功能下降、以及胰島素抵抗導致[2]。現階段,治療此疾病的藥物大多為胰島素分泌促進劑,但是卻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等,所以選擇有效且可靠的治療藥物非常重要。基于此,該文2016年2月—2018年3月選擇該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旨在分析磷酸西格列汀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到該院接受治療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遵照隨機數字表法的分配法則,分為對照組(n=40)、觀察組(n=40)。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8.2±4.6)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3±0.2)年;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43~76歲,平均年齡(58.5±4.8)歲。所選擇研究對象組間性別、病程以及年齡等各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自愿參與該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不伴有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③不伴有感染者。
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者;②對該次研究存在禁忌證者;③臨床資料丟失或者不完整者。
1.2? 治療方法
所選擇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之后均接受健康知識宣教,檢測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等。
1.2.1? 對照組? 予以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藥物進行治療,使用格列吡嗪片(國藥準字H20065945)(胰島素分泌抑制劑)進行治療,規格:5 mg/片,使用方式:口服,2.5 g/次,3次/d,在治療過程中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實際情況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在治療整個過程中不可服用其他的控制血糖類藥物進行治療,一個療程為2個月。
1.2.2? 觀察組? 予以觀察組患者行磷酸西格列汀(國藥準字J20120058)進行治療,規格:100 mg/片,使用方式:口服,100 mg/次,1次/d,在治療整個過程中不可服用其他的控制血糖類藥物進行治療,一個療程為2個月。
兩組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均確保睡眠質量以及時間,禁止吸煙、飲酒,不可攝入富含脂肪、高糖、具有刺激性以及辛辣性的食物。
1.3? 評判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空腹血糖指標水平(FBG)、餐后2 h血糖指標水平(2 hPG)、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水平(HbAIc)、體質量指數(BMI)、低血糖發生次數。
(1)血糖控制的標準為FBG<7mmol/L,2 hPG<10 mmol/L,HbAIc<7.0%。
(2)低血糖評判指標:血糖指標水平在2.8~3.1 mmol/L范圍內,存在無力、出汗、面色蒼白等癥狀。
(3)治療效果劃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3個評判指標,①顯效:經過治療后,臨床各項病癥基本改善,FBG、2 hPG以及HbAIc指標恢復正常;②有效:經過治療后,臨床各項癥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FBG、2 hPG以及HbAIc中有兩項指標水平恢復正常;③無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臨床各項癥狀未得到改善,FBG、2 hPG以及HbAIc中有一項指標達標或者均未達標。
1.4?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經過不同藥物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0%)顯著優于對照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水平比較
在治療前,比較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指標水平、餐后2 h血糖指標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不同藥物治療后,觀察組上述多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體質量以及治療期間內低血糖發生次數情況比較
在治療前,比較兩組患者體質量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不同藥物治療后,觀察組體質量以及低血糖發生次數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在臨床中屬于常見的多發疾病之一,患者中大多為2型糖尿病,尤其多發于中老年人群,如果不能夠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很容易累及心、肝、腎等多個重要器官,導致正常功能受影響[3]。此疾病的病理特征是不穩定的,主要是由于胰升糖素以及胰島素失衡,影響胰島素的正常分泌功能,增加胰升糖素的分泌量,因此,治療2型糖尿病的關鍵則是改善糖代謝異常情況[4]。
對于2型糖尿病,臨床中主要是使用胰島素分泌促進劑進行治療,但是種類繁多,而且治療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極易引發一系列相關的并發癥,往往對于飲食無法有效控制的非胰島素依賴患者具有良好的作用;通過對血糖分泌的整個過程產生作用,改善糖代謝情況,控制血糖;但是β受體拮抗藥物卻存在發生低血糖的風險,而且癥狀不易察覺;隨著病情的發展、癥狀程度的加重,便會引發胃腸蠕動、腹脹、嘔吐等不良反應,甚至會減少粒細胞數量,出現黃疸、骨髓抑制等情況[5]。加之糖尿病又屬于終生性疾病,往往需要長時間的進行治療,傳統的口服降糖類藥物所獲得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很容易增加體重,導致出現低血糖等,會對生活質量等產生負面影響[6]。磷酸西格列汀對于二肽基肽酶-4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增加腸促胰島激素的活性水平,增加葡萄糖的依賴性幫助胰島素進行快速的釋放,從而對血糖進行控制;除此之外,對二肽基肽酶進行抑制,達到影響高血糖素樣肽溶解的目的,能夠增加血漿濃度,便能夠從根本上對血糖進行控制。患者用餐所帶來的刺激會促使胰高血糖素樣肽進行β細胞的增殖以及分化,從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在整個增殖催化的過程中,胰島素分泌與β細胞增殖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對于調節血脂代謝情況方面,二肽基肽酶具有敏感性,能夠幫助進行調節,因此不容易出現低血糖[7-8]。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空腹血糖指標水平、餐后2 h血糖指標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水平、體質量指數、低血糖發生次數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提示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選擇磷酸西格列汀進行治療的效果理想。
綜上所述,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臨床治療中選擇磷酸西格列汀進行治療,能夠對血糖進行有效控制,而且不會影響體質量等,發生低血糖的概率較低,是一種有效、可靠且具有安全性的治療方式,應當推廣。
[參考文獻]
[1]? 韓秀平,孫濤,賀鈺梅,等.磷酸西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 2016, 13(12):165-168.
[2]? 姚璐,武云濤,張薇,等.磷酸西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6,19(4):352-354.
[3]? 喬運成.磷酸西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J].臨床研究,2016,24(3):71-72.
[4]? 丁曉慧.磷酸西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28):72-74.
[5]? 劉春軍,嚴悅,楊德慶.磷酸西格列汀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6,14(1):51-53.
[6]? 周焰,韓亮.磷酸西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J].安徽醫學,2017,38(4):476-478.
[7]? 劉嶸,李愛霞.磷酸西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附34例報告)[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6,30(3):212-213.
[8]? 鄧小珍,袁經永,官文芳.磷酸西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6,37(9):2260-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