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冬
【摘 要】本文分析國際國內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的現狀,從高職院校實際出發,以培養智能制造方向數控技術專業人才為出發點,積極開展調研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解決專業發展的對策,并從崗位能力需求、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方案、實訓基地、師資隊伍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對高職院校智能制造方向人才培養路徑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智能制造;數控技術;人才需求;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 TG6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4-008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4.039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to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bases on the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training of specialists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direction of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as a starting point, actively carry out and analyse the research ,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from post ability demand,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practice base, teaching staff, etc, i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the training path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Talent needs; Countermeasure study
1 研究背景
1.1 國際環境
當前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興起,在全球大數據、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趨勢下,世界各國紛紛積極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力爭奪取現代工業發展的制高點——“智能制造”。美國推出以“工業互聯網+新一代機器人”為特征的智能制造戰略布局,德國推出“工業4.0”計劃提升智能制造競爭力,日韓等制造強國也紛紛提出本國的智能制造戰略措施[1]。
制造業是國富民強的重要基礎,是實現偉大中國復興的關鍵,為了實現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到制造業強國的迅速轉變,推出“中國制造2025”戰略旨在通過智能制造的發展重塑我國制造業在全球的競爭優勢,智能制造代表了未來制造業的發展方向。
1.2 地域環境
陜西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著重要的地域優勢,陜西又擁有科技人才水平高、高校數量多的資源優勢,同時陜西有裝備制造實力雄厚的軍工、航天、航空產業優勢。2017年陜西省西咸新區舉辦智能制造創新發展論壇,提出戰略構想——建設“智能制造創新基地”,并公開發布《智能制造創新基地發展規劃綱要(2017-2021)》。同時瞄準“機器人、3D打印、無人機、工業軟件、智能網聯汽車、高檔數控機床”六大產業領域,打造一帶一路協同創新特區。
2 智能制造方向數控技術專業人才需求情況分析
眾所周知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而智能制造卻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方向,智能制造人才為本,作為高等職業院校,如何更好的服務智能制造,培養匹配制造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值得高職界深入研究[2]。我院數控技術專業在近年來的發展與建設過程中也一直處于瓶頸期,在此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時刻,培養面向智能制造方向數控技術專業人才既是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為企業培養智能制造人才的有效途徑。
2.1 調研組織安排
為了解企業在智能生產的發展趨勢,企業崗位人才的需求變化,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適應性調整等方面的內容,在學院數控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下,積極展開了智能制造方向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調研。
(1)調研主要在陜西省區域內,針對開設有數控技術專業,連續招生3年以上的陜西省高職院校;陜西省內開展智能制造的大中小型數控加工企業;從事智能制造的數控技術畢業生。旨在掌握目前高職數控技術專業發展建設現狀;省內企業對智能制造人才需求情況;從事智能制造技術人員對智能制造方向數控技術人才能力及知識的要求。
(2)調研采取企業走訪、座談討論、網絡調查等3種形式進行。項目組走訪6所高職院校,11家數控加工企業,并與企業領導、智能制造及數控加工技術骨干進行了座談討論。網絡調研主要對從事智能制造的數控技術專業畢業生進行調研,對象為參加工作1-2年的畢業生52人,參加工作3-4年的畢業生105人,參加工作5年以上的畢業生148人,總人數200人以上。最終從200余份調研問卷中,獲取160份有效問卷。
2.2 行業及人才需求情況
通過調研得出以下分析結果:
(1)企業數控化發展水平迅速,尤其在汽車制造和航空航天領域,智能制造生產線、智能制造單元逐漸取代傳統制造方法。數控加工設備由功能單一的數控車銑床、加工中心向五軸聯動,六軸聯動,車銑復合快速發展,大大提升經濟效益。智能制造系統、開放數控系統在企業中開始應用,逐漸出現數字化車間。企業伴隨大環境變化,飛速發展,高職院校要培養符合企業發展所需的智能制造人才,必須緊跟新時代發展步伐。
(2)智能制造不是簡單的機器代替了人,相反對機電復合型人才有著巨大的需求量。從調研數據顯示,80%企業提出將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從趨勢來看5年內智能制造相關人員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同時調研企業也表示,企業急需高水平的數控技術專業人才,懂工藝、精編程、能維修、會控制的高水平數控技能人才在企業及其缺乏。
3 智能制造方向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對策
培養高質量的服務陜西省區域經濟的智能制造方向數控技術人才,專業建設是根本,人才培養方案是綱領,課程體系是保障,實訓基地是基礎,校企合作是途徑,師資隊伍是條件,只有環環緊扣,才能培養真正符合企業要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智能制造人才。
3.1 確定職業崗位能力
調研數據及文獻顯示數控技術專業目前的職業崗位主要有:數控機床操作崗位、數控工藝編程崗位、智能制造崗位。操作員及工藝編程員注重專業基礎能力和基本技能培養;智能制造崗位更注重系統知識和理論知識的掌握,要求具備系統思維和綜合運用機電液知識的能力,對綜合能力要求極高。
3.2 實施“三階段、兩結合、分類型”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智能制造方向數控技術專業人才,采用“三階段、兩結合,分類型”人才培養模式,有效解決數控技術專業建設瓶頸問題。
(1)三階段,第一階段為基礎學習階段,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第二階段為專業技能學習階段,培養機械加工機床操作、數控編程、工藝設計、機床維護能力;第三階段為智能制造能力提升階段,培養傳感器、PLC、機床電氣控制綜合應用能力。
(2)兩結合,一是學校與企業緊密結合,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培養個環節,校企雙方共同參與,只有深度合作學校才能為企業培養出符合要求的智能制造人才;二是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大賽證書結合,檢驗專業技能水平的途徑目前主要由職業資格證書,以及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尤其像智能制造技能大賽更能體現學生智能制造水平。
(3)分類型,隨著生源層次不一,學生的基礎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學過程中不能一條路通到底,應根據不同學生不同能力特點,分類型教學,發現每個同學的特長,讓每個同學都學有所獲;分別培養或精操作,或熟工藝設計編程,或智能制造安裝調試的不同類型人才。
3.3 重構課程體系,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在傳統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礎上,積極探索智能制造方向專門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立足系統化培養,突出核心能力,制定面向智能制造方向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智能人才的培養。
3.4 加強實訓室建設、推進校企合作
(1)依托創新行動計劃、一流院校建設項目,積極籌措資金,啟動智能制造實訓室的建設,保障智能制造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實訓條件。利用工業互聯網技術,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數控實訓中心改造,建立智能制造單元,設計適合教學的制造產品,突出智能制造系統、控制實訓環節設計。
(2)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在推進政府、學校、企業三方主體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產業升級優化。作為職業院校,數控技術專業建設有著極大的優勢,實施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面對新形式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應該擺好新姿態,積極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智能制造人才。
3.5 師資隊伍建設
人才培養,教師先行,智能制造人才培養需要一支理念新,專業知識綜合,技能強的優秀師資隊伍,因此應加強教師隊伍的專題能力提升、智能制造理念深化。教師發展中心應給予團隊更多的培訓培養機會,專業團隊成員也應積極參加各類智能制造聯盟的研討、會議、技能培訓,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
4 研究趨勢
智能制造包括智能設計,智能生產,智能管理,智能制造服務等研究領域,動態化、多學科,只有各個領域都實現發展目標,中國制造2025宏偉藍圖才能實現。智能生產將會是智能制造的主線,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將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3]。高職數控技術專業的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數控人將在智能制造的發展過程發揮作用,然而智能制造方向人才培養卻是一個長期需要研究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呂鐵,韓娜.智能制造:全球趨勢與中國戰略[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11):6-17.
[2]周濟.智能制造——“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國機械工程,2015,26(17):2273-2284.
[3]王友發,周獻中.國內外智能制造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J].中國科技論壇,2016(04):15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