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靜
[摘要] 目的 對心胸外科糖尿病患者圍術期的護理方法及體會進行總結分析。方法 隨機選取該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4例心胸外科糖尿病患者圍術期臨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心胸外科糖尿病患者圍術期護理的方法。結果 經過20 d護理干預,64例心胸外科糖尿病患者圍術期內有2例出現手術切口裂開、3例出現肺部感染,但經過及時的治療和優質的護理,64例患者痊愈;同時,在進行空腹血糖值測定時,64例患者均低于7.1 mmol/L,在進行飯后2 h血糖值測定時,62例患者低于8.1 mmol/L,僅有2例患者血糖值略高于8.1 mmol/L。結論 對心胸外科糖尿病患者積極開展圍術期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心胸外科;糖尿病;圍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9(a)-0155-02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糖尿病患病率卻出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嚴重危及人們的生命健康。外科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會導致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出現代謝異常,進而使得患者病情加重,發生應激性高血糖的現象,導致患者血糖控制比較困難。再加之糖尿病患者的抗感染力和組織愈合能力都較低,在實施心胸外科手術時會導致患者圍術期風險增大[1]。因此要想幫助心胸外科糖尿病患者安全度過圍術期,降低術后并發癥的風險,采取積極有效地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為了探索總結心胸外科糖尿病患者圍術期的護理方法,該研究隨機選取了該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4例心胸外科糖尿病圍術期患者的護理資料進行回歸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該院收治的64例心胸外科糖尿病患者的圍術期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1例,年齡范圍:39~78歲。所有患者經醫學診斷確診為糖尿病患者。患者行手術類型主要有:肺葉切除手術15例,全肺切除手術13例,冠狀動脈搭橋術7例,食管腫瘤手術18例,血氣胸9例,心臟移植術2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家屬自愿參與并簽訂知情同意書;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有嚴重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②有嚴重精神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術前護理? ①飲食護理:糖尿病患者在其血糖控制方法上最常見的就是飲食干預,飲食控制不但能夠幫助患者恢復機體正常代謝,還能夠使得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對此,如果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實施心胸外科手術前,就必須要著手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干預,根據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根據患者的體重對每日攝入熱量進行嚴格的控制,尤其是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物質的攝取要進行嚴格的控制。
②血糖指標觀察:血糖是衡量糖尿病患者病癥的重要指標,因此在術前護理人員每日要按時采集血液標本,并在規定時間內對檢驗結果進行醫學分析。在對患者進行胰島素注射時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劑型,并嚴格控制用量。此外,要定期對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肝腎功能、血糖血脂、尿常規等進行監測,以免發生糖尿病并發癥,對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要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③健康教育:很多具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對糖尿病的知識已經掌握,但是對于術前新發現糖尿病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加強健康知識宣講,可以采取知識講座、健康手冊發放等多種渠道,幫助這部分患者掌握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意識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病情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糖尿病知識的傳授,讓患者意識到監測血糖、控制飲食的重要性。
④心理護理:心胸外科糖尿病患者對術后切口的愈合存在很大的擔憂,再加之對手術的不了解,在心理上容易產生嚴重的負擔。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安撫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正確宣講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手術的治療方案以及效果,讓患者能夠正確看待疾病,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幫助其樹立戰勝病魔,順利完成手術的決心,進而能夠很好地配合手術及治療。
1.2.2? 術中護理? 心胸外科糖尿病患者在手術時,容易受到手術環境以及治療設備的影響而產生恐懼、緊張的負面情緒,擔心手術失敗、麻醉后遺癥等問題。因此,護理人員要留心觀察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動態,了解患者真實的想法,安撫患者情緒。此外,手術和麻醉都會影響患者的機體代謝,易發生高血糖、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因此必須要加強術中用藥護理,尤其是胰島素的使用,嚴密監視患者的血糖指標,如若是重大手術,必須每隔1 h監測血糖1次,如果患者出現低血糖癥狀,必須每隔30 min監測1次。
1.2.3? 術后護理? ①術后要嚴格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術后每間隔3 h監測1次患者的血糖含量,術后恢復期可以每隔3 d監測1次血糖含量;由于心胸外科手術易導致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出現代謝異常,尤其是高血糖、低血糖癥狀發生概率較大,而且術后患者體內會出現電解質失衡的情況,因此在術后禁食期內患者血糖的控制不宜采取注射胰島素的方式,最佳方式是行靜脈滴注,同時還要加強對患者機體進行水分和鉀的補充,以此來調節患者體液失衡的狀況;②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實施手術后蛋白質合同功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導致患者的身體免疫力下降,因此很容易在術后出現傷口感染等并發癥。因此,護理人員在術后要嚴格監測患者的體溫。此外,還要對患者的切口進行密切的觀察,記錄傷口的愈合情況,勤換藥,保持患者身體清潔;③術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會抑制機體對白細胞的吞噬,出現代謝紊亂等情況,進而使得術后感染的風險明顯增加,尤其是切口、引流管等引發的感染的可能性不斷增大。因此,要想確保患者術后療效,加強感染預防就非常重要。嚴格監測血糖是預防感染的重要環節,在早晚餐前要對患者的血糖含量進行監測,以便掌握患者的病情情況。同時,還要保持患者病房空氣流通,對于探視人員數量要進行嚴格控制,尤其是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人員不得進行陪護。護理人員必須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原則開展護理干預,一旦發現患者出現感染,可以結合藥敏結果及時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2? 結果
在該次研究中,共有5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其中3例出現肺部感染,行抗生素治療后痊愈。經過20 d護理干預,64例心胸外科糖尿病患者圍術期內有2例出現手術切口輕微裂開、3例出現肺部感染,但經過及時的治療和優質的護理,64例患者痊愈,無死亡病例。此外,對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以及餐后2 h血糖值進行測定,64例患者空腹血糖均低于7.1 mmol/L,餐后2 h血糖值,62例患者血糖值低于8.1 mmol/L,僅有2例患者血糖值略高于8.1 mmol/L。
3? 討論
手術會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謝出現異常情況,進而會導致患者在術中、術后出現高血糖、低血糖、酮癥酸中毒等癥狀。其中高血糖會對患者大腦缺氧缺血,對手術造成嚴重的風險[2]。有臨床研究顯示,高血糖能夠促進人體精神細胞死亡,影響患者的腦功能,甚至對患者的腦組織造成嚴重的損害。如果在心胸外科手術中不加強對患者血糖的控制很有可能會導致患者突然死亡。
此外,高血糖還會損害患者的血管,進而對患者的內臟造成損壞。同時,如果患者在術前出現高血糖也會導致術后腎功能出現障礙。血糖還能夠引發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心臟舒張能力障礙、腦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3]。糖尿病患者換心肌缺血的風險非常之高,此外同時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有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的概率要明顯高于沒有糖尿病的患者。因此,在實施心胸外科手術前必須要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心電圖監測,這是由于糖尿病病變累及心臟,易出現大血管病變、心率失常等病癥,由此可見,在行心胸外科手術前必須要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進行控制[4]。
綜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代謝疾病。受疾病自身的消耗,手術切口以及在進行手術修復過程中負氮平衡等因素的影響,患者在術后易出現并發感染的情況,切口撕裂、導管感染、高血糖、低血糖、人體電解質失衡等并發癥高發。為了防止這些并發癥的發生,在心胸外科糖尿病患者圍術期加強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5]。通過在術前飲食控制、血糖含量觀察、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等護理干預,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血糖情況,安撫患者緊張情緒,幫助患者能夠順利完成手術[6];術后嚴格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預防感染,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對于傷口感染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通過這樣的護理方法幫助糖尿病患者安全度過圍術期,使患者能夠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崔玉霞,吳珠靜.腦積水并存糖尿病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對策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7):306.
[2]? 王宇.糖尿病患者普外科手術圍手術期的處理[J].人人健康,2016(4):179.
[3]? 王婷.普通胰島素治療心外科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現代養生,2017(8):251-252.
[4]? 張建霞,孫義婷,董春艷,等.兩種健康教育方式對合并糖尿病手術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1):1535-1536.
[5]? 宋慧.心胸外科糖尿病患者圍術期護理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184.
[6]? 王會霞.胰島素泵治療胸心外科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與護理[J].海峽藥學,2017,29(11):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