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寶元
宗教和藝術屬于社會上層建筑和社會意識形態范疇。藝術源于人類的社會生活,宗教活動屬于社會生活的內容。藝術在誕生之初就與宗教密切相關。古人相信神是世間萬物的主人。原始藝術不是為了純粹的審美目的,而是為了實用或功利的目的。這種目的主要體現在圖騰崇拜或巫術上。原始宗教與原始藝術的融合并不意味著藝術是由宗教創造的。這是因為藝術是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產生的。宗教不等于所有的社會生活。藝術不僅服務于宗教,也服務于社會文化的其他方面。
宗教的不斷發展分支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靈,然而人們應該注意到描繪這些神靈的藝術樣式的改變和多樣化并非因為宗教,而是因為文化審美。在藝術為宗教服務這個前提下,宗教確實可以影響藝術創作的題材和內容,然而藝術的樣式更多受文化背景影響。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大帝國。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由于受到亞洲文化的影響,基督教美術也一反以前古羅馬和古希臘時期的美術風格。拜占庭藝術風格作為宗教信仰和神學的表達,不是對客觀世界的真實描述,而是對所謂精神世界的強化。藝術風格被夸大和變形,改變了真實的空間,其具有較強的表現能力。一般來說,中世紀藝術風格有很大的差異。拜占庭藝術以其東方的裝飾性和抽象性,有著與歐洲藝術分離的體系。例如,愛爾蘭-撒克遜和維多利亞藝術、奧托藝術、加洛林藝術、羅馬藝術和哥特藝術在歐洲藝術發展的不同時期以不同的形式出現。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中世紀藝術的發展開始發生變化。由于文藝復興時期11世紀后文化經濟開始復蘇,歐洲資產階級開始出現,他們更注重塵世的享樂。16世紀,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理念使得人們在西方宗教文化中重新審視“人”的作用。此時的宗教美術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藝術樣式上重新追溯了古羅馬和古希臘的源頭,藝術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再像中世紀美術一樣。取而代之的則是客觀地描寫人物形象和素描關系,基督和圣母子的形象也被拉下了神壇,以一種“人性化”取代。從“神性”到“人性”的轉變絕不只是因為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更是因為“人性化”的審美開始興起,這就不得不向文藝復興時的社會文化尋找答案。
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與中世紀封建文化有著明顯的差別,佛羅倫薩共和國具有自由的政治體制和優渥的經濟實力,擺脫了中世紀封閉式的小農經濟。一個新的社會階層登上歷史舞臺,必定需要倡導新的藝術、新的文學、新的哲學和新的神學,新的社會審美取向也隨之誕生。
中世紀將基督教作為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建立了一系列等級森嚴的制度,文學和藝術中的宗教題材出現了過度的原教旨主義,在以往的歐洲中世紀樣式的研究中,人們并不將審美取向作為重要對象,因為人們認為中世紀美術中的題材蓋過其美學價值。而這種題材正是受到了封建社會和基督教的限制,一種“神性”掩蓋了“人性”而在文藝復興時這種情況便反轉了過來。這種反轉是一種社會階層的改變,新的美術樣式的誕生必定需要一群新的觀賞者和追捧者,這些人便是新興資產階級。
為什么這些新興資產階級和當時的人們會選擇這樣一種審美樣式呢?這是值得人們思考的地方。其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文化。古希臘位于歐洲東南部和地中海東北部,而地中海東北部包括希臘半島和愛琴海、愛奧尼亞群島、土耳其西南海岸、意大利東部和西西里島東部。從地理上來說,該地一直受到外文化入侵。“外文化”指的是不同于古希臘風格的其他民族文化。由于西亞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北方的諾曼人和凱爾特人的文化影響,這種被外族文化吞噬的趨勢始終存在,古希臘人波希戰爭的勝利標志著第一次成功地抵抗了外族文化的入侵。而古希臘的衰落并不是因為外部原因,而是因為自身聯邦制的松散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取而代之的羅馬人也處于古希臘的文化體系之下,直到羅馬分裂,古希臘文化的精神一直被羅馬人很好地保留下來。隨著東、西羅馬帝國的相繼滅亡,古希臘的“歐洲人”精神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哥特人和土耳其人的入侵使之后歐洲的藝術和審美樣式發生了改變,仔細觀察圖1可知,拜占庭時期教堂壁畫和西亞地區繪畫聯系緊密,畫面的平面性和構成形式的確受到了西亞文化的沖擊。
13世紀下半葉,喬托創造了一種新的藝術風格(見圖2),預示著文藝復興時代的來臨。他的作品出現了和以往宗教繪畫不同的素描關系和透視關系,其中圣子和圣母出現的位置不同于以往其他的中世紀繪畫,雖然人物的塑造仍然保留了中世紀美術傳統的符號形式(這種符號形式也延續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但是打破了以前基督教繪畫中儀式化和神圣化的范本。喬托的藝術并沒有脫離歐洲中世紀宗教繪畫的框架,卻是文藝復興時期審美的雛形。
雖然古希臘的文化根源由于外族文化入侵而沉寂了好幾個世紀,但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人文精神始終存在于歐洲人的靈魂中。這種人文精神的象征,如聯邦制和民主制,不同于中世紀的封建政權,也迥異于教皇權力的至高無上。它注重公眾個人的權利和義務,這種思想在本質上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精神一脈相承,所以人們也就不難理解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為何會選擇回到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美術樣式。
(西安美術學院)